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诺奖工作绝大多数都在30岁完成了,年轻科学家们何时开始独立工作

2018-10-31信息快讯网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诺奖工作绝大多数都在30岁完成了,年轻科学家们何时开始独立工作-信息快讯网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左)与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昨天继续举行。在主题论坛之二——生命科学与产业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并没有直接切入专业话题,转而呼吁对青年科学家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因为 “基础研究的科学家群体正在变老,其速度比社会老龄化更快!”

青年科学家究竟该依附于知名科学家,还是早日独立开展自己的研究?他们又该如何走上一条更顺畅的科研道路?基金评审对这一群体是否存在着偏见?论坛间隙,莱维特就这些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当年那群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学家已经老了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得主是一个“白发苍苍的群体”。很多人在年轻时候作出杰出贡献,一直到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才接到来自斯德哥尔摩的获奖电话。

因此,他们特别关注青年科学家群体。只有这个群体充满创新活力,做出超越前人的超凡工作,才能激发推动人类科学事业的真正原动力。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诺奖工作绝大多数都在30岁完成了,年轻科学家们何时开始独立工作-信息快讯网

然而,莱维特不无担心地指出,从1980年到2015年间,很多原先支持青年科学家的基金所支持的人群年龄日益偏大。 “我今年已经71岁了,所以我看65岁的人就觉得很年轻,我想这也是那些基金评审人的内心想法。”他说,当评审人的年纪越来越老,他们慢慢会忘记哪些是真正年轻的群体,他们习惯于接触那批曾经被他们看中的优秀 “年轻人”。

在美国,获得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有两类人:一类是临床医生,另一类则是基础研究者。两相比较,前者年龄构成要比后者年轻。然而,美国医学研究六七成的前沿推进,依靠的是基础研究者。

莱维特说,美国从1940年开始重视基础研究,五十年后开始迎来诺贝尔奖的获奖高峰。1980年,NIH对青年人的拨款支持达到了高峰,而现在,这一代人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对青年人才吸纳与培养的不足,其后果产生会有滞后,对于一个学科、一个国家而言,这将是十分严重的后果。他说,这也是为什么这群已经功成名就的老人,会组建起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更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并为他们提供一些指引与支持。

鼓励年轻科学家尽早独立,成为贡献科研思想的人

现在的年轻学者所遇到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做博士后研究的时间太长,独立开始科研的时间太晚,甚至有的到了40岁还无法独当一面。

莱维特一直鼓励自己的学生尽早独立开展科研: “我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尽快变得强大和独立,可以尽早实现自己的科研想法。”而他自己是在27岁开始独立开展科研的,早在25岁之前,作为他后来获奖成果的大部分实验就已经完成了。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诺奖工作绝大多数都在30岁完成了,年轻科学家们何时开始独立工作-信息快讯网

所以,他觉得,对于很多实验室主任而言,应该鼓励年轻人独立运作。现在,很多论文都让年轻人当第一作者,他认为这是有伤害性的,更应该鼓励他们成为通讯作者——成为科研中出思想的人。

“不过,不宜过早给年轻人各种头衔和职位。”莱维特觉得,一个人科研的黄金时间也就是从30岁到50岁,处在这一年龄段,应全力以赴地投身科研。

即使没有基金支持,也应努力实现自己的想法

对中国的青年学者,莱维特认为,出于文化传统的原因,他们总有些羞于犯错。可实际上,如果不犯错,就说明你不够努力,因为 “只有跑得快的人,才更容易跌倒”,同时“只有犯更多错,才能从错误中学到更多”。

可对于年轻人而言,倘若一时无法获得支持,该怎么办?不仅是莱维特,还有多位诺奖得主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即使没有得到基金支持,也应该想方设法实现自己的想法。

那么,在追寻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如果不断受挫,这样的年轻人还会受到基金支持吗?莱维特建议,在拥有足够实力挑战高难度科学问题之前,年轻学者还是应该从相对容易的课题入手,逐步 “滚雪球”, “毕竟,不断的成功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而且还能累积起口碑。就像一家银行,如果它从不赚钱,总是赔钱,怎能赢得投资人和客户的信任呢?”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诺奖工作绝大多数都在30岁完成了,年轻科学家们何时开始独立工作-信息快讯网

