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公益伙伴月举办论坛,聚焦“城市温度”
进口博览会进入倒计时,又恰逢长宁公益伙伴月,“迎进口博览会,提升城市温度”公益论坛于9月7日下午江苏路街道举办。
论坛上,长宁区企业联合会会长张连城、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副院长、香港现场管理学会执行会长董红婴以及香港宋庆龄教育学院总监陈遥进行了发言,内容无一不聚焦“提升城市温度”。
何为城市温度?在张连城看来,就是“以人为本,提升生活质量”。他举了番禺路上的 “上升新所”项目为例进行阐释。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融贯中外建筑特色的建筑群,不仅保存了历史积淀,完善了这个群落整体形态,回归了本来功能,还引入了文化元素,展现了海派韵味,使这个群落可看、可休憩、可阅读。“这就是城市的温度”。
论坛上,“愚园路”被不断提及,这条梧桐成荫的小路上,钱学森、刘长胜、杜重远、施蛰存等名人在此居住。时过境迁,如今的愚园路恬静温婉而不失昔日风度。这条似乎停留在历史中的马路,正慢慢改造成为融合艺术、设计、人文、娱乐的跨界生活美学街区。
张连城认为,愚园路风貌保护街区已经进入到深度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阶段,在对资源整合开发、业态持续调整同时,应更加关注作为市井街区功能完善和海派文化的重塑。
如何提高城市温度?张连城表示,有效的提升城市温度,是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出发,将更新融入城市的风情,将温度内化于文化的生活之中。更新张弛有度,才能使城市温而有度。
董红婴和陈瑶分别从城市精细化管理角度和家庭教育角度对于提升城市温度进行了探讨。前者认为在城市管理中,“细节决定成败”并非泛泛而谈,“有效管理细节的管理系统如何实施”才是重中之重。如何精细化管理社区?首先是要了解社区标准——“包括硬件标准、监察标准和服务标准三个方面”。目前在物联网、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下,标准会不断改善,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终将形成一个从精细化到标准化再到系统化、科技化、乃至常态化发展的趋势。后者认为家庭教育的普及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从而提高城市温度。
记者了解到,长宁公益伙伴月自2012年开始举办,旨在举办各类慈善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发展。今年恰逢进口博览会倒计时,公益伙伴月多了服务、宣传进口博览会、提升长宁区形象等义务。
作者:汪荔诚
编辑:李静
责任编辑:朱伟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