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留洋的克隆猴团队30岁博士后刘真被聘为研究员,引发对人才标签的思考

2018-08-01信息快讯网

从未留洋的克隆猴团队30岁博士后刘真被聘为研究员,引发对人才标签的思考-信息快讯网

▲是为了个人前途申请出国,还是为了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猴继续留在国内?这曾是让刘真纠结不已的问题。(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供图)

最近,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网站挂出一则招聘启事,该所克隆猴团队核心骨干——年仅30岁的博士后刘真,已被神经所“破格”聘为研究员,成为该所最年轻的研究组长。今年9月,刘真的研究组就将正式开张,眼下他正忙着招聘博士后和工作人员。

从未留洋的30岁博士后,提前一年申请出站,还受聘为一所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研究所的研究组长,这在国内鲜有耳闻。不过,相比于“海归”可以额外获得“青千”“百人”等人才计划的支持,刘真这位本土博士后所能获得的主要经费还只有所里给的启动经费。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何时“海归”可以不再成为获得更多资源的“标签”?刘真的成功或许应该引发更多思考。

提前一年出站,独立实验室启动经费已到位

今年1月25日,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培育成功的论文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杂志发表,刘真的博士后科研任务提前20个月完成了。“一般博士后申请提前出站,或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课题,或是因为课题本身开展不下去了。”神经所党委书记王燕告诉记者,像刘真这样因课题提前完成而出站的非常少。神经所将刘真的提前出站申请提交给上海市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仅两个多月就得到了批准。

博士后出站后,除了继续与导师孙强合作从事克隆技术和其他转基因技术开发外,刘真还想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比如灵长类青春期启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等开展研究。于是,他决定应聘神经所的研究组长。

神经所很快同意了刘真的申请。王燕说,虽然刘真没有海外留学经历,但他认真刻苦的工作态度、对研究领域的把握和理解,以及对研究所文化的认同,都使他足以有资格成为神经所的一名独立的研究员。

与所有新晋研究组长一样,神经所为刘真提供了超过200万元的实验室启动经费,并迅速到位。现在,刘真已拥有一个约130平方米的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审核已经通过,招聘启事也挂到了神经所官网——预计今年9月,刘真的实验室就可以正式运转起来了。

那年博士毕业,想留又不敢留

“在我博士毕业的时候,曾经纠结过是否要出国。”刘真说,当时自己已经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 《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足以申请国外一流实验室的博士后,“想留下,又不敢留。因为如果不出国,博士后出站后,很可能在申请各类科研资助上没有优势,将来找不到好的职位。”

是为了个人前途申请出国,还是为了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猴继续留在国内?这实在太令人纠结:毕竟,挑战这个世界级难题,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可如果失败,未来的科研道路就会变得十分艰难。

当时,神经所所长蒲慕明和王燕一起向刘真承诺:神经所招聘研究员,只看有没有足够优秀的工作,不看“留洋”标签。这意味着,刘真只要尽全力去挑战,即使没有做出体细胞克隆猴,也会得到认可。他这才彻底放下对前途的担忧,成为蒲慕明的博士后,并安心留在克隆猴团队,继续自己的研究。

幸运的是,刘真博士后入站仅一年,就迎来了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当然,从一名优秀的博士后到称职的研究组长,还需要三到五年的转型和成长过程。实验室初期将配备五名职工,每年招收一两名学生。刘真告诉记者,尽管神经所对新聘研究组长的首次正式考核要在四年之后,但实行的是最严格的国际评估制度,研究组从科研方向、实验进展到人员管理等,都会接受国际上同领域顶尖专家的“体检”,如果过不了关,轻则削减科研经费,重则卷铺盖走人,挑战和压力不言而喻。

“破格”背后依然留有“标签”带来的遗憾

其实,对于神经所来说,留下刘真并不算一种“破格”之举。早在2004年,该所就开始探索将优秀本土人才留在所内发展。比如现任神经所狨猴研究平台主任的龚能,就是博士毕业后留所的。王燕说,当时神经所正准备建立狨猴平台,急需招聘负责人,而龚能当时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所里说服龚能,放弃了国外实验室博士后的邀请,直接聘为平台主任。此后,龚能凭借出色的工作,一步步从助理研究员做到了研究员。

