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开放融合的大格局,注解“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浦东新区浦城路上,有一家内涵与颜值同步“在线”的图书馆,名叫陆家嘴融书房。之所以以“融”命名,因其远远突破了物理空间和行业边界,通过引入文化、金融界的名家、大家而举办的读书会以“在场+在线”的方式,覆盖全国2.2亿观众,开幕至今短短数月就有6000人参与,参与名额几乎“秒抢”。
与此同时,就在数公里外,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国家级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俨然成为一个高等级的“开放式共享科研平台”,截至今年7月底,共接待用户39257人次,执行课题10180个,来自全国各学科领域的用户,利用这里运转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开展高水平研究,发表论文4200多篇,为我国的原创性基础研究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开放、融合的大格局下,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这正是浦东开发开放过程中一以贯之的鲜明特质。
今天,跟随“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浦东集中采访活动的步伐,记者先后来到陆家嘴金融城、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开发区等地,通过走访相关文化民生设施、金融交易机构、科研设施平台等,探寻无处不在的大格局和大气度。
大文化载体,让高品质生活“上线”
在大格局下酝酿“大文化”的融书房,绝非孤本。近期,一批有品味、高格调的新型文化设施将相继在浦东上线。
据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玮介绍:目前,浦东新区率先出台建设上海“四大品牌”核心承载区的实施意见、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三年行动方案及2018 年度行动计划。一批成果即将收官。而打造更丰富的文化设施及载体正是其中要义。
浦东不断丰实创新文化体验,打造文化新地标。在原有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东方艺术中心、浦东图书馆等重大地标基础上,继续精耕细作,一方面推动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浦东美术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地标开工建设;另一方面,致力于在百姓家门口、社区图书馆、滨江公共文化空间及文化古镇中,找寻符合大众审美、满足百姓需求的文化新空间,以多方资源为新空间赋能。
比如,集中开放了陆家嘴融书房、浦东图书馆学习书房、张江科学城书房、临港大隐湖畔书局四个新型阅读空间,启动“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两个高端读书品牌活动。
这四大阅读空间各具特色。学习书房座落于浦东图书馆党建服务中心内,是上海首个红色文化阅读书房;陆家嘴融书房是以金融文化跨界为特色;张江科学城书房率先展示交易诸多炫科技产品及多元社交平台;大隐湖畔书局则首推“共享图书”模式,全店图书无须购买均可阅读。
此外,结合东岸滨江贯通开放,嵌入颇具人文气质的“望江驿”服务驿站,为市民提供休憩的同时,打造更有标杆意义的公共文化空间——计划通过邀请国内外各领域“大咖”(包括作家、设计师、策展人、导演、商界精英、金融人士、创业先锋等),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系列文化主题分享交流活动,将这一空间打造成全年无休的直播空间、跨界分享展示场所、全媒体文化内容生产发布的新平台,将主流高品质文化带到百姓身边,锻造高品质生活。
大科学装置,让高水平科研闪光
上海光源,业界因其外观而有个更形象的称呼“鹦鹉螺”。终日在内里“奔流”着的,是目前国际上性能指标领先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而其“照射”出的科研成果更是灼灼其华:中国科学院从2012年至2016年,对1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行成果汇编,共选出25项重大成果和162项重要成果,其中上海光源用户成果分别入选9项和66项,重大成果占比36%,重要成果占比41%。
上海光源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建成的用户最多的大科学装置和多学科研究平台,自运行开放以来,她始终敞开胸怀,以支撑我国科学家取得研究突破和产出重大成果为目标,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佳实验条件和优质服务,已成为开展生命、物理、化学、材料、环境、地质、考古、信息、医学等诸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以及生物医药、化工、微电子和微加工等产业高技术开发研究的先进实验平台,更多科研机构、高校科研团队、以及企业科研力量在这里,有如站上了“巨人的肩膀”,实现了更高质量和水平的创新开发和研究。
举例来说,已有57家企业利用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进行技术开发,涉及行业包括制药、化工、技术鉴定等,世界知名制药公司诺华、罗氏、辉瑞等多家生物医药公司利用上海光源获得的大量结构数据进行了新药研发。
从某种程度上,上海光源有力支撑了我国前沿科学和产业研究在相关领域的快速和跨越发展。
据上海光源中心副主任邰仁忠介绍,如今,面对供不应求的科研需求,上海光源后续工程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并取得重大进展。
比如,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6条性能先进的光束线站、实验辅助系统、光源性能拓展、建安工程及配套公用设施,建设周期6年。预计到2020年前使上海光源拥有近40条光束线站。这些线站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和拓展上海光源的综合实验能力与用户支撑能力,使其动态研究、原位研究、复杂过程研究和综合研究的能力实现跨越,实现高指标的空间、时间和能量分辨能力以及多元素分析的灵敏度。
此外,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目前正进行调束和调光;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预计2019年底建成和开放使用;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计划于2025年建成。
随着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稳步推进,上海光源将着力建成基于同步辐射光源与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基地和世界级的光子科学中心。
大交易平台,让高质量发展可持续
今年3月26日,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行。上市五个月以来,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市场参与者稳步增加、各业务环节运作衔接顺畅。上期所的大屏幕上显示,截至8月30日,按单边统计,原油期货累计成交量1097.70万手,成交金额5.34万亿元。单日成交量平均10.07万手,最高达到20.50万手;单日成交金额平均489.47亿元,最高达到1086.45亿元。开户数量稳步增长,境外客户的参与度也在逐渐增加。
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这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尝试。上海期货交易所通过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探索期货市场国际化的市场运作和监管经验,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上期所副总经理李辉介绍说,作为我国第一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其在平台建设、市场参与主体、计价方式等方面有诸多亮点和创新,即“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交易量和持仓量已超过迪拜原油期货,并对欧美原油期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今年以来,上期所针对不同类型的市场参与主体,组织开展了上百场专业化的培训;与会员单位密切合作,共同举办原油主题市场活动超过500场。6月,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油库迎来了首批期货原油的入库,这标志着中国原油期货开始进入交割业务的实质性操作阶段。
当下,上海原油期货合约、基本运行制度、国际化制度、跨境监管的设计和技术系统对接等方面经受住了市场的初步检验,未来,还将不断完善。
作者:顾一琼
摄影:赵立荣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