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却不缺上海精神,艰苦但不降上海标准”,上海对口援藏24年,白衣天使成了藏族人民眼中的“安吉拉”

2018-07-10信息快讯网

“缺氧却不缺上海精神,艰苦但不降上海标准”,上海对口援藏24年,白衣天使成了藏族人民眼中的“安吉拉”-信息快讯网

次旺普赤奶奶在白内障致盲半年后,终于重见蓝天白云。“感谢上海安吉拉!”奶奶感激地说。藏语中,“安吉拉”是对医生的尊称,这名字如同“天使”一般素洁。

日喀则,地理学家眼中的“世界第三极”,生存环境恶劣。上周,记者跟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走进日喀则,探访“上海安吉拉”的足迹。

今年是上海对口援藏第二十四年、上海创新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第三年。继上海对口援建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今年 6月正式挂牌“三甲”、成为后藏地区首家三甲医院后,如何在医院管理、医疗水平、人才建设等方面通过硬件升级、理念更新,让上海医疗标准扎根世界屋脊?为此,上海援藏医疗启动了新一轮创新发展。

“缺氧却不缺上海精神,艰苦但不降上海标准”

7月5日清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郭涛医生正与上海援藏医生及当地医生配合,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待手术的除了次旺普赤,还有四名患者,最小的不过 40岁,最大的 70多岁,“看不见”的时光长达两年。

“日喀则日照长,紫外线强度大,白内障发病比较早且重。”上海援藏医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生邱庆华说,尽管医保已覆盖大部分手术费,但由于居住分散、就医观念等原因,大量这类眼科病患未获及时治疗。

这天下午,当纱布被掀开一道小口,眼睛沐浴在久违的暖阳中,次旺普赤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开心地笑了。“我们医疗援藏团队不仅要为当地送光明,更要把恢复光明的设备、技术、观念留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说。

在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播散医学种子,对上海医生来说也是一场身体挑战。都说在藏行医,“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说的是令不少人望而却步的高原反应。

今年7月7日,正值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医生许彭鹏援藏一周年,他难忘进藏头两个月的日子,头痛欲裂,每天靠安眠药也睡不了两三小时。失眠、呕吐、胸闷,这都是缺氧的表现,也是上海援藏医生的“通病”。

即便如此,上海医生坚持“缺氧却不缺上海精神,艰苦但不降上海标准”的原则。担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后,许彭鹏在当地开展骨髓活检等一系列新技术应用。2017年,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加入“瑞金血液病医联体”,并建成西藏自治区医学科学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率先入站,进一步提振当地临床诊疗与科研水平。

数据显示,自2015年8月上海启动“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至今,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了300多项医疗新技术,一大批患者不用再跑到拉萨或成都看病了。

“缺氧却不缺上海精神,艰苦但不降上海标准”,上海对口援藏24年,白衣天使成了藏族人民眼中的“安吉拉”-信息快讯网

“虚拟医院”开张,打造学习型样板医院

当郭涛在手术室忙碌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此行的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朱铭力、新华医院普外科副主任王雪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生须丽清等人扎进对应科室,抓紧时间对接交流。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院长米玛多吉说,自医疗 “组团式”援藏启动以来,已有三批、62人次上海医疗队员进藏,上海还通过 “以院包科”的创新形式,由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仁济医院、市六医院等十家上海各大医院的 “王牌”学科,对口帮扶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十个科室,“点对点”打造强势学科群。

“医疗援助除了一批批派员,我们需要始终思考,如何提升当地自行‘造血’的能力。”上海瑞金医院党委书记杨伟国谈到。这也是上海市第三批援藏医疗队队长、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党组书记张浩在思考的。今年,在他和兄弟们的奔走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学模拟试训中心启用。

7月5日,利用午休时间,妇产科主任普赤带领科室医生在实训中心操练模拟接生。 “我们终于有办法规范化培训医生了。”上海援藏医生、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狄建忠说,这对做好当地 “两降一升”工作,即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意义重大。

