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志于文学,最终还是要回到经典

2018-10-08信息快讯网

只要有志于文学,最终还是要回到经典-信息快讯网

19世纪伊始,中国现代史上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南移的时代契机、上海开埠以来发达的经济和出版业繁荣的大环境、华洋杂处中西交汇的国际都会空间,以及革命、避难、赋闲、求学、结社、办刊、任教、谋生等社会和个人原因,使全国各地和海归的文学人才云集上海,形成了独特的海上文学。其中有的终生定居,有的长短不一地滞留,为海上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海上文学自近代以来曾经占据了中国文学的大半壁江山,在最鼎盛的20世纪20-30年代,其云集的文学人才、出现的文学社团、产生的文学流派、拥有的出版资源、创造的风格各异的杰作,在现代文学史上难得一见。

2010年由上海市作家协会的专家学者编纂并正式出版的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以 131卷的文本规模,收录了近代以来在上海生活和创作过的270位作家共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充分展现了自19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海上文学的优秀成果,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近现代中国文学的成就。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 “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2016年举办首届,今年是第二届,今后每隔两年举办一届。两届的各“25部经典”多选自这套《海上文学百家文库》。

当代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曾经出现了一个阅读中外文学经典的热潮,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对提高青年读者的人文素养,以及促进新时期文学的兴旺发达,都有直接的助推作用。1990年代以降,商品经济和大众传媒时代到来,文学出现了时尚化和商业化,失去了诗性的光晕。“力比多经济”诱发的官能快感一度代替了审美的愉悦,“文学是天然时尚”的提法和对“时尚文学”的提倡,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都形成了误导。举办品读文学经典大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正本清源,推动青年人接近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和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养成品读经典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文学评论的后续梯队。

两届大赛,每届均有来自国内大部分省市乃至海外华裔的评论稿1300多篇,从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25篇。这些文章有自己的视角,与传统的评论有所不同,而且语言颇具个性,都是作者独立思考的结果。作为90后一代,其中一位获奖学生的想法颇有代表性。她说初中时绝对是网络小说读得多,到了高中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找大部头来看,结果收获颇丰。她说的大部头应该指中外经典,因为只要有志于文学,最终还是要回到经典。

每个人评论作品的方式不尽相同。从文本出发,追求一种比较精准的评论,应该是写评论文章的基本要求。无论是肯定其是,否定其非,都应该是相当准确贴切,可以让作者心服口服,甚至深入到连作者还尚未意识到的奥义所在。同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有一种历史的观照和维度。这样对提高读者的鉴赏力也有帮助。当然,这有个历练的过程。

到了今年的第二届,开列的25部经典需要大幅度变动,其中约有10篇左右的作品,过去被评论得较少,可能那时认为是非主流、非代表作被忽视了,其实都很有特色。如鲁迅的《好的故事》、郁达夫的《迷羊》、沈从文的《八骏图》、刘呐鸥的《方程式》、许杰的《的笃戏》、徐訏《镜子的疯》、钱锺书的《猫》等。选择这些作品供学子品评,也有改变文学史书写造成的对作家代表作刻板印象的意图。正因为评论得较少,可资参考的也相对少些,需要青年学子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当然,一些被反复评论过的作品 ,再评论反而更有难度,因为要发前人所未发,如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张爱玲的《金锁记》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往往在历史批评、文本批评和文化批评之间徘徊或循环往复。每种批评观和批评方法都各有优长也各有局限,对于青年学子来说,可以各取所需,各取其长,补彼之短,各尽其妙,或综合用之。目的都是为了更确切深入地读解作品,在经典的魅力中开启自我,启迪人心。好的批评不仅是联系作家作品和受众之间的桥梁,而且如艾略特所说,起着纠正读者鉴赏力的作用,这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纪人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蒋楚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P2P行业问题企业占总量2/3,新金融需要有效的风险监管
为何黎曼猜想让无数吃瓜群众都激动不已?还有那些数学猜想,只要有答案就有百万美元奖金
周大新《天黑得很慢》获首届南丁文学奖,中原作家群备受瞩目
诺奖季来啦!2018年诺贝尔奖明起揭晓,今年不颁文学奖,这里有具体的“排片表”
本科教育能培养网络文学大神吗?
今年国庆不妨来外滩27号,感悟经典海派文化
国庆69周年,重温习近平谈“爱国”十段经典语录
太阳系外也有“月球”!美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新证据
了解125期嘉宾⑤|彭青龙论澳大利亚文学:艰难的文化身份认同
许仙、小青“晋升”为母亲,新版《新白娘子传奇》能否超越赵雅芝的经典?
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
寻觅文学批评的“镜与灯” ——读来颖燕的评论集《感受即命名》
每周一书 |《思维的艺术: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非洲英语文学,养在深闺人未识
瑞典文学院选出两名新院士:填补职位空缺,修补内部裂痕
院企合作推广中医药经典名方,“曙光医院-雷允上药业科创中心”成立
《星球大战》系列放慢更新,老去的经典渴望重拾吸引力
顾彬: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首先要考察接受者心理(含视频)
“经典”是这样成就的 ——看 《尘埃落定》出版20年
125期③圆桌(上) | 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需多少“合力”?顾彬、陈众议、郜元宝、彭青龙、贾平凹建言
打磨了17稿,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即将全球首演,红色经典如何再度打动观众?
谁来负责外国文学阅读的“去陌生化”过程?陈众议、郜元宝、顾彬、彭青龙脑力碰撞
乡村要有入眼的景观更要有走心的文化,嘉定推进“美丽村落”创建
大科学装置除了要有顶尖科学家,还得有基础研究人员,才能产生创新成果!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