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剧场实践成了“为复制而设计”的艺术,NTlive究竟推广了剧场艺术还是相反
▲在观看《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高清影像时,能明确感知舞蹈的阵型和舞台上的场面调度考虑到摄影机的存在,取景和剪辑点的安排都强化了编排的特色。图为《爱丽丝梦游仙境》剧照。
不久前,英国国家剧院的《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结束了在上海的巡演。这部突破常规剧场叙事和表演形态的作品,自2012年首演以来一直是 “爆款”,对于上海观众而言,这次演出的特别之处在于,因为NTlive(National Theatre Live,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推广,很多人在最近两年里看过《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的影像复制品,在“复制品”已然取得相当不错口碑的前提下,“亲临现场”是否刷新我们对这部作品的感知?更进一步,借助《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的两种呈现形态(现场表演/影像复制),我们有必要思考剧场艺术在媒介时代的传播形态是否已盖过了戏剧内容?
剧场里每个位置都是黄金位置
NTlive这个项目始于 2009年,初衷是为了用经济适用的方式把伦敦的剧场演出推广到全世界,确实,用影像放映演出不仅易于循环,也极大降低了观、演双方的成本。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拍摄技术团队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不在现场犹如现场”的视听体验所言不虚。然而吊诡的是,视听体验也许太好,“不在现场”的观看体验也许反而好过了亲临现场的感知体验。这次《深夜小狗离奇事件》的演出就是例证,从首演到巡演结束,不断有包括专业剧评人在内的观众表达困惑:为什么现场观看的体验竟然不如看NTlive?部分原因在于本次演出选择的剧场对于这部作品而言也许不是最合适的,那个空间过大且空旷,以至于相当数量的观众没有办法看清舞台装置中的细节,也很难获得包围式的沉浸感。这是现场表演不得不面临的短板——并不是每个观众能获得最佳座位的观看效果。对于《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这部作品,有看过伦敦和百老汇演出现场的剧评人认为,主创通过LED灯箱制造出小男孩的思维世界,那种现场的视觉冲击力和浸入式体验是惊人的。但也不得不承认,创作者精心编排呈现的舞台景观,在多景别的镜头调度和流畅剪辑的帮助下,优势被最大限度地保存了。
《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还不是最明显的例子。诸如《无人之境》《科里奥兰纳斯》《人与超人》和《哈姆雷特》这些由英国电影界巨星级演员主演的经典戏剧作品,对比高清放映和现场演出,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高清影像放映好过现场,即便研究表演学的学者佩吉·费兰强调“现场”的不可复制性,是剧场和表演艺术的本体特征。但学者菲利普·奥斯兰德指出:“当代文化中,对各种表演的复制无所不在,这使得我们对亲临现场已不再看重,转而追求把现场的感知体验也尽可能转变成媒介化的体验。”把这段话翻译成大白话,意思是高清影像、尤其特写非但不破坏现场感和在场感,“大于现实”的画面反而强化了亲密的体验。当我们通过高清影像看着“卷福”念出“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不会因为不和他的身体处在同一时空而感到疏远隔膜,反而会着迷于特写镜头下他的微妙表情和细小动作,观看这部分高清影像时,剧场里的每个位置都是黄金位置,这甚至是现场观剧都很难提供的“真实感”。
从剧场到影院,观众成了被动的观赏者
