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院士:中国科学家要再“贵气”一点、“好斗”一点

2018-09-27信息快讯网

潘建伟院士:中国科学家要再“贵气”一点、“好斗”一点-信息快讯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常务副校长潘建伟。”

当主持人介绍到潘建伟时,坐在会场前排的潘建伟站起身,向后排的听众打了个招呼。

上台演讲时,潘建伟笑着说:“刚才报名字的时候又报了很多头衔,其实既然是关于科学精神的论坛,报一个学者的身份就行了……”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拼命地发展经济,这当然是好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急功近利的文化氛围。”潘建伟说。

昨天,在“科学精神在中国”主题论坛上,科学精神的内涵和现状成为热议焦点。

中国科技发展领域一直有两个经典问题,一是“钱学森之问”,一是“李约瑟难题”。前者质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后者疑惑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古代中国为什么没有孕育出现代工业和科技革命。

此次论坛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有了交集——科学精神的缺失。

对于“急功近利”,潘建伟深有体会。他记得自己刚回国研究量子信息时,很多人都说“量子信息是伪科学、不靠谱”,随着研究日渐成熟,科研管理机构收到的量子信息相关项目却开始每年呈指数增长。

“本来并不具备必要基础的人,全部跑来搞这个,为什么?可能因为从这个领域申请基金比较方便,能够用来谋生。”潘建伟话语间透着无奈。

这样的功利氛围渗透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潘建伟发现,在他带的学生中,与海外的学生相比,国内学生更看重早出成果、早发文章。

在潘建伟看来,一个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应该是希望能通过寻找科学规律来获得内心的自由与安宁,他们每天的动力不是来自于所谓的深思熟虑和谋划,而是直接来自于激情。

“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地方,或者说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无功利心的,科学探索在本质上是由好奇心和兴趣驱动的无功利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够回到一种比较从容的、有知识分子贵气的状态,可能会更有利于科技创新。”潘建伟说。

在与会人员看来,科学精神还包括批判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缺失正是“李约瑟难题”的症结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中庸之道、一团和气,有时是科学发展上的一个大忌。”潘建伟对比国内外科研评审过程后发现,做各种项目的评审时,中国人很少因为觉得项目不好就去批评它,有问题也很少会当面指出。

“科学是演进的,没有永远不变的权威,所以科学非常需要质疑,需要审慎的批判精神。我们需要吸取西方科学里的精髓,不那么中庸,aggressive(好斗)一点,这样才能让科学走上新的层次。”潘建伟说。

作者:倪思洁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转载自“科学网”

在今天召开的国际量子密码会议上,潘建伟院士认为:有了充分的基础研究才能真正解决卡脖子问题
辗转反侧、兴奋难眠?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人脑中“刹车神经”结构,有望终结失眠
中国科学家:提速与南非合作 推动SKA望远镜获得更丰硕成果
建校60周年!少年班校友马东敏个人名义向中国科大捐赠一亿元
上海陆家嘴成为中国首个以金融贸易功能为特色的改革开放新地标
构建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
举止文明与素质高低不应成为瑞典警方粗暴对待中国游客的理由
中国空降兵,生日快乐!
习近平为何重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全民共享科技创新 ——2018全国科普日见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之路
习近平向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致贺信
【央视快评】弘扬科学精神 增强公众科学素质
62年前,人工智能这个词诞生于小镇上的一所大学,科学大腕华山论剑开启AI元年
习近平乘车前往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开始在辽宁考察
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演艺地图”“观剧手账”同步亮相
中国试图干预美国中期选举?外交部:奉劝美方停止对中国的无理指责和污蔑
顾彬:爱上李白,却生活在中国当下
新华微评·学习路上:中国还是要靠自己
短视频:【光小明的文艺茶座】从“十五年磨一剑”到40天上映6部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动画发展迅速
这名航天科研人员离职影响中国登月?院长这样回复……
构建中国气派的重大工程管理理论 我国学者运用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赢得学术自我主张和话语权
纤维物理实验可移动教具亮相,以科学标准探究教育活动
果蝇先后5次助10位科学家捧得诺贝尔奖,成为实验室里当之无愧的“皇后”
诺奖快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日科学家摘得,两人被誉为“免疫疗法先驱”
快讯|2018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史上第三位女性获该奖项,美法加科学家分享
“第一动力”的时代交响——中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重大变化
三个植物基因秘密被中国科学家破译,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