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没有《星光》里的先生们,就没有今天的我

2018-09-17信息快讯网

陈思和:没有《星光》里的先生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信息快讯网

【导读】著名学者陈思和首部人物专题作品集《星光》日前出版,写作前后跨度20多年。从巴金、贾植芳、吴朗西,到陈映真、夏志清、章培恒……作者以温润文字记述自己接触过的文坛学界前辈和交往较多的同代作家学者,他们性格鲜明又印刻着时代痕迹,唤起无限的怀思。经出版方授权刊发陈思和这篇新书跋,与读者共享。

《星光》原来是应纳新先生所约而编,在2016年已经编完,但迟迟未出。2017年我应广东人民出版社编文集,本来计划编六卷,集中在文艺评论领域。但出版社总策划向继东先生却坚持要我编七卷,最后一卷收录以往所写的散文作品。我为求方便,就把现成的《星光》全稿收进第七卷,也不准备在国内另出单行本。但在2017年年底,东方出版中心表示要出版《星光》,为了不重复出版,我对这部书稿做了重大调整,其中删去了八篇,增加了八篇,为了目录编排整齐,篇名也做了改动。特此说明。以下文字是在原来所写的跋的基础上修改的:

我不是散文家,也不以写散文为志业,我多年来断断续续写下的比较感性的文字,也没有被单独编辑成书,只是按照编年形式编入我的各类文集。从《马蹄声声碎》开始,我就编入了几篇人物特写,以后的类似文字也陆续地编入其他文集。这些文章一直是处于我的整个写作状态的边缘,只是因为心里积累了太多的感情,才会有必须倾诉出来的欲望。

我写的人物,大多是我尊敬的师友,有些在我成长道路上起过决定性的影响,他们对待我,就像巴金笔下的勇士丹柯,用自己的热烈的心,为我照亮了前面的路程。我要说的是贾植芳先生,巴金先生,毕修勺先生和吴朗西先生等,没有他们对我的影响和指导,就没有今天的我。我写他们的事迹,点点滴滴都渗透了我内心的感动,其实也是写我自己的心灵成长过程。本书第一、二两辑收录了这组文章。其中还有几位前辈虽然与我没有很多接触,甚至未曾谋面,但是他们高洁的信仰、理想与精神,都给以我深刻的影响。

还有一些师长,在我求学成长过程中对我有过教诲、有过提携、或者直接帮助过我,他们中很多人是复旦的老师,也有一些是我所尊敬的前辈,他们在我的生命发展中产生过温暖和影响,是我不能忘记的——这类文章都列入了本书第三、四两辑。

第五辑的文章在写作时间上离得最近,所写的都是我的同辈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都是一些精彩的人,曾经精彩的生活过,工作过,奋斗过,与我也多少有一点人生的交集。我是一个性格上有点简慢的人,平时与人没有太热络的交往,但是一旦在我心底里认了这个朋友,那就是一辈子的朋友。这几篇文章都是为倾吐我内心感情而作。

还有,第六辑收了几篇纪念香港台湾朋友的文章,我与他们有过交往,也有的是我尊敬的前辈,他们已经故去,我写下这些文字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希望他们的音容笑貌能够长留在我的心间。

陈思和:没有《星光》里的先生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信息快讯网

《星光》

陈思和 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18.7

我写的人物特写,不是表彰先进人物,更不是歌颂当代英雄,他们都是普通的知识分子,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有自己的坎坷经历,但是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任何苦难、折磨、误解、甚至疾病和死神,都遮蔽不了的,就像夏天夜空中的星星,散发着熠熠的光亮。雾霾和风雨,只能遮蔽一时,天空总还是会晴朗,星星总还是会灿烂发光。

由此我扯开去说几句关于星光的话,我想,星球(在我们眼睛里它仿佛很小,所以昵称为星星)总是在宇宙按照自己的轨迹运行,有时,我们的眼睛经常看不见天空的星星,或者看见了,也觉得暗淡无光。但是我们不能以此就认为星星消失了,天空暗淡了。我们只能相信,星星是永恒的,星光也是永久的,不管我们的眼睛看得见看不见,都没有关系,我们的心里需要这样的信念。

我写下的这些人物,愿他们的名字就像星光一样,在我们心里具有永恒的意义。

作者:陈思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评论家)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