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 | 上海擦亮“绿色明珠”

2018-08-13信息快讯网

大江奔流 | 上海擦亮“绿色明珠”-信息快讯网

以创新实践保护长江口环境,凸显崇明生态价值

上海擦亮“绿色明珠”

长江口可以说是观察整条长江绿色发展状况的风向标和观察哨,而崇明又是长江口闪亮的生态明珠。记者昨天随“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采访团冒雨踏访崇明,见证了这里独到的生态价值、标志性的动植物种,以及许多为长江口环境治理持续付出的工作者风采。

碧水可人

“青草沙”,这是一个让人一听就会与“纯净”产生联想的名字。的确,青草沙水库是上海目前水质最好、供水量最大、运行最可靠的原水水源地,它位于长江江心,紧邻崇明区长兴岛北翼而建。站在水库边望去,沉淀了泥沙的长江水褪尽了最后的黄色,一汪碧水轻拍江岸,让人感到由衷的亲切。

青草沙水库服务着约一半的上海市民,每天有1300万人打开水龙头喝到的是青草沙的水。它就像上海原水水质的“定海神针”——无论是因为下游咸潮倒灌,还是上游污水下泄,一旦上海遭遇水质波动的意外,只要青草沙关上它的取水闸门,共5亿多吨原水库容就被置入“保险箱”,可以完全依靠自身为上海连续供水两个多月,直到危机化解。

在青草沙水库,一个博物馆记录着过去150年上海水源地的变迁史,它既是城市梦幻般发展的标志,也反映出在此期间水环境不断承压的现实:1870年,上海史上首次水质调查发现苏州河、黄浦江都可取水,且水质优于泰晤士河;1911年,以苏州河水为水源建造的闸北水厂,由于污染严重被迫重新选址黄浦江边;1985年,上海启动实施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1992年,长江引水工程开建,黄浦江不再是上海的单一水源;2011年,青草沙水源地投产。

而今,长江水已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原水水源,占比达全市日供水量的70%。这既是上海人民之幸,也因为“共饮一江水”的缘故,使得上海对于长江全流域生态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声音】

市供水管理处 张立尖

经过多年的建设,上海目前已形成“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供水系统格局。而且,随着这两年上游各省市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长江来水的水质也在逐年提升。但上海依然是一个水质型缺水城市,而且,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建设新水源地的计划,这意味着我们要格外珍惜、全力保护好目前的水源地。我想,未来的某一天,随着生态治理的进步,假如黄浦江水质能有显著好转,那就将彻底改变上海的供水格局。

鸟翔东滩

刚经历过一场暴雨洗礼,东滩湿地的草木沙洲看上去格外润泽。向东望去,两大群雀鸟在天空盘旋。同行的护鸟志愿者张斌告诉我们,今天十分幸运,虽然还没到观鸟旺季,但这两群名为“斑尾塍鹬”的候鸟,总数超过1000只。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崇明岛最东端,总面积241平方公里。这里是东北亚鹤类迁徙网络、东亚雁鸭类迁徙网络和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网络的重要节点。拿正在天空飞翔的斑尾塍鹬来说,每年它们要在澳大利亚到西伯利亚之间打一个往返,飞行两万多公里,期间必须在东滩歇脚。东滩的生态如果保护不力,鸟类将无法在此获得足够的修整和给养,数万里艰苦飞行中就会有大量牺牲者。

好在上海对于东滩湿地的保护一直未有放松,而且眼下的东滩可能正处于近年来最好的状态。过去两年,上海全力打击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一度蔓延20多平方公里的互花米草被有效治理,大量本土优质植物重新获得生存空间。

【声音】

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袁琳

目前对东滩鸟类生存最大的威胁不是捕猎,而是栖息地遭破坏。互花米草的治理是全世界的难题。经过许多单位10多年的共同努力,上海总结出“围、割、淹、晒、种、调”六字方针,为淹死互花米草建了27公里的围堤,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规模半自然生态修复工程。

东滩生态修复还在进一步深化,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是该如何调控围堤闸门的启闭,从而贯通内外潮滩,给鸟类提供更多生境。为了这项研究,我现在每个月有半个月住在崇明,依靠卫星、无人机等组成立体的观测系统,研究东滩的生态。令人高兴的是,原先我们曾担心滩涂上的视频观测装置会干扰候鸟,但实际上候鸟似乎挺喜欢它,那个地方现在成了鸟类聚会场所。

