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晚钟、江皋霁雪、黄浦秋涛…老沪上八景有啥新变化

2018-06-26信息快讯网

龙华晚钟、江皋霁雪、黄浦秋涛…老沪上八景有啥新变化-信息快讯网

日前在上海书城举行的“上海·故事读书会”现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壮聚焦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与读者分享了不少上海故事。

随着上海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比如,2009年“新沪上八景”出炉,“其实早在明代就有沪城八景之说,首见于万历十六年官修的《上海县志》,根据清朝乾隆年间沪人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所记,此八景为: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和江皋霁雪。”葛壮详述了“沪城八景”的由来,其中有的因环境变换不复存在,有的只剩遗迹,保存较好的是“龙华晚钟”。

“龙华晚钟”所发生地,即沪上名刹龙华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左右皆有庙会,引来远近各地大量香客。所谓“三月十五春色好,游踪多集古禅关。浪堆载得钟声去,船过龙华十八湾”。

龙华晚钟、江皋霁雪、黄浦秋涛…老沪上八景有啥新变化-信息快讯网

葛壮数年来撰写的各类杂文、散文合集《这个世界就分两种人》日前出版,分五个主题:五花八门看上海、阑干拍遍听戏文、心语点滴思旧事、一本正经聊文化、针砭时弊道世风。结合专业视角和人生阅历,作者点评各类知识见闻,别有一番趣味。

由新华传媒联合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共同推出的“上海·故事读书会”,是继“全国新书发布厅”后,上海的又一文化窗口。“上海·故事读书会”聚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资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普及上海文化。今年“上海·故事读书会”突出“寻觅·上海”“品位·人物”“共享·上海”等三大主题,讲座将在上海书城和各区新华书店中心店举行。

龙华晚钟、江皋霁雪、黄浦秋涛…老沪上八景有啥新变化-信息快讯网

<<<<延伸阅读

经出版方授权,摘编部分书摘如下

“沪城八景”今安在

文/葛壮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景观,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上海地区,同样也不例外。若追溯历史上的上海地区景观,实在是不胜枚举。北宋时华亭县有所谓的《华亭十咏》,为北宋景祐元年(1034)任华亭知县的唐询所作,当时十景分别是南朝顾野王曾寓居过的亭林湖、杭州湾大金山北的寒穴、吴王猎场(因三国东吴名将陆逊出生于此,其后代在此游猎,又称陆机茸)、柘湖(今奉贤柘林为其遗址)、秦始皇驰道、位于松江城西的陆瑁(陆逊之弟)养鱼池、华亭谷、陆机宅、昆山、三女冈,唐询的《十咏》还得到北宋另两个名气更大的文人王安石和梅尧臣的唱和,为此“十景”增辉许多。至南宋时,辖境包括今天市区大部分和七个县的华亭县,更有人作百景之咏,作者为许尚,今存84首,可见其时景物之盛。各县镇还有自己的特色景观,如南翔八景、松江十景、七宝镇的“七宝”,其实都是当地的历史古迹。

明朝又有所谓“沪城八景”之说,首见于官修的万历《上海县志》,根据清朝乾隆年间沪人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所记,这八景为: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和江皋霁雪。我们且来看看“沪城八景”的实际内容:

“海天旭日”是指清晨去海塘边观看日出。“海日初升恰五更,红光晃漾令人惊。须臾已见腾腾上,碧落分明挂似钲。”近些年来已有旅行社组团,让市民去那因陆地向东延伸而形成的南汇芦潮港,专门观赏旭日初升于东海的美景。笔者就因单位组织职工和子女共度儿童节的活动,在1998年6月1日的凌晨,与儿子一起在该处得享眼福。

“黄浦秋涛”本指沪人在农历八月“陆家嘴上看潮头”的传统习俗,“三江入海接潮还,申浦秋涛涌若山”,虽没有浙江海宁观潮那般壮观,想来也颇具观赏性,否则不会留下如此佳话。如今陆家嘴早已成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黄浦江两岸高楼耸立,每天载着千百游客的游艇在波平浪静的黄浦江上游弋,让人们将岸边的风光尽收眼底。

至于“吴淞烟雨”“野渡蒹葭”和“石梁夜月”,有的因自然环境变换而不复存在,有的因城市建设需要而拆除。1990年代后期以来,上海市政府开始着手治理苏州河的黑臭现象,两岸柳枝婆娑、河面重新泛绿的景况,才让人能稍稍体会到古人笔下“别有归舟烟雨里,迎潮无那泊吴淞”的意境。

“野渡蒹葭”本来只是描述浦南一带莲径苇塘、遍地蒹葭和石桥野渡的溪舍渔庄景象,这种宛如图画充满诗意的农家生活,在以往的上海郊县俯拾皆是,所谓“金风飒飒响回塘,渡口呼船正夕阳。知否侬家烟水外,蓼花红处近渔庄”。

……

与上述景观相比,“江皋霁雪”和“龙华晚钟”两景所在地总算硕果仅存。其中,龙华庙会至今犹存,千年古刹的钟声,也仍响遏行云,其特殊的穿透力,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龙华寺从古代的“沪城八景”之一,转圜为今天新上海的城市景观。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