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是否需要那么多的培训班,我们要看明一点。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学校开展丰富的课程和多彩的活动,就是为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有多样的成长。时代学校的课程已经基本满足大部分孩子的成长需要。然而,我校学生课外培训依然火热,调查发现,周末有三个培训班以上的孩子占到50%,5个及以上的也大有人在,甚至同类学科的培训班都多达好几个。校园里有时听到学生对老师说,培训作业来不及做,学校作业能否少做点、迟点交。
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零食吃多了,连主食就不好好吃了”。培训路上的奔波正占据着孩子们本该玩耍的童年时光,那些杂乱琐碎的知识正取代孩子们对感兴趣事物的好奇和想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课外负担过重,对学业成负相关影响,降低热情,丧失动力。尽管,交费培训是监护人的自由,为了孩子健康成长,本学期,对于周末课外培训班在3个及以上的家庭,学校将组织家长约谈。
孩子的成绩和成长孰轻孰重,我们要看全一点。如果仅仅用学业成绩来描述一个孩子的成长表现,无疑显得单一与狭隘。我们的眼里不能只有“分”,没有“人”。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们学校一直关注近视率、龋齿率和肥胖率,我们常常把这些指标与学业的合格率和优秀率一起分析。情况不容乐观:高年级孩子近视率高达60%,一年级孩子刚入校园近视率就达20%以上。孩子的成绩和健康的身心到底哪一个才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暂时学不好,以后还可以再学,眼睛都看不清了,想学也学不到了。
学校的“白+黑”不如家校合力“5+2”,我们要看清一点。我们接触到很多很多的家长,深深感到:即便你是行业的精英,也未必就是称职的家长。也许你管得了上百人,却管不了孩子一人的坏习惯;你管得好千万资产,却管不了孩子的零花钱;你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但孩子就是不问不听不学不做。
我们到底怎样做好家长,也是一门大学问。
“教育无它,爱与榜样”。
爱是什么?爱是细心的呵护,不是无原则的袒护;爱是适当的援手,不是包办替代;爱是长久的陪伴,不以忙碌做借口。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爱阅读的父母身边总有捧着书的孩子;爱健身的父母孩子也会喜欢运动;要打架的孩子身边一定有会打他的父母……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不是外形的相像,而是行为的相似……
有家长说,看到这封信,自己盘了盘孩子的兴趣班,有几个确实不是非报不可的,可以考虑停掉。也有家长说,给孩子报培训班时,他们会看班里其他孩子报哪些,有时候觉得同学报了自己不报会跟不上,如果大家都慢下来也好。
那么,大家如何看待有些家庭“学校减负、家长增负”“校内减压、校外加压”的做法和现象呢?网友们各持观点——
@馆长爱米粒:家长热衷于“校外增负”最根本的原因是竞争意识太强、压力太大。总是担心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各式各样的培训班,我的孩子不上就要被落下了。
@教育圈:很多补习班存在,可能是因为对于学习欲望或主动性不强的孩子,无法完全消化掉所学知识,于是就需要借助课外培训辅导来帮助孩子把学习的知识整理吸收。
@共同传递正能量:不会让孩子去培训班,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更爱孩子!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孩子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我更要关注孩子在大学的学习状况,关注孩子今后人生的学习情况!我希望孩子所学的知识不是被灌输的,而是主动学习进去的!”
@张琳:关于培训班,要清楚是孩子想去还是家长让去的?孩子想参加的才是有意义的,有成效的。家长只是帮助者的角色。
@Elliorus:“说实在的,我所见的大多数培训班不是说没效果,是效果与花费的钱财和时间不符。”
@微拍大讲堂:什么年龄干什么事情、学什么东西。如果“第三学期”(即利用寒暑假抢学、补习)真的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那教学时间就没有必要设置寒暑假了!
你怎么看?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综合自中国教育报、都市快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