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恩”小提琴大赛正酣,选手们琴声诉心声:音乐是表达真我的通道
▲捷克选手奥尔加·什劳布科娃
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半决赛举行正酣,12位选手将竞争六个决赛席位。在赛程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余,入围半决赛的三位参赛者选手——奥尔加·什劳布科娃、阿尔塞尼斯·塞拉马兹蒂斯和周颖,今天(20日)共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说起他们如何在这个“最难”小提琴比赛上披荆斩棘。
这三位选手的履历都颇为不俗。他们中有人是多项知名国际小提琴大赛的获奖者,有人则在九岁时已经与知名管弦乐团登台合作,还有人是毕业于哈佛大学、既热爱文学又得到著名小提琴家栽培的纯正“文艺少女”……这些充满潜力的选手纷纷前来参加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足以见得这项赛事的国际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三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表示:想要比好“斯特恩”,真的很不容易!
▲从左至右为奥尔加·什劳布科娃、阿尔塞尼斯·塞拉马兹蒂斯和周颖
选手小传:奥尔加·什劳布科娃(捷克)
奥尔加·什劳布科娃生于1993年,从4岁开始学习演奏小提琴。在2013年,她获得了比利时那慕尔的BRAVO国际比赛一等奖。同年她还在德国申塔尔城堡举行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14年至2015年期间,她参加了捷克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选拔,并成功进入第二轮,从而使她能够有机会担任捷克爱乐乐团的客座首席。
2015年,她在中国举行的两次国际比赛中获奖——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年比赛(四等奖)和成都国际小提琴比赛(一等奖)。2017年,奥尔加赢得布拉格之春国际小提琴比赛的一等奖。同年,她还在新西兰的迈克尔·希尔小提琴比赛中夺取第四名,并被授予当代作品最佳演绎奖。
▲捷克选手奥尔加·什劳布科娃
要给“斯特恩”大赛组委会点赞,我不需要思考比赛以外的任何问题
在参加“斯特恩”之前,我已经有过多次比赛经历。因为希望在音乐上能有更多成就,而且现在的我还很年轻,想得到更多不同的体验,所以我才会在近年来积极参加那么多小提琴比赛。我很认同艾萨克·斯特恩先生的观点:相较于和别人厮杀比拼,尽可能地展现自己更重要。我很享受比赛时的感觉,当在赛场上演奏莫扎特等音乐家的作品时,我似乎可以获得比平时练习时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是我第一次来上海参加比赛,为了“斯特恩”大赛我准备了四个多月。必须承认,即使我已经参加过很多国际大赛,“斯特恩”比赛的高强度和高难度也让我觉得充满挑战。一些别的国际大赛,通常某轮只需要演奏巴赫或者帕格尼尼等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抑或是莫扎特作品的某个乐章。然而,“斯特恩”不仅每一轮都要演奏多首曲目,还要在莫扎特协奏曲环节演奏自己新创的华彩乐段,这将是崭新的体验。
▲捷克选手奥尔加·什劳布科娃
“斯特恩”大赛每轮赛程结束以后都会有几天非比赛日,乘着这段空闲时间,我会专注地准备下一阶段的曲目。在决赛环节,我选择的其中一首曲目是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作品需要和乐队配合密切,也是我之前参加其他比赛时的拿手曲目。如果能入围决赛,我希望可以好好表现。
我必须要给“斯特恩”组委会点赞。整个赛程中,我不需要思考除比赛以外的其他问题,包括比赛上场时间等赛事细节,都得到了妥善组织和安排。如果遇到任何问题,我随时都可以向工作人员提问,他们总能帮助我解决。所以,目前为止我觉得尽管赛程很紧张,但心态上却觉得很放松,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练习当中,保证自己发挥出最佳水准。
选手小传:阿尔塞尼斯·塞拉马兹蒂斯(希腊)
阿尔塞尼斯·塞拉马兹蒂斯1990年生于俄罗斯。在他跟随家人迁往希腊后不久,考入了帕特雷国立音乐学校。他在九岁时与帕特雷管弦乐团合作,在索留斯·桑德克斯的指导下首次登台独奏。
