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漫谈】闲话松郡文人“雅生活”(三)
▲ 九峰源广场"二陆"及其宠物塑像
自古以来,松郡多出文人。“世间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当下,松江正在努力推进小昆山“二陆读书台”项目落到实处。可见读书成才,一直是有志者的孜孜追求,古今概莫能外。读书的好处很多,古代松江文人以为:唯书不问贵贱贫富老少,人人都可一读;读书不独变人之气质,且能养人精神;故,“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2017年至2019年的《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四大建设目标,其中以建设“书香之域”为先。
▲ 小昆山上的“二陆读书台”
古代松江文人不仅注重读书,而且重视“抄书”。元代居泗泾之北的孙道明,一生抄书千余卷,年逾七十二岁,仍手书细字不倦。对于许多中老年人而言,“抄书”已是个久违的概念。论及这个话题,就会想到电视剧里教书先生惩戒贪玩弟子,罚其抄书数遍。表面上看,抄书是罚;其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著作《曰知录》的顾炎武先生,晚年作《抄书自序》云:“先祖曰‘著书不如抄书’。凡今人之学,必不及古人也;今人所见书之博,必不及古人也。”记得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谈“读书法”,提倡有选择性地抄书,以便眼、心、手三到。
▲ 顾炎武先生《日知录》
春蚕要吐丝,金子会发光,文人终究要以作品说话。“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代松江文人谨遵“良工不示人以璞”的古训,“诗必穷而后工”,倾注毕生心血,著书立说。捧读古贤之作,文字精炼,义理精辟,考据充分,大有“古今至文,皆血泪所成”的感叹。元代寓居松城之北、泗水之滨的陶宗仪,积有十年,于躬耕之余,积叶成书,书稿由其学生抄录,整理而成《南村辍耕录》30卷。
续说清代松江董含,花了四十五年时间,观察记录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发生在地方上的人和事,写成一部史料翔实的著作《三冈识略》。再如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身后由松江陈子龙据其手稿整理补充、编订而成。由此可见,古贤著书立说,有着沉下心来做学问的定性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故而有两种别人拿不走的东西,即有真才实学,有孤独尊严。这就是文人面子背后最宝贵的学识胸襟和风骨情操。
▲ 徐光启画像
除了读书、抄书、著书外,古代松江文人的生活里闪烁着距离和风景美的人文智慧波光。元代赵孟頫与明代董其昌、清代张照合为松江“三文敏”。赵孟頫是浙江吴兴人,同时又是《松江县志》入志人物。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赵孟頫夫人管道昇为“泖西小蒸人”,亦即今青浦小蒸人。史载管夫人“姿色天然开朗,品德容貌俱佳,翰墨词章纯属天赋,不学而能。”她不仅与赵孟頫诗词唱和,书画交融,且夫妻恩爱,一往情深。然而,在“一妻多妾”制的封建时代,人到中年的管夫人,自感花容逐渐色衰,心生担忧,如其《寄子昂君墨竹》诗叹:“夫君去曰竹初载,竹已成林君未来。玉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
▲ 思鲈园“松江三文敏公书画”照壁
赵孟頫四十多岁时有过纳妾的念头。不过,他没有忘记曾经对管夫人的山誓海盟。处于矛盾纠结中的赵孟頫虽想入非非,却又难以对夫人坦言,故而以“曲”示意,云:“我为学士,尔做夫人。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尔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守住玉堂春!”管夫人明白丈夫的心思,她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而是作了一首情深意长的小令。管夫人的《我侬词》写道:“尔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如火。 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 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赵孟頫读后深感羞愧,放弃了纳妾念头。林语堂先生用英文著作《生活的艺术》,将这个故事向世人推荐。的确,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但爱情和家庭需要用生活的艺术去经营。例如,俩口子争吵起来,千万不要放狠话、绝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动怒伤感情;要相互尊重体谅,以和为贵,营造温文尔雅的家庭氛围。生活中有些事是要注意的,如果男人回家,老是拉长着一张脸,须知长此以往,会熏黑女人心上那片晴朗的天空。
▲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石刻真迹,现藏于醉白池
