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上海制造”赋能城市工业旅游走出新路径
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今年上海旅游节天天有精彩,有食住行游购娱,有文化、有品牌、有故事,还有精彩的都市风光,更有阅不尽的都市人文。其间,首批五条 “感受上海制造—上海工业游经典线路”向游客展示“上海制造”新风采,启动了上海工业旅游经典之旅。
赋予旅游景观资源“地方性”涵义和价值
当下是历史的延续,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我们时时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工业发展文脉。
比如,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场馆A馆原为1950年建造的上海飞机制造厂厂房。龙华直升机场和油罐艺术公园则作为AI应用体验展示区。科技峰会与工业遗存相结合,实现了人工智能穿越时空的历史对话。
比如,2018上海旅游节,一群骑着“凤凰”自行车的骑手们“拉”开巡演大幕,“蔚来已来”花车闪亮登场……“上海制造”向世界传递邀约,体现了这座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对工业旅游的认可和弘扬。
上海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建国后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辉煌的百年工业发展中诞生了众多家喻户晓的工业企业和优秀工业产品,为工业旅游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源泉。随着上海开始进入服务经济与知识经济主导的后工业社会阶段,部分工业企业及其所处地段逐渐步入衰退,城市工业遗产资源逐渐增多,如何有效利用废弃的空间及其建筑物遗存,配合城市空间集约发展、存量资源转化的整体战略,工业旅游渐渐成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工业旅游,这种源于工业考古的主题旅游、遗产旅游活动也在这一过程中萌生与成长。
传统工业淘汰、升级或搬迁后废弃的旧产业空间和建筑等,成为承载新兴产业、发展工业旅游的重要空间和景观资源,其内涵的产业文脉和城市精神为这一类空间的旅游再生产赋予了 “地方性”涵义和价值。工业企业、行业博物馆、工业遗存、创意产业集聚区、重大工程建设成就等丰富资源构成多元化上海工业旅游版图。为此,《上海市工业旅游“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提出建设全国著名工业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十三五”期间,上海工业旅游将形成“183”总体结构,为工业旅游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承与创新 “城市文脉”和“城市心灵史”
一个城市由众多场所片段组成,上海城市发展伴随着工业发展的过程而逐渐前行。在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城市分别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与历史文化脉络。正如美国著名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言:“若想保证城市新生活的质量,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性特征。”工业旅游有机整合了各个场所片段的“场所精神”与“场所文脉”,体现了城市的精神与文明,继承与创新了“城市文脉”和“城市心灵史”,是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进化过程中人们的精神追求之一。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说,上海城市文脉与精神正是上海的 “灵魂”所在,城市的发展历史也是城市自身和所有上海人的“心灵史”。上海工业遗产正是上海城市精神特质和内在气质的所在。老旧厂房作为上海工业遗存,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老旧厂房的改造转型不仅展现了上海产业的优化升级、文化传承延续,同时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比如,根据工博会的主题和板块设置,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线,结合低碳、节能、航空、信息技术等行业特点,整合工业参观考察景点,设计“节能科技,绿色生活”“创新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等工业考察线路,为工博会参展商与专业观众提供延伸服务。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天我们要更开放地看待工业旅游的发展空间,使这部分空间真正融合于周边社区之中,更大程度上发挥带动效应。比如,上海较早出现的“田子坊”将该地历史文脉的传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周边旧区改造结合起来,打造创意休闲社区。又如,以杨树浦路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原国棉十七厂)为核心,挖掘杨浦区工业资源,打造“近代中国工业旅游第一街”,带动和辐射杨浦区滨江旅游带。由此,通过对空间的多元化开发,吸引人们重温工业历史与文明,使人们从不同的城市工业场所片断去发掘城市文化底蕴与城市精神,深入认知上海、欣赏上海、认同上海、发展上海。
作者:杨勇(华东师范大学旅游与会展系主任、教授)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