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特殊的上海医疗队日前来到云南文山,为当地开展义诊。队伍里除了有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罗蒙这样的60后医生,还有一批70后、80后医务工作者,他们的共同身份是援滇志愿者。1998年,上海市启动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计划。20年间,作为“接力计划”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人,一批又一批的上海医生作为志愿者先后赴彩云之南,其中仅上海交大医学院便派出了67人之多。他们在为当地百姓送去安心和健康的同时,也在无数人的脑海中烙下了“上海医生”这块响当当的金色品牌。
要看病,更要懂看人
得知罗蒙医生要再次来访的那晚,王桂林失眠了。她的思绪里回放着17年前那一幕。那时,尽管腹痛了好些年,但她一直认为是胃病所致,且由于家庭状况不佳,始终未就医。直到2001年8月的一天,听说县医院来了上海医生,王桂林这才动了去医院看一下的念头。
作为第四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队的一员,当时的罗蒙还只是高年资主治医师。他帮王桂林检查后发现,困扰她多年的并非胃病,而是胆囊结石。对于罗蒙而言,这场手术虽不复杂,却令他终身难忘:“从王桂林身上,我第一次意识到,贫困地区很多老百姓的病都是‘拖’出来的。本来简单的问题,拖的时间久了,就容易质变加重。”
此后的半年时间,罗蒙在看病的同时也格外留意人——多问问病患的家庭情况;多了解医院的人才储备,哪些学科需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哪些人又适合送去上海培训,从而有针对性地予以帮助。得知文山州州医院外科手术量大,罗蒙甚至会利用每个空闲的周末,坐着长途汽车颠簸两三个小时到州医院帮助开展手术,并细心收集了解整个文山州的公共卫生情况。等回到上海时,罗蒙心里早已有了后续的帮扶思路。
设备好,还须会操作
瑞金医院党委书记杨伟国是 “接力计划”的第三批志愿者。日前,他第五次带队来到文山州丘北县。他介绍,如今瑞金医院除了不定期前来举办学习培训班外,也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定下了长期帮扶的学科目标。8月底,丘北县人民医院又将有3位医护人员到瑞金医院进行组团培训。
其实,对于每一位志愿者来说,半年的服务期除了日常的坐诊、手术及下乡送医送药,他们更在意的,是对当地医生的“授之以渔”。刚到砚山县中医医院两个月的陆敏达,是“接力计划”中首个医疗影像技师。作为新华医院的CT技师,她到当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医院最新款的CT和磁共振设备制作了一份中英文操作对照表。原来,这些年当地医院的设备已日新月异,但操作机器的技师水平没有跟上,多数时候只会操作一种模式,导致检查结果不够精准。见到此情此景的陆敏达一边手把手地教他们,一边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将繁琐的英文操作指南翻译成中文,并制成对照表。如今,在放射科的设备操作台前,好几本对照表已经被翻得皱巴巴。最近,得知文山州医院也存在对相关设备精细化设置的需求,陆敏达欣然应允,将利用周末时间去给州医院的相关医技人员上课。
有付出,更在意收获
在文山州医院座谈会上,十多位志愿者们纷纷敞开心扉,细细回味着云南带给他们的变化:第九人民医院骨科教授陶海荣,在藏医院学会了针灸;同为骨科医生的仁济医院团委书记王涵韬,在香格里拉时看遍了内科、外科、儿科的病人;瑞金医院妇产科医生许啸声,回沪后持续献爱心,资助了红河州的结对学生从小学一路到了高中……
尽管当初工作的时间、地点各不相同,面对的局面也各有不同,但很多志愿者却道出了一个共同的感受:“半年的志愿服务期,自己从中所获得的,要远远多过所谓的付出。尽管服务云南只是一生一次,但对云南的牵挂却是一生一世的。”
听到这些志愿者的心声,文山州医院院长卢京不禁又回味起了深埋心中那一个个上海志愿者的好:“17年前,是我‘盯着’罗蒙每个周末到州医院来帮我们一起做手术。回到上海后,他很快就根据我们的需求,安排普外科、消化内科以及泌尿外科医生到上海培训。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计划实施20年间,像他这样帮助过我们的上海志愿者太多了。他们日积月累的倾囊相授、持续帮扶,我们云南人民永远不会忘怀。”
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韬告诉记者,未来他们还将持续派遣优秀的医护人员参与到“接力计划”之中,让更多“上海医生”为云南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助推当地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升。
作者:王星 编辑:李伶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