不止模拟接生,医学模拟试训中心被业内誉为“虚拟医院”。在这里,医生还可以进行模拟微创腹腔镜手术,在仿真人身上进行缝皮、心肺复苏等基本操作,甚至还可以进行重症监护等专项训练。该实训中心是上海市第八批援藏联络组重点援

藏项目之一,总投资1500万元,适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多类培训。

“远程医疗+医联体”,优质医疗普惠藏地百姓

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还有一件新鲜事。7月5日中午,儿科主任次桑通过新同事 “小白”,与千里之外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张建医生等人,就一例重度儿童贫血病例进行远程视频讨论。

“小白,请你往前一点,让我看看病人的肤色。”在张建医生的指挥下,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内的“小白”听话地移动到藏族女孩的床头,它的屏幕如同一双人眼慢慢接近小患者,让医生可以看见患儿的肤色、反应。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团队自主研发的一款具有人脸识别、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功能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小白”的上岗为“远程医疗+医联体”工作提供了新契机。有专家谈到,随着医联体建设的推进,把有限的医学专家派到一个个合作医疗单位并不现实,如今可以派出机器人,参与查房,启动远程会诊、带教等。

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就在 “小白”身后,一个更为庞大的远程会诊中心已启用,由此实现了沪藏两地以及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与当地下级医院的医联体建设。

与此同时,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内还在推进现代医院管理的深层次改革,取消药品加成、绩效改革、以科研带动临床发展、医疗质控建设等新工作渐次落地。

作为一家成立于1955年的老牌医院,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担负着西藏四分之一人口的防病、治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以及阿里、那曲部分地区甚至南亚各国转诊患者的诊治工作。今年6月9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正式挂牌 “三甲”,在张浩看来,如何全面对标上海医疗,实现“内外兼修”,是 “新生”的日喀则市人民医院接下来要做实、做透的一件事。而这一切的 “初心”,就是要让优质医疗扎根雪域高原,普惠藏地百姓。


作者:唐闻佳
编辑:奚清逸、李晨琰
责任编辑: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路明:我的好朋友叫安吉拉
用“慧画”点亮校园生活,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启动学生公共美术活动
以多元样式展江南文化深厚意蕴,2018上海油画写生作品展呈现“艺”江南
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供给,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传达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大会
龚琳娜泪洒上海舞台:和老锣一起探索中国音乐的这16年,有太多感触
写《孟婆汤》的东阳女生考上上海交大啦!母亲奇迹般开口说话,一句话让父女俩瞬间泪奔
上海以“党建+”模式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贫困村书记争当脱贫致富带头人
让格桑花述说我的援藏情怀
习近平为新时代好干部立标准
9家巴氏奶工厂全部通过验收,光明乳业带动奶业标准升级
“职业的自豪感!”援藏医生雷震:言传身教培养村医
1.2亿元!上海九院创下迄今该院医生科技成果转化最大金额
敦煌寺笔记:法护、罗什和玄奘
体验改革开放40年来长三角地区发展成就,长三角百名国际学生“洋眼看上海”
排名上升一位,上海位列国际航运中心第四
重磅!上海市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大会发布100条举措,打造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新高地
无限欢乐席卷暑假 ,上海乐高探索中心开启全新旅程
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开始报名,黄浦江苏州河两大项目等君来战
缺氧不缺精神 塔什库尔干雄鹰展翅“醉美”高原
凝聚全社会合力助对口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李强以这个组长身份召开全体会议作部署
对标国际标准,亮出海派中医品牌,上海龙华医院成为全球首家通过JCI学术型医学中心认证的中医医院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① | 雷允上:一味“三七”成就精准脱贫支点
中国电网技术通联世界 参与国际标准带动“走出去”
沪上零片酬“综艺”如何成扶贫“酵母”|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②
一枚绣花针“绣”出脱贫致富锦绣路 |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③
文汇时评 | 开放引领,打造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组团式援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上海日喀则市光明行医疗队凯旋
丽江乌骨鸡飞进上海“菜篮子” | “全力帮助对口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系列报道④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