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阅览室里报刊丟失损坏频频发生怎么办?管理措施精细化,工作人员要主动
读者周艺诚在常去的图书馆和街道阅览室发现,一些生活类保健类的杂志不是难觅踪迹,就是破损缺页很多。他呼吁应有的放矢地调整管理措施,服务监管更精细化。
我1999年退休以来,经常去市图书馆和所在街道的阅览室浏览报刊杂志。刚开始时,开架的各种报刊、杂志很多,可自由取阅,非常方便。但近年来,情况有了变化,取阅一些所谓的“热门”报纸时,常常找不到;杂志也是如此,我常年阅览的一些生活类、医药保健类杂志难觅踪影,有时找到了,打开一看,缺页甚多,令人心里不是滋味。这是个别阅览室的偶然现象,还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如果有一定的普遍性,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最近,我特意走访了几个图书馆和街道文化中心的阅览室,做了一番调查。
浦东新区浦兴街道文化中心阅览室里,开架的《每周广播电视节目》报因经常丢失,被专门收了起来,要看得向工作人员借阅,由于借阅时无需任何凭证,据工作人员说,也有人借阅后拿走不还的。在沪东街道文化中心阅览室,《上海老年报》、《作家文摘》时有丟失,我好几次想阅览都找不到。向管理人员反映,她们说,都被人拿走了,看都看不住,沒办法。在金杨街道阅览室,我发现工作人员时常缺岗不在现场(可能兼管电脑室),各种报刊杂乱无章地摊在桌上,谁想取走轻而易举,根本无人过问。上海图书馆的多媒体阅览室,起初全部报刊开架摆出任读者自由取阅,后来《新民晚报》、《每周广播电视节目》、《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等陆续被收起,需凭阅览证借阅。及至现在,《解放日报》、《报》、《劳动报》等不少报纸都进入凭证借阅的行列。工作人员说,你们感到不方便,我们也增添了不少麻烦,但报纸丢失太严重,实行凭证借阅,也是不得己而为之。由此可见,报刊缺失的情形在一些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的阅览室确实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投入了许多资金、场地,新建扩建了各级图书馆和街道文化中心的阅览室,并为其充实了许多报刊杂志,倾力打造文化社区,方便市民就近阅览报刊杂志。但上述情况的发生,使一些图书馆和街道文化中心的阅览室渐渐失去了对读者的吸引力:一来是想看的报刊找不到了;还有就是嫌向工作人员办借阅手续麻烦。如此一来,读者少了,这些送到市民家门口的文化资源就白白耗费了,政府丰富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初衷也打了折扣。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觉得主要还是在服务上需要再精细一点,并有的放矢地调整管理举措。比如,在众多街道阅览室中,均张贴有“每次取阅一份,阅后归位”的告示,但由于现场没有工作人员,收效甚微。我曾见到过有的读者一下子拿好几份报刊压在手下慢慢阅览,趁人不注意时将其中的报纸折起塞进口袋。而管理工作比较到位的如陆家觜图书馆,阅览室有两名工作人员,一个专管借还书,另一名负责巡视读者的阅览情况。有次我见到一位读者刚拿两份报纸还未落座,就被工作人员劝阻:“请您先拿一份,阅完再换吧!”另一份报当即被她收走归位。管理制度完善是基础,但现场工作人员盯得紧也不可或缺,在这种氛围下,一些读者就会更加知趣一点。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要督促公共图书馆和社区的阅览室加强室内监督、巡视工作,制止一人拿多份报刊的行为(这同时也是为了方便他人阅览);室内张贴阅览注意事项,强调“报刊、杂志不能带出室外”;实施进入阅览室领取读者卡,凭卡借阅“热门”报刊;安装监控摄像头,完善现场实况获取保存手段。
责任编辑:王胜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