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书展 | 传统文化读本大热,激活经典魅力
2018上海书展现场,全国各地读者纷至沓来,共同见证书展15年的成长繁荣。书香上海、APP联手推出“读在书展”系列荐书,每期聚焦不同主题精选推出亮相书展的新书,这一期我们将目光投向不断升温的传统文化领域,既有古诗词赏析读本,也有围绕家风、沪语、古代饮食等多方面的人文图书,多场阅读活动人气爆棚,激活了读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关注与喜爱。
《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
鲍鹏山 著
商务印书馆
从周代的《诗经》,到元明清四大名著,中国古代文学跨越了三千年,中国的文字、制度、社会生活、习俗,也跨越了三千年,其中有数不尽的诗词曲赋,道不完的悲欢离合……中国文学史应以何种创作方式、传播手段赢得读者喜爱并使其获得教义,这不仅是文学界所涉猎的问题,在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更是关乎百姓精神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鲍鹏山在《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中,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三千年中国文学名家、名作的解读和诗意感怀,试图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与思想,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美大善、大喜大悲。
上海书展期间,鲍鹏山、陈子善、骆玉明、汪涌豪围绕“文道诗心”主题,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人性之美的表达。《诗经》本求《关雎》情,奈何《硕鼠》毁家室;屈原《天问》不得解,聊借《九章》抒己愁;司马相如赋《上林》,幸有迁公“通古今”;汉家天下寿不永,建安七子继文心;阮籍“本有济世志”,难抵“人事多盈冲”;渊明避世东篱下,灵运“卧疴对空林”;“四杰”金阶白玉堂,子昂台下泣千古;诗圣诗仙乐岁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基于文学史书写,从文学活动出发关照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过程,回归与放大“人”的心灵世界,从而穿越时空,引起今人的广泛共鸣。
《沪语大课堂》
陈刚 著
上海三联书店
目前,整体上看,沪语教学缺少系统的教材,上海汝艺沪语团队通过长期调查研究,翻阅众多资料,走访专家学者,深入学校、幼儿园做了大量教学实践,同时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精心修改,最终推出了《沪语大课堂》,以飨喜爱海派文化的读者。《沪语大课堂》在上海书展首发现场,沪上滑稽表演艺术家王汝刚亮相,沪上笑星陈靓为读者献唱《金陵塔》,签售场面火爆。
“古代诗词典藏本”《杜甫诗选》
莫砺锋 童强 撰
商务印书馆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童强教授相聚上海书展,聚焦“古代诗词典藏本”《杜甫诗选》。在灿若群星的古代诗人中,杜甫被后人誉为“诗圣”,杜甫生活的时代距今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在两位学者看来,杜甫和杜诗之所以具有穿越千年而不衰的魅力,一方面在于杜诗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另一方面则在于杜甫诗歌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具的仁者之心——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还是“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的心系社稷,或是“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的关爱苍生,可以说,“诗圣”离我们并不遥远。
讲座现场,莫砺锋回忆了自己和杜诗结缘的往事,与广大读者分享了他在阅读杜诗时的感受和收获。1973年莫砺锋在农村插队时,栖身的茅草屋被狂风吹破,在满天星斗、寒气逼人的夜里,他想起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感动得热泪盈眶;上世纪九十年代写作《杜甫评传》期间,杜甫甚至一度进入他的梦境,梦中,杜甫清癯瘦削,愁容满面,甚至还操着浓重河南口音与他交谈……莫砺锋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作总结,认为“杜甫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目前“古代诗词典藏系列”丛书已推出包括《杜甫诗选》在内的11种,后续将陆续出版新著。
《南大往事》
徐有富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回眸国内知名学府的历史,往往能一窥中国传统文脉的流传。还记得那一年刷爆10万朋友圈的校园钢笔画吗?画笔勾勒出最美南大,但真正使南大成为南大的不只是风景、建筑、树木,更是一代代的南大人。62级学长、程千帆弟子、文学院教授徐有富的新书《南大往事》采用学术散文形式,对南京大学人文学科的优良传统作了探讨,讲述南大的精神传承。
在上海书展分会场建投书局举办的新书活动上,作者与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徐海对谈。在作者看来,高校优良传统大致表现在:一是立志报国;二是注重学科建设;三是强调读原著;四是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五是狠抓文学创作实践环节的训练;六是把培养学生放在第一位;七是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八是以文献学为基础;九是开展综合研究。作者努力做到言必有据,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人、写事、写传统,尽量结合亲身经历,融入真情实感,使文章有可读性。老师带学生,学生再带学生,南大人的精神与风骨,就是靠这种方式传承至今。全书配有16幅校园钢笔画插图。
《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
