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这片沙漠的治理何以成为世界典范?

2018-09-25信息快讯网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横穿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是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面对严峻的荒漠化和沙化现实,改革开放40 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各族干部群众一代接着一代治沙造林,探索出了一条“ 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实现了“ 沙进人退”到“ 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这片沙漠的治理何以成为世界典范?-信息快讯网

改革春风激发农牧民治沙热情

在杭锦旗库布其沙漠重点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区,高大的沙山间,汪出一泓清澈的碧水,不时有水鸟欢快地掠过,水沙相连,沙丘在植被和湿地的护持下得以固定。

而几十年前,这里黄沙漫天,大风一年刮到头,连路都没有。因为极度干旱少雨,而且风多沙大、广种薄收,这里的群众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当地老百姓编了一句顺口溜:“春天种了一坡,秋天割上一车,打了一笸箩,煮了一锅,吃了一顿,还剩的不多。”

由于交通不便,大漠阻隔,一些村庄、牧点几乎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运输公司的货车、客车在这里经常遭遇风沙等灾害。当地许多牧民被迫举家搬迁,有的村庄人口出走大半。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群众贫困、自然灾害频发,而且由于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开始掠夺性地滥用资源,滥垦滥伐滥开荒,环境更加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到20 世纪70 年代,已经形成了“沙进人退”无处躲藏的局面。

眼看着沙漠一步步逼近家园,严重时甚至无法把家门打开,鄂尔多斯开始了坚持不懈的治沙造林生态建设。1978 年,我国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库布其沙漠成为主战场。

这一年,改革的春风同样吹到了库布其。鄂尔多斯市坚持实行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推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造林新政,大力推行“掏钱买活树”的约束机制和“以补代造”“以奖代投”等激励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防沙治沙。

在体制机制的激励下,广大农牧民、企业承包沙地造林的热情空前高涨,农牧民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过去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库布其沙漠治理初步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及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资,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新格局。

1997 年~1999 年,13 万杭锦旗人历经七次万人大会战,铺就了一条纵贯沙漠南北的杭锦旗穿沙公路。路两侧扎出2000 多万公顷沙障,防止风沙把路面掩埋。

绝迹多年的动植物重现库布其

从“沙逼人退”到“人沙和谐”,从强调“人定胜天”到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库布其沙漠治理经历了几代人的艰难摸索。几十年光阴,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片片、芳草萋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防沙治沙的先进个人和典型,种树种到联合国的王果香、人进沙退30 载的王明海,他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实干,孕育出“守望相助、百折不挠、科学创新、绿富同兴”的“库布其精神”。

最初,沙漠里没有电,没有水。初进沙漠,连走路都要手拉着手,种树成活率极低。面对困难,库布其人没有退缩,他们克服严酷的自然条件,从点片治沙到系统化治理,从传统植树到微创植树,从人工种植到无人机播种,不断探索沙漠治理技术。“网格沙障法”“沙漠水气法种树”等技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种树的效率和树苗的成活率。

进入“十二五”,鄂尔多斯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鄂尔多斯”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将防沙治沙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依托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大力推进地方生态工程建设,不断加快绿色发展步伐,统筹协调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的关系,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库布其的沙漠治理步入了快车道:几年的治沙面积,相当于前20 年治沙面积的总和;343 项治沙科技创新成果,有290 多项在这几年完成。

近20 年来,国家在杭锦旗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5 亿元,占总投入80% ;在达拉特旗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超过13 亿元,占总投入70%以上,全面改善了当地生态面貌。

库布其沙漠治理创造了人间奇迹,治理面积达6460 平方公里,绿化面积3200 多平方公里。沙漠过去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输入泥沙1.6 亿吨。

如今,输入的泥沙减少八成。沙尘天气从每年几十次减少到零星数次,降雨量呈逐年增多之势。许多绝迹多年的动植物,又出现在库布其沙漠。“如今库布其沙漠治理创造了绿色奇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恢复,陆续出现了天鹅、野兔、胡杨等多种野生动植物。看到生态环境保护有了这样明显的成效,我感到骄傲,同时也坚信‘库布其治理模式’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手。”达拉特旗环保局副局长邬海生说。

绿富同兴是治沙的最终目标

披上绿装,只是库布其沙漠治理的第一步。绿富同兴,由单纯治沙向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并举转型,才是治沙的最终目标。

