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是书本 | 段崇轩
我是一个挑剔的买书者。买书数十年,存书几千册,但细细想来,几乎每一本书都是经过精挑细选、 “大浪淘沙”,保存下来的。有些书,当时购买的情景、发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买书自然是为了阅读、运用,把它作为工具,同时也是为了欣赏、珍藏,把它当做艺术。越是读书人、文化人,越把书看得重要、珍贵,因此对买书就格外精心、挑剔,有的就渐渐变成了一个藏书家。
我出生于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初期到中期读完乡村小学,又在动乱年代“混完”了中学教育,70年代中期有幸上了大学中文系,之后走向工作、社会。先当大学教师,后任文学编辑,继而又搞专业写作,成为一个文学评论者。历史的沧海桑田,曾使我们的人生如大海中的小船,漂泊颠簸,屡遭艰难;但历史的浩瀚舞台,又使我们的人生充满机遇。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有一种浓郁的爱书、藏书情结。几十年来,专业或者说志业,规定了我的买书,主要集中在文学艺术、人文社科方面。我在小学、中学时期就开始买书了。真正的买书是在上大学和参加工作的时候,时间已到八十年代前后直到九十年代了。那是一个全新的、激情的时代,旧的经典著作大批重印,新的开创性作品喷涌而出,读书人、文化人每天都像过节日,把大包小包的书搬运回自己家里。在太原,我常去的有五一路书店、解放路书店、尔雅书店、古籍书店等。特别是尔雅书店,是一家率先开办的民营书店,从最初的十几平方米扩展成上下两层的图书大厦。书籍齐全、进书快速、环境优雅、服务周到,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格外丰富,成为省城文人汇聚的场所。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跑一趟尔雅书店,在那里消磨半天时间。徜徉在整齐、宽阔的书架丛中,听着若有若无的轻音乐,把自己喜欢的文学、理论书籍一本一本翻过去,犹如享受着一桌丰盛的精神大餐。八九十年代书籍的装帧设计,还不像现在这样讲究,但书籍的内容和质量可靠,而且价格便宜,因此每每都是满载而归。一边选书一边读书,开本、封面、目录、版式、插图,乃至前言、后记,都会认真浏览一遍,然后才决定是否买下。买书成为一种赏书。我买书最多的有这样几家出版社,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出版社、译文出版社,还有作家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等。这些出版社大多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和作者队伍,出的书就放心许多。在书店选书、买书时,常常遇到一些同行的朋友、熟人,就悄悄地交流书讯、探讨问题、互问近况,又会有一些意外收获。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娜尔说:“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何止是最初的故乡?它是一个人永远的故乡,精神的家园。当一个人不断地买书、藏书,书籍就会成为他的精神家园、生命寄托;他也会不断地建构起自己的书籍知识、购书目标、图书美学来。我不是藏书家,买书是为了阅读、使用。当我在从事研究、评论时,可以方便地查询、参考、引用,而无须跑单位的资料室、省城的图书馆。同时也是为了欣赏、珍藏。说不定什么时候,想读一本什么书,可以随手拿来;在生活和写作疲劳的时候,静静地 “坐拥书城”,感受着那种浓郁的书的气息,让身心获得休整、滋养。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新世纪以来,不知是从哪一年开始,实体书店渐渐式微、凋敝,网上书店日益热闹、兴盛。实体书店运营艰难、资金短缺,人文社科书籍大大减少。在这样的情势下,就只能依赖网上书店了。
但是,在书店买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购物行为,更是一种书籍艺术的鉴赏活动。在书台上左挑右选,拿起一本,不需要、不满意,放下;又拿起一本,合乎心意,便会从外到内、从头至尾地过一遍,末了看看书价,才决定取舍。其间,封面的设计、开本的大小、纸张的质量、版式的样子、价格的高低等等,都是检验的项目。而现在网上购书,人与书分离,你在网页上看到的,只是一堆虚幻的文字、图片,虽然大致能看出书的形象、内容来,但与实物毕竟不是一回事。譬如书的开本,在网上你很难看出一本书的大小、形态来。过去书的开本一般是大32开、小32开。我的所有书柜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打制的。而现在书籍的开本,在不断多样化、扩大化,有的远远超过了32开本,且多为异形本。在网上买书,由于看不到书的开本、样式,只能买下什么算什么,放进书柜里高高低低,很是难看,有些书放不进书柜里,只能堆在地板上,让人好生烦恼!还有书籍纸张,在网上也是看不到实物的。过去书店买书很注意纸张质量,现在只能听之任之了。我很讨厌现在的轻型纸书籍,纸张粗而厚,20万字就成厚厚一本,拿在手里轻飘飘的,且不利翻页,感情上就很排斥。而网上购书,一不留神就会遇到轻型纸,我恨不得立马把它当废纸处理掉。
在书店买书,基本上能把握住书的质量关。你可以慢慢地、细细地把想买的书翻阅一遍。作者情况怎样?书名是否恰当?目录编排如何?内容精彩与否?大体上能看出一本书的质量来。而网上购书,网页上的内容、信息,往往是简单、残缺、模糊、虚幻的。譬如介绍作者作品,渲染得像 “一朵花”,但当你买回书来,却全然不是那么回事,掺杂了大量的水分。譬如网页上标明的书名、内容、目录,还有节选的样章,正是你所需要和喜欢的,但你收到书籍后,一细读,才发现是一本拼凑书甚至抄袭书。
平面设计专家周靖明说: “我们所做的一切平面设计的受众都是 ‘人’。不管招贴也好,包装也好,书籍也好,它们仅仅是一个用来呈现我们所做设计的载体,而我们的目标是 ‘人’,我们的目的是让 ‘人’接受所想要传达出去的这些信息、理念、精神。”一本书既要有精彩的内容,也要有优美的形式。“质待文”、 “文附质”, “文质相称”,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经典作品,才能走进“人”的精神世界深处。
离家不远的 “五一路书店”,是建国初期太原市兴建的第一家新华书店,前两年在道路改造中被拆掉了,现在就在原址上,新的五一路书店正在拔地而起,我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能走进书店,找回选书的快乐,找回复归的故乡。
作者:段崇轩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舒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