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

2018-06-09信息快讯网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

40年前,恢复高考,2800余名77、78级学子在千万人的角逐中脱颖而出,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上海交大。他们有着怎样的高考经历?他们是如何从工厂、农村、部队、学校来到这里,最终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国家命运的?

6月8日至23日,“只争朝夕的岁月——上海交大77、78级校友入学40周年专题展览”在上海交大举行,77、78级交大“学霸”当年的高考准考证、录取通知书等134件珍贵的实物展品和丰富的图文资料首次亮相,述说着属于那代人的岁月。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上海交大77、78级男女比例约为7:1,最大32岁,最小15岁

这些珍贵的展品大多从交大校友中征集而来。

此次展览还对入学的2800余名交大学子进行了大数据分析。

这些学子中的男女比例约为7:1,77、78级本科生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只有15岁,来自于工厂、农村、部队、学校等各行各业。毕业后,他们或是意气风发地奔赴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或是远渡重洋走向世界。他们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成为了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建设事业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弄潮儿。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1978年11月18日,35071班虹口公园举行恢复带团徽宣誓仪式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54071和54081班的女生们

打破“唯成份论”,不拘一格录取优秀学子

改革开放前夕,人才匮乏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制约。上海交大在招生之初就下定决心要尽可能招收有学习基础的青年进入大学深造,尽可能快地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科研的经济建设接班人,填补我国科学技术队伍的人才断层。

在展览的第一篇章“机遇·恢复高考春风起”有一张不太引人注目的照片——1978级上海交大应用数学系研究生糜解正在向他的导师程极泰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这虽然是一张普通的师生讨论照片,但对于当时的高校来说却弥足珍贵。

原来,1978年,由于多年来“唯成份论”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影响仍严重存在,“不拘一格降人才”对于一所大学的招生来说非常宝贵。

糜解是一名历史清楚、政治表现好、学习工作成绩优秀的中学教师,但他以前被认为“家庭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1978级应用数学系研究生糜解正在向导师程极泰(左)汇报学习情况

面对这样的情况,上海交大大胆冲破“唯成份论”的羁绊,在慎重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上级部门如实地反映情况,并主动表明态度,贯彻邓小平提出的“在人才问题上,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的精神,按照当时“有成份不唯成份,重在政治表现”的原则,录取糜解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应用数学系研究生,这在当时堪称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当年10月,《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登载社论或文章报导此事,并予以高度评价。也就在同一年的本科招生中,上海交大还录取了当时被认为“家庭成份不好”的考生30人,占招生总数的2.1%。许多因“家庭成份不好”而升学有困难的青年,由此看到了学习成才、报效祖国的希望。

老师们满腔热情、勤勉授课,学生们只争朝夕、刻苦攻读。上海交大见证了77、78级学子们这段难忘的奋斗历程,他们求知若渴、惜时如金,改变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成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生动写照。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材料系阮雪榆教授给学生上课

回归老交大传统,校长上讲台亲授专业课

“《机电能量转换》李仁定、《电路基本理论》倪振群、《电力系统》吴惟静、《继电保护》郁惟镛、实验指导侯志俭、论文指导顾新之等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至今印象深刻。《高等数学》雷英彦老师在讲授极限理论时,一句‘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数学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让人即刻理解了‘趋近于零但不等于零’的概念,这也成为我日后在工作中永不停步、追求卓越的动力。”时过40年,77、78级电工及计算机科学系袁继烈依然清楚地记得任课老师的名字和他们所说过的话。

不单单是袁继烈,几乎所有77、78级学子对自己当年所上的课程和任课教师都记得非常清楚,因为在当时,教与学是学校最中心的事。蛰伏了整整11年,77、78级学子对知识和科学的渴望一下子被激活迸发,老师们也恨不得将毕生所思所想所学全都传授给学生。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学生校徽和毕业纪念章,来自61082班

没有课本,老师就自编讲义、油印教材,用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和渴望,点燃学子的激情和梦想;教室里没有空调,夏天闷热难当,冬天犹如冰窟,朝北的教室条件更为不适,但是老师们却丝毫没有怨言,讲授、板书、答疑、实验无不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走上讲台讲授专业课的不仅有普通教师,还有校长。在展览的第二篇章“发展·教学科研雄风振”有两张特别的照片:一张是著名电子学家、当年已77岁的时任校长朱物华开设“水声工程原理”新课,为研究生授课的场景;另一张是1980年时任校长范绪箕在实验室指导学生。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因为不光是校长,学校的系级干部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参加学校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工作。甚至许多双鬓斑白的老教师不顾年事已高,主动回到学校,提建议、谈设想,表示要上教学科研第一线,把有生之年献给教育事业。已八旬高龄的时任学部委员周志宏风趣地说:“我年纪虽然老,但我这部机器加点油,还可以用!我要把82岁当做28岁来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祖国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时任交大校长朱物华在讲课