文人雅集,诗酒唱和。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不禁自问:为什么是“诗”而不是其它呢?古人云:“诗可以当文,文不可以当诗。”诗是绝对不用俗字的,故诗很高雅。是不是这样,可以商榷,但诗人调侃起来,又有俗中见雅的情思翩翩。话说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人钱福,是位夺魁天下的状元郎,曾以一首《明日歌》名传后世。钱福入朝为官,七载未得升迁,心灰意冷,以疾乞归。回到松江后,放意山水间,放荡声妓场,饮酒无度,四十四岁便一命呜呼。据笔记小说载,钱福归田后听客言,江都张妓十分动人,便前往访之。既至,妓已归属盐贾。钱福即日往叩。盐商重其才名,留饮且满足钱福想见张妓一面的心愿。张妓出,衣裳缟素,皎若秋月,出白绫帕请钱福为之题写新句。钱福题云:“淡罗衫子淡罗裙,淡扫娥眉淡点唇。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卖盐人。”
《松江人物》一书中记有清代文人郭友松的故事。一日,朋友与他打赌,赌他有没有说出一个字就能让人笑或者叫人怒的本事。郭友松正好缺钱买烟沽酒,便答应一试。正巧,路边有个年轻女子牵着一条狗迎面走来,郭友松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扑通一下跪在了狗的面前,叫了声“爸”,若得女子哈哈大笑;他起身后又朝那女子跪下叫了声“妈”,女子转笑为怒,破口大骂神经病。
▲ 松江博物馆
由郭友松想到他的同乡好友娄县人杨葆光,有部名为《订顽日程》的手稿藏于松江博物馆。这部日记计有300万字,记录了清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间的开门七件事:一天时,二人事,三自修,四酬酢,五著作,六函牍,七出纳。记了三十四年,12240天,天天一记,无一空白。细品“订顽”要义,乃订正愚顽之意,暗寓每日三省吾身,涵养性情。所以,记日记也是一种文人修为的生活方式。在这部日记中,杨葆光多次提到友人郭友松,看来杨家和郭家来往频繁,两人关系密切。
上述可见,古代松江文人的故事形形色色,生动鲜活,并非同一脸谱。陈继儒自己是文人,但从不忘自警自醒。他说:“人才之行多放,当以正敛之。”所以,古代松江文人注重修正养性,常以清心寡欲的雅生活方式作为养正日修课程,以养因朴而素、因文而雅的精气神。正因如此,文人之言隽永深刻,宛如渔火点点,总能让人在苍茫夜色中看到点亮的星光。古往今来,许多人得益于文人灯火引路,或勇往直前,或迷途知返。
▲ 明代陈继儒画像
这让我再一次想起了“立身高一步方超达、处世退一步方安乐”的诸多松郡古贤,还有陈继儒说过的一段至理名言:“金帛多,只是博得垂老时子孙眼泪少,不知其他,知有争而已;金帛少,只是博得垂老时子孙眼泪多,不知其他,知有哀而已。”看看生活在当下的诸多父母,一生操劳至头发花白,病魔缠身,却舍不得花钱享受,心里只想着为子女节省。然而,有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啃老族”,丝毫不知感恩。据说国外不少家庭,子女一成年即往外赶,让其较早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处世。所以,作为文人的陈继儒,做了一件如其所言的好事,即“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 松江醉白池
以古代文人雅生活为镜,看现代生活五光十色,深感耐得寂寞、守得淡泊的古代文人相当可敬。话说开去,人人都有空闲时间可供消遣,关键在于排遣寂聊、打发时间,选择何种方式和内容以悦己。有人上顾老、下顾小,选择了陪伴;有人选择闲逛超市,或弄花理草;有人晨起健身,打拳舞剑,夜来跳跳广场舞,读书看报或与电视亲近,或上网浏览;有人选择茶楼、咖啡店、养生房或电影院什么的。但也有人麻将台上度余生,KTV里找乐子,酒色财气,醉生梦死,或无所事事,稀里糊涂混日子。时光织成的岁月,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无欺的;但时光中的你我他,却因不同的活法,有人活得充实,活出了精彩,活出了价值;有的则一辈子没有明白何为人生,甚至徒有悔之晚也的悲叹。
综上所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我们需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艺术养心,在"人文松江"建设中大力扶持有志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文化项目和民间团队,使其形成有文化影响力的扎实根基,推陈出新、枝繁叶茂,花开松江各地。同时应顺应新时代文化需求,嫁接传统优良品种,进一步贴近市民大众生活,在空间、时间和舞台、场所、师资辅导以及开展传承活动等方面,为市民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完善人格,塑造灵魂,提供有利条件。诚然,尘世里少不了喧嚣,能否展开书本,静下心思,还要说一句,古贤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否则,难得心香一瓣……
来源:“人文松江”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