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从构想到获批落地,西湖大学的仅花了3年时间,一路绿灯,“奔跑”向前。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领衔,与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等7人正式向国家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批示支持。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官网公布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由施一公出任西湖大学校长(代)一职。
按照施一公等人的愿景,这所通过民间筹资建校,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定位于“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 的大学,“15年之后就将比肩世界一流大学”。
西湖大学被认为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的一次尝试。2017年6月,刚过50岁生日的施一公撰文《梦想开始的地方——写于西湖高等研究院第四批学术人才招聘之际》称,民办大学的优势“在于机制灵活多样、便于轻装前行”,未来可以成为中国科技教育改革的试点,探索出的改革成功经验也可进一步拓展到公立大学。
“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近年来蓬勃发展,但目前主要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还未曾在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尝试。”施一公曾表示,“这个空白需要一代人携手迈出第一步去填补!”
“这是显微注射仪,可以将外源DNA注入到细胞内,完成转基因;这是体式显微镜,基本人手一台,用来观察线虫,因为使用量比较大。”边走,唐鸿云边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在西湖大学的实验室。
不算细胞房,这个位于生命科学学院大楼内的一大一小两间实验室,加起来大概有200平,这里有唐鸿云想要的一切。
“我是今年1月多从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回来,3月份开始购设备,5月多以后就开始运转了。” 唐鸿云介绍道。
▲已经正常运转的实验室
“喔!这么快!” 我在他的带领下参观,科研人员忙碌着做着自己的事情,只是偶尔抬头看一眼。
“是的,包括三名博士后、四个博士研究生、两名技术员都已到位,已经开始产数据了。推进的还是非常快的。” 唐鸿云微笑着说。
作为新晋的PI(独立实验室负责人),唐鸿云的感受与外界一致,从筹备到建立,从高等研究院到西湖大学,这所称之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推进速度令人侧目。
在2018年2月14日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之后,今日,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举行,西湖大学正式揭牌宣布成立。
招聘不妥协,用一流吸引一流
作为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之“新”最重要体现在由基金会筹集社会资源的办学模式。
西湖大学此举也是借鉴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美国顶尖私立大学的筹资模式。这些私立大学一般由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而以校友捐赠为主的社会捐赠是这些基金会重要的资金来源。同时,政府也会给予支持为这些私立大学提供大量科研经费。
不夸张地说,整个西湖大学的建立过程,一直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关注,当然因为它的破天荒之举,另外也反映出,在中国改革渐入深水区,民众对本土世界一流大学的渴望。
2016年7月开始,西湖大学面向全球开展学术人才招聘。截至2018年7月,西湖大学共收到来自全世界约五千份申请,其中95%以上来自海外,择优面试了227位,给出了89个正式教职邀约,67位科学家已经签约加盟西湖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