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走好工业强国新征程
1978年1622亿元,1992年突破1万亿元,2007年突破10万亿元,2012年突破20万亿元,2017年接近28万亿元……这条持续跃升的曲线,就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轨迹。40年,中的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很多产业从无到有,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9月28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的确,要说改革开放40年里,什么成就最令人振奋,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当之无愧,必为其一。特别是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比重自2010年起持续稳居世界第一。这既源自于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也归功于中华儿女的勤勉踏实,更离不开广大工业企业的创优争先。这40年,我们很好地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国之路。
工业已是富民强国的重要基石。纵观世界历史,没有哪个国家的强国之路可以避开工业化的足迹。可以说,国家要强、百姓要富,工业实力必须强,工业底子必须厚。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让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华丽转变;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使工业发展从数量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让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今天,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中国创造深入人心,但也正因我们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中一路走来,才越发明白工业成就的不易、深知工业发展的宝贵,未来,工业依然是我们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企业担当工业进步的核心载体。没有企业的支撑和付出,工业化就是空中楼阁。人是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企业更是发挥人的劳动潜力、激发人的智慧成果的根基。40年里,国有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利润总额更是从509亿元跃升到12324亿元;民营企业在党毫不动摇地引领和支持下,总数已突破280万家,发展势头迅猛;外资企业从1980年仅有3家零星布局,一举扩充到今天的规上5万家。数量质量齐头并进,不仅得益于改革开放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正确认识,更得益于我国不断改进提升的营商环境。特别是“放管服”改革,更加调动了企业发展活力,让工业实体经济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创新成为提质增效的关键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积累了改革开放的经验、经受了解放思想的洗礼,我们越发清醒地认识到,“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已成发展常态,也为工业进步带来挑战和机遇。以制造业强省江苏为例,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1.3万家,实现规上工业26%的产值、30%的利润和47%的新产品产值;研发人员超过80万人,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800多名,其中创业类人才约占全国1/3。可见,中国创造生机勃勃,并不断引领着中国高速度向中国高质量蝶变。
40年,改革开放为我国工业的腾飞插上有力的双翼,更为“中国号”巨轮的逐浪前行领航定向。尽管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许多内部制约和外部挑战,但中国在这关键的40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更有能力和实招应对种种阻碍,昂首走好新时期工业强国的新征程,将更高水平的工业化进行到底,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成为永不褪色的亮丽“名片”。(储旭东)
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