沙漠变绿洲不仅改变了库布其的生态环境,也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了致富的机会,通过荒漠化治理,当地有10 万农牧民脱了贫。

土生土长的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张飞就是受益者之一。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隆茂营村靠近省道316 的村集体土地上,绿浪翻滚,这里有1200 亩马铃薯、1600 亩玉米、2000 亩苜蓿,还有高粱、花生和油沙豆。作为未来林共青生态园的主任,春天,张飞常带着200 多名工人,到解柴公路两侧20 多公里处的沙漠腹地种树,每人每天能种下一两百棵树,拿到180 元~260 元酬劳。不能植树的季节,他隔三岔五就要进沙漠护林、防火、浇水。

杭锦旗也同样在沙漠治理中受益。2012 年以来,杭锦旗有近3 万人口脱贫,全旗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从1998 年不到3000 元,增长到2017 年的1.6 万元。2018 年7 月,一举摘掉贫困县帽子。

可以说库布其沙漠治理很好地诠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库布其人在沙漠资源利用上大做文章。

响沙湾、银肯塔拉、恩格贝、七星湖等沙漠旅游区逐步在沙漠中崛起壮大,沙漠旅游成为当地农牧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方式之一,成为驱动鄂尔多斯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引擎。据统计,近10年,以库布其沙漠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近1200 万人次,实现收入24.6 亿元。

库布其沙漠治理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2011 年,库布其七星湖景区被联合国确定为“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永久会址;2014 年,库布其沙漠被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为“ 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2017 年9 月,库布其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190 多个国家代表共同起草的《鄂尔多斯宣言》,并认为“值得世界借鉴”。

来源:中国环境报

【塞上江南 神奇宁夏】宁夏植绿治沙“人进沙退”保护黄河生态安全
总书记发出深化改革动员令
总书记发出深化改革动员令
西岸不仅成为了人工智能高地,它的规划中还有很多新地标
【改革开放40年】就业总量持续增长 就业结构调整优化
【风从海上来】以改革促产业发力,南通赢来美丽蝶变
【风从海上来】南通勇立潮头 尽享改革红利
唯一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写进宪法的国家这样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9.15世界清洁日,滨江森林公园“净滩”引来千余市民
大调研|市区主干道治堵:“疏管治”同步施策,“警企民”联动治理
应勇宣布上海旅游节开幕,向世界展示时尚上海精彩上海魅力上海
文汇深呼吸 | 互联网新技术平台不能成为低俗内容主场
让内需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大督查在行动)——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综述之四
文汇深呼吸 | 互联网新技术平台不能成为低俗内容主场
李开复谈人工智能:15年内,我们人类世界的一半工种将会发生巨大变革
民歌美妙 世界知道——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二十载唱出文化自信
【你所不知道的宁夏】沙漠边的城市 以克论净
【风从海上来】渔村芦苇荡变世界第一海港 40年“甬”立潮头海洋强市变生态海港
[评新而论·中国经济再出发]视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碧水净土一个都不能少
筹人口发展战略 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一
从“想买买不着”“想卖卖不出”到“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改革开放40年—— 中国人买卖遍全球
让白皮书告诉世界(侠客岛·解局)
又一世界级盛会在上海举行,国际化妆品大会即将亮相东方美谷
专家解读中央《若干意见》出台背景 —— 让消费成为经济平稳增长“压舱石”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40年来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他笔下的中国西部世界,何以吸引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夫妇携手翻译
秦平:系牢“安全结”,让“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写在2018年网络安全宣传周闭幕之际
Xamhay是上海吗?34幅古地图里藏着400年来西方世界对上海的认知和想象
改革饭开放路创新牌,难忘这40年
您有一份改革开放“大礼包”待领取!点击立即打开丨互动H5
可以使唤的电视,客厅的“智能枢纽”……AI成为“金九银十”彩电消费升级新潮流
文汇早读 | 江南文化研究日益升温,成为上海出版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天宫”上的“上海智慧”硕果累累,天宫二号已于日前圆满完成为期两年的空间实验任务
拆违硬骨头怎么啃,“美丽家园”如何出实效,这个论坛聚焦城市治理“绣花经验”
桂花香了,胡杨黄了,我们在沙漠边缘思念故乡
卡舒吉何以选择走进沙特驻土耳其领馆?答案揭晓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