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科技节 | 炫酷科普,给商场带来更旺人气
▲顾客正在商场内体验VR互动游戏。本报记者袁婧摄
走进商场,如果眼前有两个摊位,一个写着“折纸”,一个写着“教你折出能飞60米远的纸飞机”,你会参加哪个?答案显而易见,前者仅仅是一场手工艺制作,后者则是带有创意的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曾经屡屡被商场拒在门外,而如今商家却主动热情地把它“请”进商场。就在上周上海科技节开幕之际,南方友谊商城、百联南方购物中心、徐家汇东方商厦等沪上三家商场集体上演科普嘉年华,孩子们在有趣的科学实验展台前流连忘返,观看球幕科普电影的人排起了长龙……商场,俨然成为上海又一座综合性科普场馆。
短短几年间,科普活动在商场的地位经历了从无人问津到蔚然成风的转变,并成为商场积聚人气和打造品牌的一张王牌,不管是商场运营方,还是科普推广者,都为这样一种商场和科普融合带来的新模式新业态点赞。
商场要客流,科学能吸引眼球
事实上,现在各大商场并不缺少活动,东方商厦会员中心负责人姚天辰就告诉记者,他们每个月都会举行插花、制作中国结、冲泡咖啡等活动,既然如此,他们为何还要坚持把科普活动引进商场呢?
在策划把“如何复活一只恐龙”展览搬进商场时,上海科技馆展教服务处公众传播部主任胡玺丹曾认真地研究过商场到底需要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是客流。在如今这样一个商品可以在网络上快捷方便购买的时代,商场需要挖掘开拓吸引力,才能把人们吸引进来。
“现在的消费者来商场可不是只来买东西的,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各种互动式场景感兴趣,他们享受购物的过程,而不是买了商品就走。只有那些能满足他们精神需求的商场,才会在未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百联股份运营总部总经理温宇清说。
“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好奇心,人们总是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后才去研究,而在研究之后,同一件事物就有了不同的解读角度。”胡玺丹说。
如果仅仅从自博馆中搬几只恐龙标本到商场,标注上它们是什么龙,未免太老生常谈,但如果用上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告诉人们为什么暴龙的“腰”越来越平、恐龙的一步距离有多大等科学家最新的研究发现,不但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多停留一会,还会成为朋友间的谈资。
不再是冷冰冰的展板,而是一场秀
在温宇清印象中,以往的科普活动就是冷冰冰的展板,或者透明橱窗里的展品。“商场客流的年龄层次、受教育水平差别很大,太专业、枯燥的知识消费者看不懂,也不愿看。”她说。
不过当被告知现在的科普活动已经变了样后,温宇清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上海自然博物馆看了他们推出的几档自研科普节目。一个叫“我为甲虫狂”的活动,温宇清本来以为只是认认甲虫标本,谁知整个活动参与感极强:先观看一段甲虫视频,然后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往杯子中倒水、加石膏搅拌,以勺子为模具做出昆虫的身体、再插入塑料片做的昆虫腿……
“我们现在研发科普活动时,并不以知识灌输为目的,而是要引起观众的兴趣。”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服务处处长顾洁燕说。在文字介绍、事务展示的基础上,科普活动融入了大量秀的成分——魔术、相声、虚拟现实、游戏等元素被大量使用,甚至在某些科普节目中完全放弃了“说理”,直接用表演展示科学的神奇。
来参加上海科技节的新加坡科学中心工作人员秀湘提到,新加坡的科技节要持续一个月,到时商场里会有各种各样的科普活动,一般以酷炫的科学表演和互动性强的亲子互动为主,与科技馆中的科普活动相比,这类活动比较有趣、亲民。
不搞一阵风,而要形成商场品牌
与以往零星半点的科普进商场不同,这一回,沪上商场是下了决心一定要把科普活动做下去,做成商场品牌的一部分。
原来的科普进商场活动依靠的是科技工作者或专业场馆的科普员工,尽管有越来越多专业人士愿意走出实验室,为公众讲解科学,但对于一个商场来说,总是等着别人来讲,受限制太多,不能成为常态。
去年,上海百联集团萌生了培养商场里的科学老师的想法,他们派出20位店员到上海自然博物馆接受培训,最终有13人通过考核,成为科普活动进商场的“中坚力量”。每个月,他们都会组织一场科普活动,消费者在商场微信上报名,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活动。从去年9月首场科普活动进商场以来,迄今已经举办了16场。
作者:沈湫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