同样,刘真的导师孙强引入神经所也经历了一番波折,他没有留洋经历,作为正高级工程师引进时,刚在原单位获得副高职称。而到了2018年春,孙强和龚能都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成为科研骨干。

“现在在克隆猴研究领域,刘真的各类课题申请可谓无往不利。”王燕说,如果当时刘真放弃了,那才是最可惜的。

然而,如果没有神经所“不以成败论英雄”,招收人才不看“海归”经历、人才“帽子”的做法,刘真会留下来完成“最后一搏”吗?如果刘真离开克隆猴团队,不仅他自己将与这个世界级成就失之交臂,孙强团队也可能因此延迟获得成功——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或将遭遇一场“双输”。

“即便刘真获得了今天的成功,他在申请科研资助上,仍难以与‘海归’青年科学家获得同等量级的支持。”王燕说,现在对年轻研究组长支持力度最大的“青年千人”“百人计划”等,都是针对海外人才的,“以刘真的优秀,如果他是海归,在他起步阶段得到的支持就会比现在多一倍。我们感到,这对本土优秀人才是不够公平的。”

王燕希望,能有更多科研单位对本土与海归人才一视同仁,让优秀人才能够抓住最好的机遇,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做出最好的科研工作,而不用为自己的前途发展过多担忧。



作者:许琦敏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任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更多外资——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长湧
放弃海外名校博士后,中山医院心外科博士回贵州做医生,他说哪怕一辈子做“赤脚医生”也是有意义的!
未来可期:可放入大脑的柔性电极、戴在头上即可干预改善睡眠的非侵入头环……沿G60科创走廊发展脑智科技,克隆猴技术今落户松江
2500万!同济大学成功转让抗“超级耐药菌”感染单克隆药物研发成果,校企合作开发新药
“星期日工程师”开科技人才“松绑”先河
专家访谈 | 创业是科学研究另一探索方式
近红外荧光成像“导航”手术,复旦跨学科团队一科研成果有望让妇产科手术更精准
独家揭秘!袁隆平团队如何在迪拜沙漠种出水稻?
抑郁症与睡眠问题关系的脑调控机制被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复旦大学冯建峰教授领衔国际合作团队,为抑郁症和睡眠问题治疗找到新靶点
未来人类一天将有48小时?研究发现月球正在让每天越来越长
与你我密切相关!今天的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这三项重点
什么样的家庭出学霸?大数据研究颠覆你的常识
临港成立一家先进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将加速自主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建设
3D打印造出人工神经网络,UCLA团队实现全光学机器学习
英国团队研究:儿童多动症与哮喘存在“明显”关联
双耳失聪的她,仅靠读唇语就考上清华博士!她说:生活的挑战都是命运的馈赠!
21个国家的91名知识产权硕士!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首批高端专业人才今天结业
质量文化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空气污染导致糖尿病?听听史上最大规模研究怎么说
还原汉语词汇的“前世今生”!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潜心研究23年,选取100个核心词详尽解读
阎学通:中美两极化趋势与国际体系研究的思考
单染色体酵母第一作者博士毕业选择申请海外博士后,科学家再次疾呼——莫让“海归”标签“逼”走优秀博士生
国际消化病学学术大会今召开,上海团队揭示:高效价廉的共生梭菌检测有望成为无创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新手段
上海博物馆赴斯里兰卡进行考古调查,填补“海丝史迹”研究空白
第六届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推优活动在京举行,上海摘得多个奖项
空间研究中的基础设施景观
肿瘤有望不再通过手术切片确诊!复旦团队在近红外荧光寿命活体成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做原创好药,是他的信念!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王逸平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为新药研制殚精竭虑30年
从小学到博士后,上海科技馆与巴斯夫合作打造“全链条”科普教育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邀请优秀专家人才代表北戴河休假侧记
习近平: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电视剧《合伙人》克隆《中国合伙人》, 故事新编还是重复创作?
克隆猴团队:十年坚守,永不言弃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