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写好绿色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

2018-07-07信息快讯网

贵州:写好绿色文章 绘就生态画卷-信息快讯网

贵州草海综合治理成效明显。贵州省发改委供图

6月中旬,贵州镇宁自治县的蜂糖李成熟了。果农们将树上新鲜的李子采摘下来,运送到水果交易市场,供外地客商集中选购。交易市场内一片忙碌,随处可见果农、合作社与客商攀谈价格,双方以最合适的价格成交后,按等级分类分拣、包装、装箱上货,销往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全国各地。

“到处都是石旮旯,种玉米收入低,以前为了多打粮食,都是在石头缝里刨;种上果树后,不仅为山地添了‘绿’,而且增加了收入,客商还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促进了当地餐饮民宿业的发展。”镇宁县六马镇广益村村民罗良兴说,他家种了60余亩蜂糖李,预计今年的收入将达50万元。在广益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李子树,村民靠山吃山,收入不断增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渐显。

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镇宁县只是贵州立足大生态探寻脱贫攻坚出路的缩影。近年来,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打造绿色产业、健全体制机制、厚植生态经济优势等方面集中发力,用切实有效的绿色行动,努力交出一份有分量、有质量的生态文明建设答卷。同时,借助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这一高端平台,发出了大生态时代的“贵州好声音”。

把绿色做成产业 生态美与百姓富相统一

初夏的贵州,处处绿波涌动,生机盎然。

贵州桐梓县娄山关山麓北侧,树木长势旺盛,牛心山上更是满目苍翠。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拿着锄头和铁锨,在树丛间挖挖铲铲,时不时挥舞着镰刀,砍掉树林里的杂草,汗水一滴滴浸入土地。

这位老人叫罗光彩,今年84岁,20年前退休时定下“誓言”,要将荒山变绿,“生命不息,栽树不止,要留给子孙后代一笔绿色财富”。20年过去了,站在牛心山上,放眼望去,100多亩荒山,满目皆绿。这是罗光彩对生态美兑现的承诺。

走进湄潭县永兴镇,万亩茶海绿意盎然。登上茶海中的“观海楼”远眺,一片绿油油的茶园延伸至山边,茶间小道循环交织,游客穿梭其间,纷纷拿起手机,融入茶海拍照,感受茶海旖旎风光。

环境美了,产业也“活”了。湄潭县借助茶产业打造“中国茶海景区”,实现茶产业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与对外开放互动融合,同时发展立体循环农业,对柑橘、葡萄、桃等水果品种引种选育更新,布局餐饮、娱乐、休闲服务等第三产业,让生态农业“接二连三”串起致富“金山银山”,百姓荷包鼓起来。

生态美,产业活,幸福感强了。对于遵义市民刘娜来说,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周末带上家人,一起到莲花山森林公园,感受绿色气息,“在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好环境围绕在周围,听听山间的虫鸣鸟叫,一切是多么的静好!绿色,带来了幸福指数。”

位于遵义市汇川区的莲花山森林公园,曾是一片城郊的弃土场,30年来很少有人问津。2017年,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汇川区变“废”为宝,将此作为全面推进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打造,建设城中“新花园”,提升城区居住环境舒适度。

从城郊的娄山关山麓到茶海景区,再到市区森林公园建设,只是贵州追求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缩影。良好的生态环境始终萦绕在群众周围,一场由美到富的跨越,正在贵州大地上悄然上演。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用来承载产业和人口的平地很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怎么办?只能是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

多年来,贵州立足大生态探寻脱贫攻坚的出路,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不仅筑牢绿色屏障、建设绿色家园,更注重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文化,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州已构建“东油西薯、南药北茶、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山地农业格局,帮助数十万贫困群众“换穷业”。贵州还深入实施绿色倍增计划,加快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益于美丽的山水风光,贵州不断促进全域旅游提档升级,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逐渐享受到生态“红利”,纷纷吃上了“旅游饭”,开办农家乐、经营乡村民宿、制售民族饰品……2017年,旅游带动了40多万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用制度保驾护航 高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河水清,空气好,处处皆美景。2年前,贵阳市乌当区的松溪河和环溪河,可不是这般模样,“一到夏天,臭气熏天,污水横流,令人却步。”于是,乌当区下定决心,铁腕治污。2年时间,700多个日夜,发动群众合力推进综合治理,让松溪河和环溪河达到III类水质标准。

“河上有漂浮物,河水有异味,通过‘河长云’下达处置令,治理污染;同时河长办还要将治理情况反馈给群众,多方形成合力联防联控,效率提高了,管理也更到位。”贵阳市乌当区河长办工作人员陆军感触很深。截至目前,贵州4697条河流都有了河长的管理和守护,两万两千多名河长通过巡河活动的常态化,实现了全省河湖系统和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持续改善。