鲟梦崇明

在崇明岛南岸的上海市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基地,数十尾成年中华鲟正在人工造波池中游弋。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是为了锻炼这些大鱼的体力。除了造波,保护区管理处还为中华鲟提供了从天然长江水到活虾活鱼等全方位的环境模拟,目的就是要使得它们将来被放归江海后能迅速适应环境。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的标志性物种。虽然成体中华鲟体长可达3米,重逾千斤,而且活动范围北可达日本海、南可抵台湾海峡,但长江口却是它惟一的“幼儿园”。幼鱼在长江上游孵化后顺流而下,必须在长江口生活半年,才可以适应从江到海的生活;而后到繁殖期,它们还会返回长江口待产,进而溯流而上,到出生地产卵。在中华鲟数十年的生命周期中,长江口是其栖息时间最长、同时又最易受侵害的天然集中栖息场所。

正因为如此,上海积极为中华鲟种群的繁茂创造条件——除了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生生物保护车间,给中华鲟回归自然“热身”之外,还花了 10年时间,在长江口的滩涂上一根一根手工插入了56万根竹桩,营造出更适合鱼类生存的国家级“海洋牧场”。

截至目前,保护区管理处已持续开展24次长江口中华鲟增殖放流,平均每次都有大约100尾大鱼健康地重归大海,这一活动在国际上广受赞誉,已成为上海的生态名片。

【声音】

上海市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刘健

长江造就了中华鲟生存的独特的生态环境,中华鲟是长江的指标性物种。过去一段时间,因为长江的水污染、航运、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等因素,鱼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保护长江珍稀鱼类刻不容缓。长江这样的大江,完全可以为中华鲟提供多样化的环境。我最希望的是能够早日实现长江保护立法,并把各方面保护长江的力量聚成合力。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编辑:周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天边草原”缀“明珠” 乌拉盖旅游业蓬勃发展年收入2.4亿
上海博物馆赴斯里兰卡进行考古调查,填补“海丝史迹”研究空白
这家企业成立三年,把上海17个街镇的电动自行车失窃率降低了72%
享读好书榜| 百年前英国消防员怎么写上海?沪上百货公司80年前就诞生“网红”售货员
上海、北京两地网信办联合约谈“好奇心日报” 责令其全平台暂停更新深入整改
青桔单车落地上海嘉定,解决“最后三公里”出行难题
组团援藏,在高原打通生命绿色通道
《大江大河》《大浦东》《外滩钟声》《青春抛物线》——“上海出品”,做改革开放的荧屏侧写师
40年,沙海里种出绿色奇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东段采访纪实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武汉光谷:以创新创造发展新机遇
大江东:对标日本,上海誓言用3年力推“垃圾革命”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记者手记:百年码头的变迁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长沙军民融合产业助推逆天“黑科技”走入寻常百姓家
大漠里写就绿色史诗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看如何做好“加减法”,还长江两岸一片绿色
打造“吃遍全球”无障碍绿色通道:上海海关将为进口博览会提供一系列监管服务创新举措
专家视点 | 叙利亚局势由“军事为主”迈入“政治为主”阶段
迎战台风“摩羯” | 应勇昨在市防汛指挥部召开会议,要求科学精准落实好各项防汛防台措施
防御台风“摩羯” | 上海全力应对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三碰头”
大江奔流 | 崇明探索生态乡村治理初显成效,乡野诗意与便捷生活在这里共存
大江奔流 | “艺术半岛”吸引全球文化从业者近悦远来
上海男篮的转会操作打上大问号
上海解除台风蓝色预警,“摩羯”台风逐渐远离本市
上海书展活动选登
初秋上海,又逢书海人潮涌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地缘相近 人缘相亲 长三角地区的新生活
生态福建 交出绿色答卷(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试验区①)
大江奔流 | “阅读+”为实体书店注入深层次动力
大江奔流 | G60锻铸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引擎
【探秘库布其】大漠深处奏响绿色协奏曲 为世界治沙奉献“中国良方”
习近平绘制绿色中国梦
Q2中经农业经济景气指数发布: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主基调
与沙为友 宁夏盐池在沙漠边缘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的璀璨明珠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