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沪上高校持续掀起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热潮。
“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是教育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高校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这一活动旨在面向广大高校干部师生,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理论蕴涵、精神核义、历史厚重和世界意义,讲清楚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使命担当和广大干部师生的责任要求。
▲教育部“长江学者”、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教授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定向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吴晓明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教师给年轻大学生讲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与时俱进地揭示时代的问题并切中现实,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分析工具。”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教授
方守恩认为,这样的思政大课不仅要上、还得多上,“要让大学师生不断深化理解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和人才培养的初心”。
在同济大学今天首场授课后,该活动将实现上海高校全覆盖、师生全覆盖。
设立“四类课堂”,顺应师生学习规律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施索华教授
据悉,为推进上海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特别是围绕“讲给谁听、请什么人来讲、用什么方式讲”,上海教育系统给出了“上海方案”。
记者获悉,上海已组建了市、校两级讲师团,成员从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部分院士、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和思政工作骨干中遴选。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介绍,上海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依托上海高校思政工作“三圈三全十育人”合力育人体系,将学习空间由一堂课扩展至千万堂课,全市不断点;学习时间由一个阶段延伸至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年不断线;同时还结合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同一堂课”学习成效,将新思想融入各门课程。
目前,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已制定上海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工作方案,这堂课已不再局限于教室讲台,而是设立“四类课堂”:以巡回授课为内容的“实体课堂”,以网络直播为内容的“网络课堂”,以电视授课、音频党课为内容的“空中课堂”以及以主题社会实践为内容的“行走的课堂”,采用融媒体的教学手段,课内课外结合、网上网下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以顺应媒体发展规律和师生学习规律的形式组织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行走的课堂”,将鼓励师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这是“上海方案”中的“创意一笔”。
据悉,“行走的课堂”将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举办学习新思想主题实践研修班,组织200位骨干教师分赴10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研修基地开展研修学习;面向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组织500名骨干教师赴15个省市开展主题实践研修;面向大学生,组织1000支主题实践小分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调研;深化对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八所高校学习新思想主题社会实践整体试点改革。
此外,活动还将高校所在区域的中学政治课骨干教师纳入,学习对象由高校师生扩展到中学政治教师,这也是“上海方案”的一大特色。
据悉,上海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过程中,将立足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坚持大中小德育一体化,使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各学段学生。今天的授课活动,也是大中小学政治课教师的一次集体备课。
作者:首席记者 樊丽萍 通讯员焦苇
图片:江平 摄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