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一流学科建设,上海将推青年英才揽蓄工程,高校人才引育迎来一大波制度利好

2018-09-11信息快讯网

瞄准一流学科建设,上海将推青年英才揽蓄工程,高校人才引育迎来一大波制度利好-信息快讯网

突出师德师风,上海将建立体现以教书育人、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昨天,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  (简称 《实施意见》)发布后,迅速引发高教界人士广泛关注。

从人才引进到人事制度改革,再到分配保障体系,由于这份文件蕴藏着诸多 “政策红利”,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抓到了几大关键点”,将从根本上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撬动高校进一步启动人才培养改革的积极性。

打造高校青年英才 “蓄水池”,将建精准引才数据库

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人才是基础。此次下发的《实施意见》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引育力度。

《实施意见》提出,将实施上海高校青年英才揽蓄工程,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资助标准,通过定期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重点选拔海外优秀青年人才,打造高校青年英才“蓄水池”。

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介绍,上海将聚焦一流学科建设,更多地从国外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博士层次以上青年人才中遴选从事科研的“好苗子”,进一步夯实本市高层次人才的“底座”。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年人才,院校会给予有吸引力的科研环境,同时也观察他们的表现。三至六年后,这些人才有一部分会流入一流学科外的相关学科,特别是市属院校相关学科,从而促进一流学科与相关学科共同发展,促进部属和市属院校之间的联动建设,提升市属院校相关学科的办学水平。

此外,上海还将建立全球海外青年英才信息库,为精准引才提供数据支撑。

复旦大学人事处处长钱飚认为,《实施意见》阐明的一系列“新政”,将为高校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更多制度红利。目前,复旦大学正在重点实施 “卓越2025”人才引进计划,坚持一流标准,瞄准“高精尖缺”,按照抓重大、抓尖端、抓交叉,强优势、补短板、布前沿的导向,加强高峰人才引进谋划,构建面向全球的引才聚才网络。另一方面,复旦大学也在积极探索、创新引才模式,完善以光华青年论坛、组团式赴海外招聘、教师和海外校友推介为主要渠道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常态化机制。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已有高校尝到甜头

在大力引才的同时,把人才用好,做到“人尽其用”,往往需要制度层面的破冰。《实施意见》提出,出台基于高校分类管理的教师配置标准,鼓励高校建立教师动态配置机制,根据岗位需求差异探索灵活用人制度;出台调整高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实施办法,动态调整高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进一步下放职称评审权,支持高校按照不低于市级标准的原则,制定学校评聘标准,提升学校发展与职称评审匹配度。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上海将推广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政策,坚持成熟一项放开一项,逐项逐步下放权限。

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介绍,该校正在启动的“创新团队”建设,就是上海落实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有力尝试。2017年9月,上海试行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收入分配机制。上海大学首批入选上海市创新团队32个,涉及635名教师,其中校外成员 38人,校内人员597人,分别占全校专技人员的15.9%,专任教师的20.2%。

“经过一年试点,我们发现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地支撑着学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汪小帆说,由于创新团队实行目标管理,团队内部成员的收入与业绩绑定,团队收入采用“预发+结算”方式兑现。

在顶层设计上,坚持以品德、能力和绩效为分配主要依据,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重点激励在教学科研中取得突出业绩的教师个人和团队。汪小帆介绍,创新团队实施一段时间以来,有力激发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参与学生培养的热情。不仅如此,创新团队的带头人一般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而团队中40周岁以下中青年人才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这样的组合,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发挥带头人作用,也让中青年教师有了更多学习机会和上升空间,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较快进步,也有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作者:樊丽萍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任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制图:李洁

非洲青年学子:对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充满期待
东阳18条人才新政“有温度、接地气”
上海市食药监局督查“开学第一餐”:追根溯源原材料,督促整改并通报教育主管部门
“上海制造”汽车新品越来越多,国内市场占有率四分之一,他们用什么吸引挑剔消费者
川剧变脸的奥秘究竟在哪里?正在上海大世界举行的这个活动告诉你
这二位留美归来的青年钢琴家,努力让钢琴“说中国话”
上海将推广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缓解“幼升小”学生家长焦虑
文汇时评 | 以“创新链”为抓手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丝路青年点赞中国 ⑩】吉尔吉斯共和国青年企业家:“一带一路”为丝路青年提供新机遇
高校学生勤工助学新规来了,临工岗位时薪不低于12元
培养专心专注的能力(青年观)
上海区属大学联手做强师资,“家门口的大学”洞悉行业人才需求
“北京峰会”将为中非青年带来哪些红利
75所高校、751项创新项目参展,高校创新科技成果将集中亮相工博会
高校送玫瑰给新生开启大学感恩第一课
面试分最高!孙杨已被这所高校录取为博士!专业是……
三峡水库启动2018年175米试验性蓄水
新进高中专任教师门槛提高,境外研学机会更多,中小幼教师的春天来了
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
这些名字你熟悉吗?“第二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十佳十人十大品牌活动”入围名单出炉
上海博物馆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今后五年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上海旅游节开幕大巡游期间,部分区域、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这群新青年,生动解说了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海洋一号C卫星睁开“眼睛”,两大载荷上海研制
【风从海上来】创新谋发展 魅力上海展新颜
文汇深呼吸 | 戏曲导演不能长期依靠话剧人才“输血”
红色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思政工作
寻淮洲:红军中年轻有为的青年将领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我们不从国内高校挖人!但十年后教师质量不亚于世界顶尖大学
聚焦|军训季,700多万名高校新生挥洒汗水
当上海、米兰的青年设计师坐在一起,思维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上海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透露新信号:探索高水平地方高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从“数量管理”调整为“标准管理”
在林立的高校研究中心中,为什么它如此与众不同?
临港将再现一片人才高地!上海交大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今入驻,开启“双学位、双导师”联合培养
风从海上来|南通:优势产业搭载人才,打造江海之滨发展高地
AI时代,大学将被世界抛弃,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领头高校校长联手启动跨国学术联盟,以上海为总部培养人才
AI青年科研人员一波利好,上海“扬帆计划”“浦江计划”明年将资助翻番做增量,重点投入AI研发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