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看吉林】中车长客严把质量关:“中国高铁永远在路上”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长春10月17日讯(记者 臧梦雅)10月16日,“改革开放看吉林”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吉林长春,探访了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车长客)前身为长春客车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目前具备年产180-200列辆动车组、4000辆城铁车、600辆普通铁路客车的新造能力,以及年检修300列动车组及1000辆普通铁路客车的检修能力,并正在积极拓展城铁车检修以及运维服务业务。截止2017年底,中车长客在世界各地拥有17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7个研发中心,累计生产各类轨道客车产品4万余辆,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签约额120亿美元。
中国经济网记者跟随采访队伍来到中车长客的装配车间,这里正在进行复兴号高铁列车的装配工作。中车长客负责人提到,全国有近40%的高铁列车都在这里生产,因此质量是第一位的。复兴号是具有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在质量控制上有364道工序。其中有一部分是“要脸”的工序,包括外观、整齐度等。另一部分就是“要命”的工序,这就必须要严格质量把关。
据其介绍,在这些工序中有79道工序是关键工序,需要采取三个措施来保证质量:第一个措施是双人制作业,即在操作中有一道红线和一道绿线,红线做完绿线再检查,没有问题划上绿线才可以继续;第二个是实名制作业,即每一个人做完之后打上自己的二维码标签,因为不仅要保证质量,还有后续的检修;第三个措施是全部采取影像化作业,在工人作业时专门有人记录拍摄下来,方便出现问题时可追溯追查,实时影像也能成为管理环节上的“眼睛”,防止作业的随意性。
另外,负责人还提到,公司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积极倡导工匠精神和优先意识,尤其是车电工作业。作为整个高铁的“神经系统”,全列车一共有19726条线,这就要求车电工在整个装配过程中不能出任何的错误。
装配高铁列车钢结构时使用的机械加工精度非常高,可以加工核潜艇的螺旋桨,以及导弹壳体等,工人在加工钢结构时,要确保生产完的各片钢结构合起来误差不超过五毫米。负责人强调,只有生产的钢结构精确,才能确保下个工序也精确。
在探访过程中,中车长客的负责人几次强调“中国高铁永远在路上“。他表示,一定要保证质量,宁可承担罚款,也不能随意上线。中国高铁质量的建设要精益求精,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