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书展 | 为何读书?“增加知识”连续七年列首因
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去年人均读七本书,数字阅读付费意愿增强
为何读书?“增加知识”连续七年列首因
昨天出炉的“2018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去年上海市民平均阅读量为7.00本,“7-18岁”市民平均阅读量为7.95本,上海市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前列水平。这是本市就此专题连续进行的第七次调查。
愿意在一年内为购买纸质图书支出50元以上费用的调查对象,占比达76.45%,比去年增加0.57个百分点,为历年来最高。上海市民在一年中自费购买纸质图书的支出,排在前四位的选项分别为“101-200元”“51-100元”“201-500元”“20元以下”。总体来看,纸质图书消费意愿较稳固。超三分之一市民仍对这一文化消费有着较大意愿。
近五年来,愿意出钱购买数字出版物比例连续上升,数字出版物零消费和低消费群体比例逐年降低,“只看免费的”“20元以下”和“100元以上”排在购买数字出版物支出选项的前三位。至去年为止,“只看免费的”比例一直超过其他消费项目总和,今年为47.03%,首次出现比例低于50%。这说明,随着数字阅读物的质量提升,形式丰富、更新及时、价格合理、性价比高、独家首发等特点越来越显著,阅读者接受付费数字阅读是必然趋势。
2012年至今,在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时间分配上,纸质阅读时间已连续七年高于数字阅读;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今年选择“数字阅读>纸质阅读”的读者比例略有回升,这是数字阅读逐渐走高的讯号。每天阅读纸质图书的时间连续六年首选在“15-30分钟”和“0.5-1小时”两个主要时间段。尽管数字阅读对纸质阅读产生一定冲击,但阅读纸质图书的优势趋向稳定,总阅读时间在增加之中。
读书主要目的的选项中,“增加知识”自2012年以来连续七年保持首位。“满足兴趣需要”由2017年的第三位上升至第二位。第三位的“研究需要”比2017年上升一个名次。2017年排名第二位的“提高修养”今年下降至第四位。从连续七年来看,“增加知识”“满足兴趣需求”“研究需要”“提高修养”这四项目的,虽然在名次上每年会略有变动,但始终处于上海市民阅读目的的前四位。
数据表明,上海市民的阅读动机连续七年稳定地保持在求知以增强内在素养的层面。这既体现出上海市民阅读行为不随波逐流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也与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注重市民内涵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本报记者 许旸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