“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张鸿将交大的教学传统归纳为这三个词。改革开放初期的交大师生正是靠自己的努力,希望回归到“老交大传统”。

在这样的氛围下,“老交大”刻苦学习的风气也在学子中间蔓延。77、78级动力机械工程系席时桐回忆说,“一年级上课形式有大课和小课,数学、政治、算法语言等上大课,全年级研究生同学一起在新上院600号阶梯教室上课。大致一年左右之后,陆续进入各自的教研组,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大家学习都很努力,如当时学校的计算中心在科学馆,上机需要预约时间,经常可能被安排在半夜。”

“四年的大学生涯,刻苦自觉的学习,是形成了一种风气。清晨看见每个人不是在体育锻炼,就是在背外语;晚上,夜自修各个教室客满;那时,宿舍教室晚上都是要熄灯的,所以在熄灯后,走廊看书,路灯看书都有,也有买电池,打手电看书的,当然都是在什么牛庄路、虬江路、中山公园那些电子市场买的再生利用电池,便宜呀。”77、78级应用物理系杜国桢说道。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41083班的金子保每天早起晨跑两千米,利用食堂买饭排队的时间背英文单词

教授组团访美,买来3台电脑,成为交大计算机系“发家之本”

1978年10月,12位上海交大教授组成访问团,踏上了赴美之路。在展览第二篇章“合作交流蓄势待发”章节,能够找到当年意气风发的交大访美团在林肯像下的合影。在美国47天,代表团共访问了20个城市、27所大学、14个研究单位和工厂,联系接触了200多位美国朋友和400多位美籍华人、校友等,初步考察美国高等教育事业,并向美国各界和广大校友介绍了国内情况。这一项国际交流之举,可谓“石破天惊”,因为当时中美两国尚未正式建交;而上海交大的这一举动,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打了一针“清醒剂”。

当时计算机在美国已广泛运用于教学、科研、医疗等领域,但交大还没有这个专业。

访问团与马里兰大学朱耀漠、波士顿王氏电子计算机公司王安、朱祺瑶等校友,讨论交大建立电子计算机中心之事。

此行,身为团长的邓旭初带了8万美元,与王安一番商谈后,王安半卖半送给交大3台电脑微机,访问团为此花了5万美元。这3台电脑,成了交大计算机系的“发家之本”。访问团还就选派研究生、互派教授讲学、交换教材及教学资料问题,与校友们磋商,听取他们的意见。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邓旭初组团访美照片

上海交大教授代表团的这次赴美之行,架起了上海交大乃至中国高校与海外校友、学者交流的桥梁,开通了中国高校从海外引智和引资的道路。1981年9月2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一行来校访问,在时任校长范绪箕等陪同下冒雨参观了高压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实验室、船模实验室和电子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在新上院702教室与船舶及海洋工程系1977级学生进行了座谈,并当场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内燃机实验室

紧接着,一批海外著名教授如杨振宁、李政道、克莱因,企业家王安等,纷纷来到交大进行学术交流。交大的计算机、通信、图像处理等一批新兴学科与实验基地纷纷启动,理科和人文社会学科建设也得到了恢复,还促成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等一系列新兴学科的建立。

正当大多数学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时,还在机械工程系就读的77、78级校友倪军参加了一次特别的考试——我国第一批公派出国世行生的考试。1981年11月,中国政府批准世界银行贷款第一个大学发展项目,这是中国高校首次接受世界银行贷款。

当时的很多高校接受这笔贷款后,都选派了本校教师出国进修。时任交大校长范绪箕亲自负责这一项目,他坚持选送了38位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并亲自为每位学生联系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一流大学的导师。

当时成绩优异的倪军则被选中参加考试。上海交大的这38位“世行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学子。如今,他们已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之中,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姚一心、美国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卢毅成、上海会畅通信股份有限公司CEO黄元庚、软银中国资本主管合伙人华平,还有交大密西根学院创始院长、现任荣誉院长倪军。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交大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场景

“世行生”们在大洋彼岸埋头苦读,母校的同学们在校园内迎来了新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现代化图书馆——包兆龙图书馆。这座图书馆由六机部部长柴树藩牵线引资,香港环球航运集团主席包玉刚捐赠1000万美元建成,开创了新中国教育界利用捐款改善办学条件和以个人名字命名图书馆的先河。在那个资源匮乏、惜书如命的时代,这座馆藏丰富、文献齐全、检索高效的现代化图书馆,成了77、78级交大学子梦寐以求的天堂。

“学霸”每周学习90小时,誓把失去的青春夺回来

工工整整的课程笔记、聚精会神的学习和讨论,脚踏实地的教学实践……展览的第三篇章“奋斗·渴求新知斗志昂”再现了77、78级“学霸”们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的情景。77、78级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年龄差距悬殊,背景差异也很大,他们的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很多人在大学之前都有过一段社会经历:有的当过工人,有的作过知青,还有的可能参过军。面对这样零基础、低水平的现状,他们表现出对知识、科学极度的渴求和近乎自虐的刻苦读书态度。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排球场上的英姿,来自35071班