河长制,只是贵州谋求绿色发展,不断完善绿色保障体系所做的探索之一。2017年3月,贵州全面推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构建五级党政领导主抓、主干、主责的河长体系,实现各类水域河长制全覆盖,把每一条河流当眼睛来保护。此外,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领导干部职工带头种树,把每一寸山地当自家花园来绿化,用知行合一护卫绿水青山。

10多年来,贵州频出“重拳”,抓好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在全国率先成立首家环保法庭,填补了生态文明体质机制建设空白;针对环保领域打击力量弱的情况,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公、检、法、司配套的环保执法司法体系;针对环境污染处罚成本低的情况,全力推进生态公益诉讼……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2014年,全国首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实施,颁布实施30余部配套法规。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条款是:规定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GDP考核,转而增加循环经济产业、清洁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新指标。此外,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为地方干部念好生态经的“紧箍咒”。

2016年8月,贵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生态保护责任清单、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河长制等多项制度、实施意见和方案相继出台,使贵州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更趋完善。

“要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路子。”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站在政治、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推动绿色发展,专门召开省委全会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为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作出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筑牢绿色屏障、完善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五个绿色”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贵州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以“五个绿色”为抓手,多措并举、多策并用系统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实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大工程。与云南、四川按照5:1:4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共同开展三省交界区域环境联合执法。

有体制机制作为保障,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守得牢,贵州逐绿发展之路,蹄疾而步稳。

传播绿色理念 国际社会分享生态经验

10年生态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从2009年至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走过第10个年头,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不仅成为中国向世界发出生态文明声音的重要展示窗口,而且成为了贵州对外开放合作的高端活动平台,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已成为“知名品牌、著名平台”。

不仅论起来,更要干起来。10年来,全球政商界精英、专家学者都会云集爽爽贵阳,共商生态文明建设,并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合作,深化同国际社会在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交流,引领生态文明话语权。

从2017年起,贵州将每年的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开展“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和“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实践中,用实际行动写好绿色文章,让“365天,天天都是‘生态日’”的理念深入人心。

光有理念还不够,贵州还注重培育绿色文化,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编制了大中小学、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读本,还有20个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博士、硕士授权点,将绿色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赴贵州展开学习交流。

吸引力从何证明?贵州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落户贵州的国内外500强企业就达122家,每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都在七八千亿元。另外,选择到贵州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名列全国前茅,高端人才数量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多。“我在贵州等您,等您和我相遇”,让无数人砰然心动、心向往之,最终扎根贵州。

贵州致力于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优势已成为贵州最为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选择到贵州吸氧洗肺、避暑度假、温泉养生、康体疗养,近年来入黔游客、旅游总收入都年均增长30%以上,呈现持续“井喷”的良好态势。

如今,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受到国际认同,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海外影响力越来越强。“贵州省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典范,十分期待贵州模式传遍全中国,并进一步传遍全世界的那一天的到来。”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说。

回望走过的路,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携手全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增强了贵州发展自信,提升了贵州世界形象,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中国,一个不断致力于传递更明确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贵州。

“通过积极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越守越牢,绿水青山变为了金山银山。”贵州省副省长卢雍政说,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连续7年、28个季度居全国前3位,5年减少贫困人口650万人。同时,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5.3%,市(州)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6%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优良,公众对贵州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二位。

把坚守“两条底线”和多彩贵州拒绝污染落到实处,生态文明改革多层次、全方位推开,贵州绿色的底色越来越厚重,生态文明的主旋律越来越响亮,让享有“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贵州,正倍受国际社会的热情关注。



编辑:施薇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从社区商业体升级为“生态+人文”商业体验中心,看这家滨江商业综合体如何“改头换面”
三峡水库今年生态调度促四大家鱼产卵7亿颗
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电视剧《太行赤子》央视一套热播,讲述把毕生精力投入山区生态建设的李保国教授生前事迹
国产降血脂新药获批“绿色通道”!复旦大学新药成果两年前以1.5亿元成功转让,近日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早日建成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书记市长划重点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放弃海外名校博士后,中山医院心外科博士回贵州做医生,他说哪怕一辈子做“赤脚医生”也是有意义的!
【脱贫攻坚在行动】“绿色扶贫”敲开深山致富门
【初心在身边 红船驶进新时代】26年摸爬滚打带领村民走上绿色发展致富路
[中国财经报道]聚焦2018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我国绿色信贷规模超8万亿
关注泰国游船倾覆搜救:东航开启24小时救助绿色服务通道
贵州各地干部群众热议习近平主席的贺信
普吉游船倾覆事故已造成41人遇难,尚有15人失踪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隆重开幕
以绿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生态文明·现场】十大维度、四十大关键词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世界眼中的贵州!
【生态文明·现场】十年生态文明传播热词发布 美丽中国、绿色发展、贵阳共识等上榜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 国际组织参与程度深成亮点
从生态论坛十年主题词看中国生态文明发展
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使命
满眼绿色、满城书香,2018首届淮海书展在徐州举办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