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好戏都在30集后,考验的是观众能否熬过漫长铺垫
第41集,萧清和书澈确立了恋爱关系。糖还没撒够一集,第42集,萧父来美办案,女一号终于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撕扯了。
满屏感慨“节奏太快”的弹幕,其实都在不满一件事——50集的电视剧,30集后好戏才上演,40集后大戏才开锣。
有多少人熬不过漫长的铺垫,弃剧暴走?这里就有一位:
关于《归去来》,我身边的海归主要是两种意见。第一种就是没看过,因为这部剧的卖相没有吸引他们。第二种是缺乏代入感,怀疑自己是假海归。
剧中,萧清、书澈、缪莹、宁鸣、成然和绿卡等人,饱读诗书,成为“藤校精英”,在国产剧里,这是一个新颖的设定,但《归去来》剧组或许是误解了海归这一群体。剧中的所谓海归,更像是原本国产青春片的模板主角,突然换了个片场,转移到美国,穿上身校服,就成为所谓的“藤校精英”,可他们的谈吐举止,却早已暴露出自己的本色,以至于真正的藤校学生看来,如同小孩子过家家,尽是儿戏。
平心而论,《归去来》并不是一部一无是处。该剧在宣传时打出“反套路”“题材新”的卖点,一改往年国产言情剧“致青春式恋爱”的模式,把故事发生地引到美国,涉及留学生困境、官商交易、商业纠纷、亲子关系等大词,可见编剧野心之大。然而,《归去来》在创作上力有不逮,属于典型的“技巧跟不上思路”,整部剧看下来,所谓深刻的内涵更像是想当然,精彩的反转老套生硬,剧集处处透着“我很想表达”的味道,但如同一个臃肿的胖子,肚子里内涵不多,水分却挺多。
接受采访时,导演刘江说:“希望这部剧可以呈现出当代留学生群像。”而在剧中,观众看到的所谓的群像是:罗晋饰演的书澈在国外把恋爱当正事,读书当副业,无证驾驶后还请求别人替他背超速的罪名;唐嫣饰演的萧清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上一刻还不愿替书澈顶罪,下一刻好友动之以情,自己的原则就松动,到后来,妈妈出了车祸,她就想着退学。两个主角尚且如此,其他海归更不必说。
一部剧要立得住、要不显得虚浮,逻辑和节奏必须过关。不过,《归去来》在这两点上问题都很大。
逻辑上,这些名门子弟根子上就立不住。为什么?真正的名门子弟,巴不得把自己藏起来,王思聪这种反而是少数中的少数,大部分名门子弟不会像剧里那么招摇。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一书中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在社会上,底层试图装扮为中层,中层试图装扮为上层,上层试图装扮成顶层,顶层身处食物链顶端,却不愿被关注,于是扮作底层。而这些名门子弟,从小到大受精英教育,诗书礼仪都有讲究,断断不会如剧中人物这般虚浮造作。所以说,《归去来》在塑造人物上问题很大。
节奏上,《归去来》延续了近年来国产剧的一大坏毛病,那就是注水严重。该剧的注水从第一集就初露端倪,十分钟可以交代的剧情,愣是耗费一集,主角打扫家务、开车、回忆,都事无巨细地呈现,却多如隔靴挠痒,与主线无关。而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戏,到了二十集仍在主线边缘,慢热程度,令人咂舌。
《归去来》呈现出很多热门选题,这些选题重要吗?重要,而且的确是最能引起大众注意的几个选题,每一个选题认真做,都能出精品。反腐,如《雍正王朝》《人民的民义》;商战,如《乔家大院》《大清盐商》;出国,如《中国合伙人》《北京人在纽约》。但它们能够认准一个口,很深很深地挖,而《归去来》,是东挖一个,西挖一个,浅尝辄止。不妨打一个比方来形容《归去来》。它就像是一篇想做成“爆款”的微信文章,它的选题编辑调研了今年最火的热点,比如留学、反腐、金融、代际矛盾,杂糅在一起,以图获取高浏览,同时呢,这个爆款作者还比较有追求,想让读者看出他的深度,于是,他就使劲加包袱,埋反转,求得浏览口碑双丰收。可是,无论是能力还是付出时间,作者都难以企及他的期待,他写到很多地方,却发现自己难以深入进去,可是交稿的时间催促着他,最后,他就只能做出一顿大锅饭,扯虎皮拉大旗。
很难想象,一部用心的剧,会让在美女主与国内母亲同时在大白天通话;一部用心的剧,会让清华大学高材生在2010年拿出一套山寨味十足的PPT告白女生,会说出“就算为你而死也是最好的归宿”;一部用心的剧,会在呈现缪盈过去写的情书时,不同的信却有不一样的字迹。
作为一位拍过《黎明之前》《誓言今生》《咱们结婚吧》的实力派导演,《归去来》绝非刘江导演的正常发挥。甚至,以一位专业导演的标准,许多累赘的感情戏吗,本该毫不留情地删减,但结果并没有。这些年,刘江、赵宝刚、姜伟等名导演,他们的新作都呈现出同样的问题——在自我趣味与迎合市场、资本间摇摆不定,为了满足投资者的偏好,不惜拍摄违背自己特长或专业要求的戏码。在这个过程中,编剧或导演并没有绝对话语权,每一个高片酬的演员、高投资的商人,以及他们的利益共同体,都在其中搅和,以求自我的最大利益,其结果,就是导演想把谁都伺候好,偏偏丟了创作的魂。
早十年二十年,内涵丰富的《围城》只拍了十集,同样反映国人在美国的《北京人在纽约》也只用了21集,但它们细节讲究、人物丰满,直到今天也能赢得观众的击节叫好。但现在,越来越多像《归去来》般的剧集,空有大名,华而不实。拍得粗枝大叶,也就不怪观众不买账。奈何该剧剧作者听不下批评,观众反馈一来,她们的回应是:“你们局限在粉丝的视野和认知里,对影视专业性知之甚少,对剧本和制作就更是一无所知。”
可叹的是,上文指出的这些问题,并不只是《归去来》这一部剧存在的问题,而是近些年来国产剧普遍存在的问题。动辄70、80集的剧长,言必称“魔幻巨制”、“史诗之作”、“国产神剧”,请的是千万片酬的演员,用的是光彩夺目的设备,单集的实质信息量却如同薄纸,成片质量令人发指。对比八九十年代条件如此简陋、演员片酬如此之低的剧,作者和投资人不汗颜,观众都替他们汗颜。若有一天,观众放眼望去,视频网站里都是这样的剧,恐怕,这不是国产剧的繁荣,而将是一团泡沫。
作者:宗城
组稿制作:李硕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