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计划今年底出台,教育国际化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
当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落户国内约有2600个项目,而国内高校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只有128个,中国教育“引进来”与“走出去”冷热不均。今天,全国首届高校境外办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如何让境外办学“走得出、留得住、办得好”,成为来自全国18个省份30多所高校的80多位代表的共同期待和课题。
据悉,教育部国际司正在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单位开展《高校境外办学研究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的《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预计年底出台。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热度不均衡
从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到共建“一带一路”,高校境外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根据国务院“放管服”要求,教育部取消了境外办学审批,强调加强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截至目前,取消审批前、经行政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为102个,其余20多个在取消审批之后。
近年来,中外合作的高校办学成长迅速,约有2600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落户国内,在校生达50万名,毕业生超过160万人;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全国目前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4所高校开展境外办学,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共128个,“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热度不均。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理事长、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表示:中外合作办学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但以开放促进教育改革的推动力却不容忽视。境外办学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数量,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也无从提及。从这一点说来,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扩增境外办学,才能“走得出、留得住、办得好”。
境外办学模式应多元化
眼下,高校境外办学主要形式有三种:中方高校海外独立办学,如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大连海事大学斯里兰卡分校等十余所,约占境外办学总量10%左右;九成境外办学项目为中外高校联合办学,这种模式由中方高校与境外教育机构合作,采用“X+X”办学形式,学生短期在华学习,大部分时间在海外学习,如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北师大-卡迪夫中文学院等;此外,还有境外政府、企业或组织提供办学条件,由中方相对独立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如北京语言大学东京学院等。
据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透露,目前沪上共有九所高校在海外设立了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基本均为专业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项目;而已落沪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约有188个。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李和兴介绍,该校正在建设五大单元组成的“一带一路”能源与电力国际学院,其中包括国际交流学院、中澳能源工程学院、上海电力学院境外办学机构、“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培训学院、“一带一路”能源电力海外实习实训基地。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建议根据不同国情、需求和办学目的,探索多样化的境外办学模式。他以上海纽约大学举例说,学校旨在建设一所世界级、多元文化交融、文理工学科兼有的研究型大学,探索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与教育的合作,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境外办学需要精准支持
《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提出,研制鼓励和规范高等学校境外办学工作意见。林金辉介绍,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事业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境外办学如何抓住新一轮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新机遇,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新格局。首届高校境外办学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探讨了高校境外办学的内涵、动因与模式,梳理了高校境外办学的主要问题和政策障碍,提出了精准支持和规范管理高校境外办学的政策建议。
据悉,有望在年底出台的《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指南》将为高校自主开展境外办学提供专业指导,涉及招生模式、学籍注册、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信息公开、学历学位、资金筹措、资产管理、部门协调、风险管控、知识产权、法律指导、服务当地、文化适应、质量评估、准入标准、退出机制等。
文:张鹏 王琦
编辑:沈湫莎
责编: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