此后阿尔塞尼斯在科隆音乐舞蹈学院跟随扎哈尔·布朗教授学习,并赢得诸多奖项,如波兰卡罗尔·李宾斯基和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青年小提琴比赛,瑞士鲍里斯·戈德斯坦小提琴比赛等。他也得到了梅纽因“Live Music Now”音乐组织的资助。他曾作为独奏和扎哈尔·布朗名下的室内乐团合作,在科隆爱乐大厅登台亮相。他同时也热衷于作曲,并曾在瑞士担任扎哈尔·布朗的助理。
▲希腊选手阿尔塞尼斯·塞拉马兹蒂斯
非常想在决赛环节好好演绎《悲喜同源》这首中国作品
“斯特恩”大赛是我参加的所有比赛中,赛程最长的一个。我的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希望压力可以激发出我的最佳水平。这次大赛决赛环节,陈其钢作曲的《悲喜同源》是规定曲目。作为曾经研习过作曲的选手,我认为这首中国作品非常复杂、精细,浸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作曲家的技巧高超,演奏起来颇具难度。
▲希腊选手阿尔塞尼斯·塞拉马兹蒂斯
为了在“斯特恩”大赛中比好中国作品,我事先听了不少中国民间音乐、二胡作品,来熟悉音乐中流淌出的中国文化的气息,并且也试着摸索出一些独属于中国作品的演奏技巧。如果有机会闯进决赛,我很希望大家能听见我对《悲喜同源》的理解。
选手小传:周颖(美籍华人)
周颖1993年出生于美国德州圣安东尼奥市,毕业于哈佛大学。她曾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跟随米丽娅姆·弗里德学习。作为2017年尹伊桑小提琴大赛二等奖获得者、2012年伊丽莎白女王大赛和2015年西贝柳斯小提琴大赛优胜者,周颖与国际一流乐团进行了广泛合作,包括斯德哥尔摩皇家爱乐乐团、慕尼黑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等。
周颖自2008年起接受安妮-索菲·穆特基金会的赞助。除了私人资助,穆特也邀请她合作了一系列世界巡演。本乐季中周颖的重要演出包括在国家大剧院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的中国首演,以及在上海与台北的独奏会等。
▲美籍华人选手周颖
自信、坚强、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让自己的演奏更有说服力
我在2008年认识了安妮-索菲·穆特老师,并获得了受到她指点,甚至与她同台演出的机会,她教我要去自由地表达音乐。穆特是位典型的“女强人”,自信、坚强、有自己的想法,而且这种独立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非常仔细地分析去构建出自己的想法。无论是舞台经验、为人处世还是表达自我,台上台下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大学里学的是文学。我平时很喜欢看书,学习文学对我成为一个更好的音乐家大有裨益。无论是书籍还是音乐,呈现的都是人对世界的看法。我很喜欢浪漫派的作者,苏联作家里最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前也研究过一些美国的诗歌。其实在我小时候,我并不是很喜欢拉小提琴。但经过几年的学习,我发现拉琴可以表达最真诚的自己,甚至成为表达真我的唯一通道。十几岁时我很喜欢海菲兹等老牌小提琴家,现在依然如此,我发现自己喜欢的小提琴家都拥有非常特别的个性,思想很独立。
▲美籍华人选手周颖
“斯特恩”大赛有不少指定曲目,评委们可能会听到同一首作品无数次,这就意味着我必须演奏出自己的特色。在准备决赛曲目《悲喜同源》时,很多参赛选手彼此会讨论这部作品技术上的难点。我其实有研究过,陈其钢老师写《悲喜同源》时经历了丧子之痛,所以作品的旋律里蕴含着很多悲伤复杂的感情。我也已经和其他选手交流过,想要研究如同用更好的演奏技法去呈现东方旋律,同时展现出作品深刻的情感。
为了在“斯特恩”大赛中有更好的表现,我借到了一把1690年的斯特拉低瓦里小提琴。前几天,我和上海四重奏的三位成员合作比赛时,团中的大提琴手使用的大提琴也是1690产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这真是很有缘分!我在比赛时,会尽量避免听到其他参赛者的演奏,防止自己受到干扰。我想要更坚定地往前走,让自己的演奏更有说服力,与大家分享更有深度的演奏内容。如今世界舞台上,那些成功的亚洲演奏家都是我的榜样。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柳青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