这仿佛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剧院能以低廉的成本传播作品,观众能以低廉的票价换取 “胜似现场”的观看体验。唯一的问题在于,随着NTlive被越来越多地接受, “拍摄”成了创作中非常强势的环节,作品的编排和表演呈现都会事先考虑拍摄的需要,连舞蹈这种特别讲究以身体现场的能量作用于观众感知体验的艺术形式,遇到NTlive也不能例外地优先考虑到拍摄镜头的存在,比如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 《爱丽丝梦游仙境》。克里斯托夫·威尔顿是一个“鬼才”编导,他把狂欢节叙事引入芭蕾编排,用夸张的群舞阵型以及哥特风格的舞美和造型,制造了芭蕾舞台上的奇观。整个作品可以说是非常炫技的“吸引力戏剧”,编排强化了人体线条的几何美感,无论是爱丽丝进入兔子洞时迷幻狂乱的独舞,还是最后推动戏剧高潮的红女王和国王的 “愚人双人舞”,色彩和线条的存在感是如此强烈,舞者成了完成造型的“手段”。编排的意图很大程度是在不断流动变幻的“造型”中传递的,所以,观看的视角变得格外重要。在观看《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高清影像时,能明确感知舞蹈的阵型和舞台上的场面调度时刻考虑着摄影机的存在,镜头的取景和剪辑点的安排都强化了编排的特色——舞台上是一道封闭的景观,而摄影机的工作是复制粘贴式的保存。
“卷福”版《哈姆雷特》和英皇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都是表演质量很高的节目,造成高清影像的体验反而比现场观看更“舒适”,原因在于它们是同一类作品,即在舞台上建构一个有故事基础的、完全封闭的虚构世界,演出空间是封闭的,所有的交流发生在虚构的舞台空间内,而舞台和观众席之间不发生交流,面对这样逻辑自洽且封闭的作品,观众是很被动的观赏者。正是因为舞台上的“景观”能和现实的观众完全切割开,也就不必要强调“在场感”,表演能以影像复制品的方式不断传播。
现场分享经验的气氛是不可复制的
同样由英皇排演的《胡桃夹子》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对照,截然相反于《爱丽丝》,《胡桃夹子》的高清影像观感远逊于现场观赏。《胡桃夹子》的特殊在于,这是一个大部分观众太过熟悉的剧目,英皇复排的这个版本也是常演不衰的经典版,观众对表演的内容和细节烂熟于心,更关注于不同的表演者在重复的程式中传递的微妙个性和更多靠意会的 “灵韵”。在NTlive的放映中,这部舞剧最经典的几个段落:胡桃夹子带领玩具和鼠王决斗、克拉拉和变身士兵的胡桃夹子前往雪国、以及糖果仙子和王子的双人舞,古典芭蕾让人心动的浪漫原力在影像复制的过程中被严重折损。以《胡桃夹子》为代表的此类古典芭蕾的可看性,在于演员和观众同处一个时空中,演员通过对身体随心所欲的控制和展示,传递强大的生命力,当扮演玩具和老鼠的演员们满台翻飞时,或者糖果仙子轻盈的身体像白色的羽毛落在王子臂弯里,又或者克拉拉在星辰细雪中伸展双臂,这份由肉身传递的生命感和浪漫之力会穿越舞台的界限直达观众的内心。一旦隔着画面,身体能量的传递将很大程度被遏制。而且,《胡桃夹子》作为一部在圣诞假期里演出的固定节目,演出带有节庆和仪式的性质,观众在现场投入的感情成了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些也是影像所不能复制的。所以,《胡桃夹子》的现场演出越是热闹,观众越是投入,越显出NTlive的局限——它只是一次演出的录像。
不可否认,在过去近10年里吸引了全球超过550万观众的NTlive对于剧场作品的推广功不可没,这个项目让太多经济能力有限的观众不必为了偶像“飘洋过海去看戏”。但是对比NTlive不同节目的得失,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明确的现实:但凡需要打破舞台的界限、在观演双方之间产生交流感的作品,都很难透过影像二度传递给新的观众,因为现场分享经验的气氛是不可复制的。这直接造成NTlive大量反复播出的剧目具有高度同质性,节目的编排和表演都以影像的“可转换度”为先决考虑,这意味着剧场艺术默认自己成了通过影像媒介传播的复制品——如果剧场实践成了 “为复制而设计”的艺术,那么NTlive很难说是戏剧的希望。
作者:柳青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李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