潘向黎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收录了作家潘向黎近年来潜心研读、品鉴中国古典诗词的散文新作。全书分五辑,展示了宽广眼界和独到品位,作者在品读自己熟悉喜爱的古诗词时,大量引用古今学者的评点文字,进退裕如,把古典诗词融入了日常生活,正如她在书中谈论的“如盐着水”,素朴、真诚,娓娓道来。
潘向黎的散文,就是她自己在说话,七分淡然,三分质朴,总有坦荡的真性情流淌其间。《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典雅风格,把古典诗歌作为隔离日常琐碎的帘幕,辟出一块回归内心的空间。在她的文字背后,是明亮、豁达、充满现代性的自我。新书首发式上读者反响热烈,互动踊跃,人们渴望在古典风景里,触摸一代代古人的心跳和脉搏;让自己匆匆忙忙的人生,活出流水高山的韵致。
《中国诗词名片赏析》
李定广 著
东方出版中心
《中国诗词名篇赏析》(上下册)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命题依据,所选诗词大多是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经典名篇。评注者正是该热播节目前三季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教授。“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诗词被人们打捞上岸,有欣赏,也有误解,有铭记,也有遗忘。”李定广力求从学术严谨性出发,确保诗词版本、作者生平简介以及诗词注释准确无误,为广大读者提供权威可靠的诗词读本,也帮助学生们加深对课本中所学诗词的理解,激发更多人吟诵诗句的兴趣。
李定广谈到,诗词评点赏析涉及到对诗词的准确理解,虽说诗无达诂,但知识理解上不容有误,赏析者不能望文生义,仅凭个别语句就妄加揣测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胡天八月即飞雪”看似违反自然规律,背后是因为地理位置靠北的原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盛景,是海拔高的因素;“大漠孤烟直”则是点燃了狼烟的缘故。这些有趣的地理知识与军事知识,恰是诗歌理解的关键知识点。李定广在诗词评点上抓住诗歌理解的关键,对诗词的主旨、艺术特色力求言简意赅,娓娓道来经典名句的独特内涵和审美价值。
《给孩子的最美古诗词》
曹志敏 编著
东方出版社
《给孩子的最美古诗词》选取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120首古诗词曲,根据内容划分为14个主题:咏物篇、四季篇、景物篇、田园篇、山水篇、节日篇、送别思乡篇、情感篇、生活篇、边塞战争篇、哲理篇、爱国篇、励志篇、咏史怀古篇,每个主题都附有导语,便于中小学生系统掌握各类诗词的艺术特色和写作特点。每首诗下设置“注释”“关于作者”“作品赏析”“知识延伸”“诗词游戏”板块,除了对诗词进行详细解读之外,重在彰显蕴含在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中小学生从古典诗歌中更多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传承不息。
书中诗意盎然的古典插画,既增强了可读性和艺术性,又对诗的内容进行了画面解读,带给小读者以美的享受。上海书展新书活动现场,学者严庆为小读者们揭秘唐代诗人中的少年天才,带领孩子们领略千年诗情,看古诗词里的少年们如何不负好时光……
《家风 门风:52栋里的故事》
周亚鹰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家风门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和价值准则。中国重视家风建设,强调家庭美德的文化承载和价值引领功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而这正是作家周亚鹰写作《家风 门风:52栋里的故事》的原动力。
《家风 门风:52栋里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将发生在52栋,发生在父母亲身上,或者跟52栋和父母亲有关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作者工作、生活、出游过程中收获的并且在回到52栋后必须跟父母分享的所见所闻,以散文故事的形式记录分享出来。借此诠释孝是什么样的、亲情是怎么样的,展示了父母亲的平凡与伟大,说明家风门风与国家的关系,展示了作者的人文思想和家国情怀。上海书展新书活动上,作者的深情讲述引发了在场读者的共鸣。
《用围棋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
王煜辉 编著
青岛出版社
一黑一白,有守有攻。围棋蕴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用围棋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是专业棋手王煜辉多年从教经验的总结,也是培养女儿安安学棋经历的分享。作为职业棋手,书中对学棋路径的归纳和学习方法的梳理,对阶段目标的确立与实现都有独到见解和心得。一些常见问题,如围棋初学者千万不要走的弯路,孩子是不是需要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围棋技术,有没有孩子天生是不适合学围棋等等,在书里都有鞭辟入里的分析。通过围棋的学习,孩子能够在人生之路上学会面对挫折,懂得复盘,也是父母教育中最宝贵的收获。
新书签售活动吸引了200多名家长孩子参与,作者分享了少儿学棋的新方法和教育的新观点,也坚定了家长让孩子学棋的信心。
《宋宴》
徐鲤 郑亚胜 卢冉 著
新星出版社
蒸羊煮鱼、素食仿菜、粥面汤羹、糕饼蜜饯,从宫廷飨宴、文人茶会,到平民餐饭——七十佳肴,回味两宋风流。脱始于《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食谱,《宋宴》以今日食材,还原古法美味,仿佛邀读者共赴一席宋人飨宴。
或许你从未见过如此“丰盛”的一本书。它是食谱,作者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文献记载还原了75道宋朝美食,按时令编排,囊括宫廷菜、文人菜与平民菜三级,涉及热荤、素菜、冷盘、羹汤、粥面、糕饼、饮料、果子八类,附有详细的食材配置与制法步骤图,上手容易。它是随笔,跟着作者信步闲逛于宋朝的市井乡间:每道菜背后有什么名堂,菜市货摊新上了什么,寒食重九、春秋社日有哪些热闹,知名的文人雅士为“吃”留下了哪些佳话、笑话……历史风物皆有迹可循。它也展现了宋人的美学,收录宋画、书法、唐宋器物图片还原其时情境,赏花、焚香、玩物……由“吃”延展开去,欣赏一个大雅与大俗兼备的迷人时代。宋宴,恰是一场宋朝文化的盛宴,色香味俱全,带领读者重寻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