首都博物馆的这个展览带你走进北京副中心通州的“前世今生”

2018-05-16信息快讯网

首都博物馆的这个展览带你走进北京副中心通州的“前世今生” -信息快讯网

▲位于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M厅的《畿辅通会——通州历史文化展》。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这是清代文人王维珍笔下的通州,在古代,因处于通途之上,通州是北京城的东大门;因为漕粮,它是北京城的生命线;一条运河谱写出千百年的历史沧桑……16日,《畿辅通会——通州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来自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通州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的169组件文物,勾勒出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前世今生”,而近年来最新的考古发现也得以亮相。

首都博物馆的这个展览带你走进北京副中心通州的“前世今生” -信息快讯网

▲副中心考古发掘总平面图。

首都博物馆展览大纲撰写人高红清介绍,此次展览,一是为展现北京副中心考古的部分成果,二是系统介绍、梳理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通州的历史文化。展览分四部分,分别是“邈远时代”、“秦汉变局”、“水陆之要会·畿辅之襟喉”、“天庾正供 商贾辐凑”。

展览第一部分呈现了燕文化前后的通州,通州宋庄镇菜园村的菜园遗址出土石器等表明了自然环境对早期人类活动的影响;数十件1981年在中赵甫村西的一座战国中型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包括青铜豆、敦、鼎、匕、刻镂刀等一批文物展示了燕文化时期在通州的发展情况。

本次展览的重点之一是展现郡县制这一行政管理巨变背景下通州“路县”的特点。2016年,因配合北京副中心建设而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所发现的路县故城被评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观众得以一睹相关出土文物。

首都博物馆的这个展览带你走进北京副中心通州的“前世今生” -信息快讯网

▲通州潞城镇出土的东汉踏碓模型还原了双人协作加工稻米的劳作场面。(首都博物馆资料图)

其中,一件东汉踏碓模型还原了双人协作加工稻米的劳作场面,表明当时此地已种植水稻,生活气息相当浓厚;另一东汉印文砖铺于汉墓墓室,上面印有“位公卿、乐未央、大吉昌”九个字,反映了汉代人的幸福观和生活理想。

漕运与通州的关系与遗存是展览的另一大重点。据介绍,元代北京城地位的渐进提升对通州的影响巨大,因城市规模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物资的需求大大增加。通州成为汇集南方漕粮入京的“水陆要会”,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首都博物馆的这个展览带你走进北京副中心通州的“前世今生” -信息快讯网

▲漕运与通州的关系与遗存是展览的另一大重点。

首都博物馆的这个展览带你走进北京副中心通州的“前世今生” -信息快讯网

▲1975年通州城关出土了金代宣威将军石宗璧墓,墓主人石宗璧,该墓志中明确出现了“通州”一词,是目前为止关于“通州”最早的实物见证。(首都博物馆资料图)

明清时期,通州成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漕运重镇,对稳定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产生了巨大作用。在展览精选部分明清时期的文物,展示了当时通州的繁荣景象。

首都博物馆的这个展览带你走进北京副中心通州的“前世今生” -信息快讯网

▲清代“军粮经济密符扇”和验粮盘。

一把清代的“军粮经济密符扇”是其中颇为有趣的展品之一,这把扇子上布满了各种“密符”,高洪清“揭秘”道,当时各地漕粮运抵通州后,官府会委派雇佣的经纪人员加以验收,为防治勒索舞弊等情况发生,设置了密符制度,每一名经纪都有自己的一套密符。密符扇如何使用?具体来说,根据验粮情况,每名军粮经纪在自己验收、转运的漕粮袋上用上好的“福炭”把自己的符形画在显眼位置,监察官员随时抽查袋内的漕粮质量,合格则罢,有不合格的,则对照着粮袋上的符形,知道符名,查处真实姓名,然后按照朝廷规定,予以惩处。

文:报驻京记者周渊

图:均署名外均周渊摄

编辑制作:周渊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新发现:棚户区地下惊现明清墓葬338座
守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访首都博物馆一线工作者
上海文学博物馆走近了,未来它会是何种模样?
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立鸿鹄志奋进新时代,做实干家共圆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上海高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重温马克思经典魅力,请收下这份读书和展览指南
国内首个博物馆数字平台建成,上博参观路线最优解,董其昌朋友圈一手掌握
到东方乐器博物馆敲敲仿曾侯乙编钟和甘美兰,市民可上网免费预约
今天,北京大学120岁生日。快来看看清华北大这对好邻居的无敌默契!
美国夏威夷州北京时间5日6时32分发生6.9级地震
中国最高学府“掌门人”林建华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致辞: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
让文物活起来:“5.18国际博物馆日”北京99家博物馆将免费开放
首届长三角博物馆教育博览会将在沪举行
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了!今天《汉字》巡展绽放申城,首次为青少年专门设计展览内容
曾经屡次出现在《文汇报》上,88岁的中国大戏院如今盛装“复出”
费劲心机抢劫好友的“天价古币” 被捕后才发现只值十元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安全会议秘书第十三次会议将在北京举行
​走,披着星光去博物馆,静安区率先启动“博物馆城区”建设
八万件标本,还有两百年前的种子,到复旦校园里的自然博物馆去看珍稀动植物去
国际博物馆日 | 申城博物馆群落效应正在“生根发芽”
文汇时评 | 在博物馆与公众生活间架起“超级连接”
国际博物馆日丨大开眼界!除了卖萌,原来博物馆文创还有这么多可能
北京的胡同味,陕西的馍馍味……地域文化,成为这些话剧重要的“记忆点”
上海科技节“科学之夜”汇聚全世界经典科技展品,披着星光看展览将成为常态
画笔下的北京胡同和胡同里的京剧有着怎样的风情?北京三代艺术家来沪展“前世京生”
传承再创新,上昆《邯郸记》献演北京,今晚好梦留人醉
《归去来》能成为另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吗?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