“当时我们每周用于学习的时间竟然高达90小时,而这些时间是靠千方百‘挤’出来的:挤掉了周末和节日,挤干了娱乐和社交,挤扁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学霸’就是这样炼成的。”回忆起在交大惜时如金的学习生涯,上海交大党委书记、77、78级机械工程系毕业的姜斯宪仍觉着有些难以置信。

同样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有77、78级船舶工程系张炳芝,“我记得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学习刻苦,那个时候就形成了失眠。还以为不知道得了什么毛病,后来到苏州医学院我一个亲戚在那里,到那儿去一查,他说就是脑神经衰弱,实际上就是用力过度。”

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在当时校园里蔚然成风。“我们犯愁怎么能在图书馆里抢到一个空闲的位置,常常以为自己来得够早,却总有人比你捷足先登;我们担心的是学习时间不够用怎么办,食堂窗口前排队的一点时间也要掏出随身携带的外语单词本,口中念念有声;我们执着于每一个问题,下课铃一响便一拥而上,把老师团团围住,提问就像连珠炮,绝不放过一个疑问……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熄灯后的宿舍总是烛光点点,夏天教室里、路灯下蚊子多,大家就穿上长裤和套鞋,手摇着蒲扇看书……”77、78级电子工程系张伟说,面对劲头十足、求知若渴的学生,学校也特别重视,各门功课都安排了最好的老师,每门主课更配置了辅导教师,进行解疑释惑。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要把失去的青春夺回来,深深扎根地在那一代人的心里。

有一种青春叫“高考”!134件实物270张老照片诉说上海交大77、78级韶华岁月,见证改革开放40年-信息快讯网

▲晚自修时,41081班的谭家刚向万曼影提问

这两届毕业生中大都进入了六机部系统等国家重点行业,也有部分同学进入社会的其他行业。

三十多年过去了,有的同学成了独当一面的工程师,有的成为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有的引领了中国经济的向前发展,有的肩负着中国未来教育的使命。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社会奉献了他们最美好的年华,无怨无悔地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业绩。

作者:姜澎

图片:袁婧拍摄、上海交大提供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李雪林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6月7日、8日高考期间,这些地区高校实行“严格请假制度”,在校大学生不得请假离校……
上海率先出台省一级美术馆管理办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年夏天,上海比往年热
上海夏季音乐节学生节日乐队面试现场火爆,为孩子提供体验音乐乐趣的合奏舞台
备战“高考”!“送考车”本周六起接受预订
上海科技馆首次引入社会资金启动展区更新改造,将引进欧美儿童博物馆设计理念
今年六一节带孩子到哪里玩?推荐去上海海洋水族馆投喂海马宝宝
定了!沪公布2020年高考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国际锐评: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
中考高考来了!老师们要先上好这“五堂课”
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 历史人文纪录片《远望》致敬中国航天测量事业
全国体育统一高考首次接受第三方评估
看一个“俊采星驰”的江西——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最大规模美展晋京
“印象40”放歌改革开放,22项主题群文活动全面启动
这个技术有点牛!上海交大环境化学团队研发超临界水氧化设备取得重大进展
沪郊农村可以发展“众创入村” | 改革开放再出发 我为上海献一计
父亲给女儿的道歉信刷屏: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你对伴侣的态度藏着孩子的未来
逝者 | 王家卫曾在电影里向他致敬,99岁香港作家刘以鬯辞世
上海国际电影节 | 线上售票超25万张,这些“大热门”你秒杀到了吗?
世界级高定婚纱品牌上海开店,现场直击开幕梦幻秀
离奇的产妇故事!大量根本不能生育的女性也挺着大肚子来了!走进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
美国和中国,在哪里读中学更苦?小留学生说:我逃过了中考、高考和应试教育,但其实竞争是逃避不了的……
考生注意!2018上海高考成绩将于6月23日晚8点公布
上海高考英语试卷评析来了——紧扣课程标准,突出关键能力
回归平常心,“新高考”红利逐步释放
高考志愿才是“第一作案现场”,一个人以后的路怎么走,线索早已埋下
上海大调研:为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强劲动力
首次走出欧洲,2018年世界大学生赛艇锦标赛组委在上海交大成立
国际影视市场电视市场昨开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题材作品引人瞩目
近百件档案见证上海改革开放多个“第一”
机器人读CT能实现吗?上海交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宣布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挖掘医疗人工智能潜能
市经信党委系统举行离退休干部座谈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探索房东责任制,规范房屋租赁行为 | 改革开放再出发 我为上海献一计
英国《金融时报》公布2018全球金融硕士项目排名,上海交大高金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为什么选择学术道路的学生少?”“为什么让教授上课那么难?”上海交大77、78级校友把脉母校人才培养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