【记者手记】关注青年,是对全人类未来的忧虑

身处科学金字塔尖,以诺奖得主为代表的世界顶尖科学家们对于年轻人所寄予的厚望,从未像今天这般殷切过。迈克尔·莱维特的讲演在论坛上所激起的波浪与涟漪,几乎波及到了所有报告人。整整一天,几乎每一位报告人都会在讲演开始时,提到自己对青年人的期望。

在科研中,失败是常态,成功是运气。身处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投身到科学研究之中,尤其是与名利相隔甚远的基础研究领域。然而,基础科学和发现,是所有进步的源泉。这些发现都是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而不是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下完成的。它只能以好奇心来驱使。

呵护这宝贵的好奇心,呵护拥有好奇心的年轻科学家,就如同呵护曾经的自己。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说,当他还是学生时,至少有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影响着他。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诺奖工作绝大多数都在30岁完成了,年轻科学家们何时开始独立工作-信息快讯网

同时,世界顶尖科学家们的焦急,也是对全人类未来的忧虑。正如大多数诺奖得主所说,他们的获奖工作,绝大多数都在30岁左右就差不多完成了。如果基础研究后继乏人,那么当这一代人谢幕,短短几十年之后,支撑人类发展前行的科学动力就会面临枯竭的危险。

回到设立这个论坛的初衷,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 (WLA)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在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就指出,成立协会、举办论坛,就是希望通过这批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拉斯克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等在内的顶尖科学家们,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基础科研。WLA的原则中就包括在全世界范围倡导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以及对全球青年科学家的支持。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门槛上,正如罗杰·科恩伯格在演讲中提到的,中国现在应重点支持年轻科学家,应优先为自己的国家愿景和人民利益做更多事情, “这是中国成为全球科技发展主要参与者的最佳方式,或许也是唯一的方式”。

作者:许琦敏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唐闻佳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新奎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年会上指出: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全球经贸规则重构与中国经济“脱钩”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⑨| 金承志:我愿意看着它长寿,但却同时能够保持年轻
行走世界 | 遇见不一样的喀山
用理论照亮现实 照亮精神世界
80000多岁,590万公斤,世界最大最古老生物体正在死亡,罪魁祸首是……
一项有关小鼠的科学研究表明:爹锻炼,儿受益
重磅!全国高校6个前沿科学中心立项获批,沪上高校同济上榜!
8位院士集体发声:上海要打造生命科学领域的“AlphaGo”
什么叫顶尖人才?研究者:论文引用量在本学科排世界前1%
上海滴水湖论坛 | 本月29日起,37位世界顶尖科学家齐聚临港纵论全球前沿创新
脑科学学术界的大地震!《分子神经生物学》杂志同时撤回中国学者的13篇文章,涉及协和,北大及复旦大学等
55岁绝版奇人!他从最年轻讲师到最年长讲师:学院女教授都是他的学生
宇宙有边界?!科学家首次发现“宇宙墙”存在:拒绝任何物质进入
老物件里最年轻的风景——故宫志愿者的故事
张康阳出任国际米兰主席,成意甲豪门史上最年轻主席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今在滴水湖开幕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上海已成为全球科学家最希望工作的中国城市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26位诺奖得主、3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共同参与,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今天上午在临港开幕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诺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中国现在最应该支持全球的年轻人!
那些梦想的花儿 | 唐小为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第四位女性诺奖得主阿达·约纳特:女性科学家,能够顶半边天!
浦江创新论坛丨想发展好科研,一要成果转化、二要用钱留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席佩蒂传授管理顶尖科研机构秘诀
浦江创新论坛丨年轻人不熬夜才能产生创新!2004年诺奖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长维尔切克接受专访说
上海如何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世界级滨水区?
美育是一种刚需: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屠呦呦: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每一位地球人都息息相关
中国改革开放为世界发展提供机遇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临港启动首个世界顶尖科学家“WLA科学社区”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 “最强大脑”的预言:这六个方向可能涵盖人类的未来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⑯| 茅善玉:沪剧很年轻,有勇气求新求变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丨上海交大计算机系教授俞凯:科研经费支持应少些“风险意识”
《我和我的艺术节》之⑲|奚美娟:年轻人从全国各地飞过来看演出,就是影响力
年轻帅气的日本寺庙主持打败了专业设计师,拿下今年Good Design最终大奖!获奖背后的故事更叫人无比感怀
IG夺冠:年轻人不被理解的少年与现在,在此刻得到了正名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