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去世,他曾说:生命中的随性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2018-10-24信息快讯网

今天,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去世,他曾说:生命中的随性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信息快讯网

今天凌晨零点31分,我国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去世,中国心理学界痛失英才。

大多数人认识李子勋,都是通过央视的一档夜间节目——《心理访谈》。

荧屏中的他戴金丝眼镜,着深色西服,一头黑发纹丝不乱,形象颇为儒雅。面对陷入困境的各色来访者,他略带四川口音,语气柔和,娓娓道来。

荧屏下的李子勋是中日友好医院心理科的主任,从事心理治疗工作15年,每周的心理门诊都人满为患,挂不上号的人几乎把电话打爆……

有网友得知李老师去世消息后惊讶不已:“每天中午放学回家都会和我妈一起看心理访谈,我和母亲最喜欢李老师了,彬彬有礼,温润如玉,说起话来让人舒服放心极了”。

李子勋老师在《你为谁而活》一书中写到:“生命中的随性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只有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人才会意识到那些才是生命的本真需求” ,这句话曾给不少人带来希望的力量。

专栏作家庄雅婷曾说:“我们这代人最初接触心理学都是从这几位心理老师开始的,李老师是其中温暖谦和的一位。他曾经为我们当时的杂志写过很多优秀的文章,也曾经点亮过许多人的人生。”

为缅怀李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李老师的文章:

《孤独是人类的属性》

以下为原文:

今天,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去世,他曾说:生命中的随性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信息快讯网

因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所以孤独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属性。就像动物要分群居和独居动物一样,群居动物必定会害怕孤独,而独居的动物喜欢孤独。我们可以把猫科动物与犬科动物比较,猫科动物(狮子除外)差不多是独居的动物,所以流浪的猫可以生存得很好,流浪的狗却死得很快。美国的自然科学电视节目,拍摄到深山的一只老虎(猫科),它独自一个生存着,自得其乐。镜头展现它吃饱睡足到一个池塘里沐浴,非常拟人化的行为,搔首弄姿,虽然不会笑,却眼带满足,你不得不认为那家伙过的很滋润呢。流浪的狗和孤独的狼一样,是惊恐不安的,夹着尾巴的,它们可以忍饥挨饿,千里迢迢去寻找自己的一群,或者赶快投入新主人的怀抱。当然,文化把这种被孤独感驱使不得不依附一个人或群体的行为称为忠诚,而把猫科那样不依附什么,独立的动物视为自私、狡猾、虚伪或自我中心。

所有的灵长类和人是群居动物,看看动物世界,猴子们因为害怕被赶出群体,甘愿屈尊受辱。当一个猴王老了,新的猴王取代了它,对它最严厉的惩罚就是群起而攻之把它赶出族群,猴王离开这个族群的时候,离死就不远了。即便满山遍野都是丰富的果实,它也不能独自存活下去。以此我们可以推论出,人为什么会去追求社会认同,甘愿放弃个性,遵循共性,正是我们天生不能孤独的属性所决定,而非我们的道德所决定。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人们读书、娱乐、交友、恋爱、结婚、宗教、信仰、工作、活动、兴趣、爱好、权力与金钱欲望都是为了分心。分什么心,分孤独的心,怕自己无事可干而感觉到孤独,怕由孤独感引发莫名的焦虑、恐慌与不安。其实,连上帝也知道孤独是驱使人最好的手段。古版圣经里,人原本是一体,上帝嫉妒人类无忧无虑的生活,把人劈成两半,一半为男,一半为女,让他们一生下来就不得不面对孤独与不完整感,只有努力寻找到另一半,才能摆脱孤寂的折磨。

哲学把孤独、死亡、自由和意义列为人类需要深思、自省的四大课题。孤独感引发人两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一是人的归属感,一是存在的焦虑。归属感好理解,“我是谁的孩子?我的家在哪儿?我团队是什么?”或者“我是谁?我被谁需要?我的信仰,主义?我的社会身份是什么等等?”回答这些问题正是在满足人的归属感。婚姻也常受归属感的驱使,明明知道对方不适合自己,但失去家的孤独恐惧使人屈从在不愉快的关系里。存在的焦虑是与生俱来,正如我们对危险的恐惧,是不被理性、逻辑能够解释。只要活着,由孤独引发的焦虑、彷徨、不可知、慌乱无处不在。

其实,不管人们怎么努力逃避孤独,孤独感却总在一生的每分每秒中陪伴着我们。如果一定要形容得话,孤独就是灵魂的影子,越是光亮的地方,影子也越深。

今天,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去世,他曾说:生命中的随性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信息快讯网

