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研发”课程,引导中小学生领略语文之美
“有时候,中学语文教育往往会面临一种局限,有的老师仅仅把语言学习理解为被动灌输,结果就是呆板的话语系统借着人嘴复制了一遍遍,但学子们很难从类似的填鸭教学中真正感受到语文之美。”今天在上海成立的“学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会现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该研究中心主任骆玉明的一番感慨,引发了在场教育界人士热议。
在骆玉明看来,语文教育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得。“什么是获得?就是学生能从容把握对语言的运用,知晓其中打动人心的力量,善于捕捉字里行间的灵性。”对此,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语文特级教师步根海深有同感,他以古诗词为例说,有的教学仅流于从内容到内容的分析,这就把诗句的魅力“简化”了,他提倡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中学语文教育应从审美、文化、语言、思维等四个层面去拓展。
据悉,学悦教育成立的“学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依托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多名文学博士等学术界、教育界资源,贯通高校科研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搭建动员这两大领域的师资力量平台,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助力高校学术成果助力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专家步根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谭帆、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林四位学者担任中心高级研究员。
活动现场,骆玉明说,未来,高校学术研究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有望形成优势互补,共同研究语文教学规律,探寻阅读、解析、教授传统经典文本的有效途径。“这能够让更多学生真正享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传统文化之美,可以说是意义深远的有益探索”。
“我们觉得,语文不是学完了就扔掉的,相反,好的语文教育可以伴随你的一生,贯穿整体的阅读生涯。”在陈引驰看来,十三四岁的孩子完全可以潜心阅读一部部完整的书,而不是一篇篇零散的文章。学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的出发点,正是希望学子能够提升视野,学会以开阔整体的格局理解经典、走近经典。
学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将通过讲座、论坛、专题研讨会、教学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将语文教学的现实问题转化为具体课题。比如,传统诗文教学上,新编图书使学生能够在理解作品文体特性、格律、句法、章法、修辞的基础上把握作品内涵。此外,中心还将以报告、论文以及研究专著等形式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
学悦教育自2006年成立即坚持探索将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代青少年语文学习相结合之道,一支以众多文学博士为主体的教研团队,立足于经典作品, 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悦语文经典悦读系列课程,在课程建设、教材研发、教学方法等方面自成体系。
在业内看来,此次成立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学悦教育将最新文化研究成果引入语文教学,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