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健康照护技师VS进击的智能看护产品,谁技高一筹?
健康照护领域简直是个竞技场,人工智能和人类技师都想在此大展拳脚。
这两天上海正在举办一赛一展,一个是国内顶尖的技能人才竞赛,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另一个是国内顶尖的养老福祉产品展会,中国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秀“人”的竞赛和秀“技”的展会,在健康照护领域产生了有趣的交集——进击的健康照护技师和进击的智能看护产品,谁技高一筹?
赛场:国内最强的年轻照护技师
世界技能大赛是技能届的奥林匹克,面向22周岁以下青年开放,能在这个赛事上争金夺银的年轻人,大概就是同年龄段“地表最强”了。通过层层竞争进入全国选拔赛的选手,代表的是国内最强水平。
今年全国选拔赛设置34个比赛项目,包括新增的“健康和社会照护”——在过去几次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都没组队参加这个项目。来到位于国家会展中心的比赛现场观摩一番,大致能理解这个项目的难度。
“医院”,一名刚刚做过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躺在病床上。开赛时间一到,选手推着推车来到“病房”,他一开口问候病人,周围观众有点惊讶,两人全程以英文对话。选手先要评估患者基本生活能力,掌握他的情绪,了解他的家庭社会关系,随后进行专科评估,弄清患者的疼痛情况、康复运动能力、预防并发症的能力。选手把患者从床边慢慢扶起,坐正、起身、行走。边上三个裁判盯着选手的一举一动,不断地在评分表上做着记录。整场比赛,每位选手要参加三个模块,对应三类照护场景:医院、家庭、日间照护场所。
选手的得分情况,藏在外行看不明白的细节中,比如,患者坐起时身体和大腿的角度是不是大于90度,双脚是不是摆在中立位,移动时是健侧负重还是患侧负重等等。项目裁判长周嫣介绍,“患者”是经过培训的标准病人,他们和病人的沟通踩着“知识点”进行,“主题给定,但患者的表现方式不限定,比如抑郁,症状可以多种多样,就看选手能不能‘接住’。现实中,照护服务的对象本来就是千差万别的。”
既要懂临床医学,又要掌握日常护理技能,还得英文流利、情商到位——和我们平常所知的“护理”不同,世赛设立的服务标准相当之高。参赛的31名选手大多是护理、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周嫣说,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这个行业的优质从业者都是社会紧缺人才。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相关专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方向,“说英语是出于国际赛事通用语言的要求,同时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标志,语言基础决定了他们能否更好地学习国际化的理念和方法。”
展会: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
从技能大赛转场到老博会,健康照护的世界又是另一种形象——到处都是智能产品,每样产品都试图替代照护者的部分功能,甚至宣称它们比人做得更好。
在老博会,一个髋关节手术患者的坐卧站走,可以拆解到多个福祉器材。坐,有“髋关节高椅”,专为患者设计座椅和脚踏板,既确保舒服,也确保坐姿正确;有“智能压力检测坐垫”,通过内置的压力传感器,检测患者和座椅的接触点位置,监控患者停留座椅的时间,并把收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带有低能耗蓝牙技术的智能手机,如果患者长时间没有移动,智能手机也许会向轮椅使用者或医护人员发出警告,提醒患者改变体位以防发生褥疮。
睡,有各种各样的护理床,有个企业新推出的护理床,能让患者在几乎不需护理人员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从平躺到站立的全部动作,整个过程电动控制,“按照人体最自然的方式移动”;运动,花色繁复的康复机器人更是“术业有专攻”,有管上肢的、管下肢的、管核心力量的等等,一家企业研发了拥有触觉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能够借助力反馈等技术,精确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力学场景,让使用者进行目标导向性训练,刺激大脑功能重组,进而重塑上肢功能。
老人独居,请不起24小时的看护人员,可以借助呼叫和监测设备。这类设备的迭代周期越来越短,今年,有企业从以色列引进人工智能看护技术,设计出具备机器学习能力的看护仪,只消采集3周数据,就能自动分析学习用户行为,一旦老人出现行为异常,仪器便能及时通知亲友,或者通过呼叫平台与老人对话。这个系统还能陪聊天、帮买菜、帮清洁——永远不会心生厌烦的聊天对象,是很多独居老人最需要的精神慰藉。
机器与人的组合形式
当然,应该没有人相信短期内机器能够取代照护人员。今后的健康照护,将是人与机器组合的不断完善、互相加持。
记者在老博会体验了一个有趣的VR课程。带上VR头套,记者成为认知症患者亨利——头部以下换成了亨利的身体,坐在轮椅上,无法自由行动。环顾四周,是个装修风格温馨的单人间,应该属于某个养老院或护理院。
“亨利,你在干什么呢?!”护理员进门,弯下腰,脸凑到“亨利”鼻子跟前说话,由于靠得太近,她整个脸都变形了。她的嘴巴是微笑的,但说话的语气略略让人反感。她给了“亨利”一杯水,转身忙别的事,“亨利”的双手不停颤抖,手掌和十指努力拗出各种握持姿势,还是没能把杯子送到嘴边,并且打翻了一点。
这是一套用于培训认知症护理员的VR课程。它把培训对象放到患者的位置,通过患者的感官来发现那些看似正确但并不合理的护理动作,展方解说员解释:“其实,护理员跟患者的距离是正常的,但有些认知症患者官能受损,从他们眼里看出去,对方和自己的距离缩小变形,有的人会感到压迫,变得暴躁,甚至动手把人推开。”
两分钟的VR体验,比很多言语解释都更能说明问题。那些优秀的照护人员,一定能从中找到提升技能、改善服务的方式,这些细节上的差别也许不是护理专业的考核指标,但一定关乎服务对象的切身感受。
作者:钱蓓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