我们的文化如果积极认同人的害怕孤独属性,那么孤独感就像饥渴和性欲一样,可以自然地表露并得到合理的满足。因为,我们知道饥、渴、性欲正好是人类快乐的来源,认同它像认同人要穿衣吃饭一样,孤独感也能给人们带来人际社会无穷的愉悦和满足。从弗洛伊德开始,精神分析鼓励人从家庭(群体)分化来的实现个性独立,多少做了一些挑战孤独感的事。不过个性独立并不意味着害怕孤独的本性更移,只是把从属对象从家庭转移到事业、社会、爱情。社交恐惧的人可能是一种群居本性的自然漂移,但文化不停的强迫他们回到群体中,心理痛苦因此油然而生。如果社会高度认同独处的人,那么这样的一群正好是富于创造的、沉静的、自给自足的人。那么,孤独症或自闭症或抑郁症就要算是一种对孤独上瘾的人(一种调侃),在孤独中才感觉安全,情绪平和,适应。如果没有文化的干扰,在自然状态下,热衷于孤独体验也许是人独特的精神享受。但喜欢孤独对社会是一种否定,文化不想给人这样的权利。

孤独感是不能战胜的,更不能潜抑,最好处理孤独感的办法是觉知它的存在,并愿意和它共存。觉知孤独感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孤独刚刚冒头,人立即会去做一些事来“分心”,不让心智感觉到它的存在。真正可以与孤独共存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修士高僧,躲在深山,远离人类社会,清心寡欲,空泛肉身,直达开悟的境界。开悟正是突然悟出人的本性,不再为逃避孤独去做违心的事,这样的人是心灵的超越者。另一种就是《孤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那样的人,一个人被迫在孤岛上,当孤独袭来恐惧万分却无路可逃,慢慢的接纳了孤独感反倒变得无所不能起来。孤独是一种存在,不要逃避它,也不要妄言挑战它。

人能做到的只能是平心静气的觉知并接纳它,接纳它与生命并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因为害怕孤独而违心的去讨好某些文化、观念、团体、权利、金钱与关系,真正活出自我来。


在网友整理的李子勋经典名句中,他曾说:

——“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和喜欢自己。

——我们真的需要改变一下对待生命的态度,珍惜每一个当下,但不要轻易去评价曾经度过的时光,因为此一时,彼一时,今天去评价昨天从来都不是客观的。 相信所有的过去你都做了正确的选择,相信所有的今天你都在珍惜,还要相信所有的明天你都会竭尽全力去努力,那么你的生命就会一直是充实而愉悦的。

——当一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会后悔自己做过什么,因为做过就是生命的获得,他只会后悔那些该做而未曾去做的事情,因为已经没有机会再去获得了。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出自我。

愿李老师一路走好!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综合自网络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赌上生命去救生命!这位传奇拆弹专家立下的规矩让人动容……
说到“英伦特产”,只知道007、卷福、脸叔和汤老师,你就out了
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出“组合拳”,市委常委会今天通过这4个重要文件!
关注! 还原“老师罚站学生被抓进派出所”细节,涉事副所长被免职、调离公安系统
知名高中心理教师连办公室都没有,跟心理相关工作只占20%。如何让心理教师走到“幕前”
​蓝精灵搭着地铁又回来啦!首个进口博览会展商主题宣传列车今天发布
5000余名进博会志愿者今天进行上岗宣誓
进口博览会明星展品,价值2亿元的直升机AW189今天下午抵沪
家长把老师抓到派出所?还有提着刀去找老师的,要和老师聊聊物权法的……独生子女一代成了家长,比孩子还自我!
聚焦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丨歌剧《托斯卡》:上世纪初首演作品如何在今天唤醒人们?
学生因奔丧请假,老师说:死四个亲人,只能重修!学校回应了……
陈为人:用生命守卫中央文库的安全(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看了又看丨印度“嗝嗝老师”刷屏,让人又想起了14年前这部经典电影的温暖画面
日军空袭肆无忌惮!彭德怀苦思一计,挽救众多国军将士生命
出现精神心理问题,应该找心理医生还是精神科?
这位好玩的物理学家,一生至情至性:爱就爱了,你又何必在意别人怎么想?
美国终于对沙特启动制裁,但依然强调盟友的重要性
今天的C位属于他们!
8位院士集体发声:上海要打造生命科学领域的“AlphaGo”
暖闻 | 这位老师跪着讲课,背后原因令人动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孔迈隆教授: 不往田野去,就理解不了今天的中国
“上海时刻”今天揭幕!新民晚报重磅推出视频新平台
这个“最有资格预测互联网时代未来走向的人”今天在上海说了啥
“上海时刻”今天揭幕!新民晚报重磅推出视频新平台
从24岁到55岁!这位大学老师31年只讲课不评职称
致李子勋:生命如流星,感谢你来过!不必告别,只需传承
福原爱24年的成长历程:一个智慧的妈妈,抵得上千万个老师!戳痛中国家长的心
戳中笑点、泪点的《嗝嗝老师》:真正的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你的体育课是语文老师教的?上海探索“兼职教师制度”缓解体育教师紧缺
浦江创新论坛|2018“π指数”系列报告暨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发布
李咏曾演讲关于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会静静地等着
华师大心理咨询师:影响孩子学习的三大心理问题,全都与“老母亲”有关!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