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展区:未来的汽车将不仅仅是交通工具
本田公司将展示氢燃料电池汽车“Clarity”,使用便利性明显超过电动车。本报记者袁婧摄
零排放、零交通事故、远离对石油的依赖、远离交通堵塞、驾驶有趣而时尚……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汽车馆为人们呈现的2030年城市生活图景。八年之后,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很多愿景已经成为现实。除此之外,在进口博览会汽车展区,各大展商更想通过别具匠心的展车告诉我们,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无限可能。
喝氢排水、清洁环保使得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进口博览会,丰田、本田、现代等知名汽车企业都在各自展台高光展示最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
本田公司带来了氢燃料电池汽车“Clarity”(清晰),以及能够制造和供给氢能源的小型智能加氢站和氢电转换器。据了解,这款车仅需3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氢燃料填充,加氢时间和加油相当,使用便利性明显超过电动车。现代汽车展示的是新一代氢燃料电池汽车Nexo。此前,现代汽车已与清华大学工业开发研究院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成立“氢能基金”,投资氢能产业链上的创新企业。
作为首批与进口博览会签约的车企,沃尔沃这次带来了旗下所有主打的7款进口车型,其中新能源车型XC90三座版不久前刚在海外上市。它将原来副驾驶的位置设计成了后排的脚踏板,同时还配备代表沃尔沃最新科技成果的时速130公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带来更加舒适的驾乘体验。这次亮相也是这款车的中国首秀。
在沃尔沃汽车集团亚太区企业传播副总裁赵琴看来,很多人对汽车不仅有尺寸方面的需求,更希望在驾驶乘坐之余,创造一个放松的空间和专属的私密空间。而三座版本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进口博览会这个平台聆听来自各个领域和消费者的声音。”
未来,自动驾驶、互通互联和数字化技术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据悉,面向未来出行,宝马此次带来了配备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7系测试车,这也是其进行实际无人驾驶道路测试的最新原型车。而在福特展台,参观者有机会通过VR(虚拟现实)互动体验该公司在车辆互联通信技术领域的最新应用。
对消费者而言,自动驾驶可以解放人的双手和注意力。未来,朋友、家人之间搭载无人驾驶汽车时,可以充分享受车内欢乐时光。而对于诸如丰田等汽车厂商来说,他们的“野心”或许更大。他们研发的未来汽车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开放平台控制功能,合作商可以安装自己的自动驾驶子系统,就跟现在的智能手机安装App一样便捷,由此囊括人们的衣食住行。比如丰田汽车以一家人在“未来的一天”生活场景为故事线,表达对未来新能源及自由移动生活方式的畅想,以期为“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汽车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鸣
【展品扫描】
新电动车适用各类服务场景
丰田汽车展出的e-Palette Concept概念车,是应用了电动化、互联化、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的新一代电动汽车,适用于移动、物流、产品销售等各类服务场景,从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全新移动解决方案。未来丰田将与中国的滴滴公司就这款车开展合作,目前正在设计e-Palette在自动驾驶开发套件以及共享服务方面的应用。
e-Palette,准确地说,不是一款车,而是一个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纯电动底盘。它能与不同形式的车厢相结合,从而具备不同功能。在展台上的未来生活场景中,以e-Palette Concept衍生出来的移动咖啡店、移动小型医院、移动办公室等,为顾客提供Just In Time的各种移动服务,让出行更加智能便捷。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鸣
安全自动驾驶已经越来越近
通用汽车展示Cruise AV自动驾驶汽车的虚拟体验,这是全球首辆无需驾驶员、方向盘和踏板就能实现安全驾驶的可量产汽车,目前已在美国旧金山等地的公共道路环境进行测试,并计划于明年投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此外,搭载通用汽车“Super Cruise”超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凯迪拉克CT6旗舰车型也亮相进口博览会。它是业内首项能够在高速公路上真正释放驾驶员双手的驾驶辅助技术,为驾驶者带来安全、轻松、智能的崭新驾乘体验。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鸣
“科幻展品”会飞的汽车来了
由东方国际集团引进参展、斯洛伐克科技公司AeroMobil研发而成的“会飞的汽车”,融合近40项专利技术,是本届进口博览会最科幻的展品之一,这是它首次来到亚洲。Aeromobi l的动力来自一个具有数控单元的内燃机,额外动力和飞行高度能力来自最新的涡轮增压技术和系统。引擎重量相比传统的航天引擎有了大幅度降低,同时达到了现代飞行员和驾驶员对于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据介绍,这辆“会飞的汽车”可在3分钟内“变身”,从汽车运营状态切换到飞行模式,有机翼伸出,汽车模式最高时速160公里,飞行模式最高时速则可达360公里。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鸣
这款机械臂刷新了世界纪录
它轻巧地将自己的“手臂”提升至25毫米的高度,再稳稳地平移30厘米,再降至原来的高度,这一过程仅花费0.31秒,刷新了这一操作的全球最快速度。这是一款来自日本那智不二越公司的小型超速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速度快、精度高,是该公司机器人事业中心工程师吴华桐对它的精炼评价。为了向人们更清晰地展示这款机器人的“高分表现”,那智不二越在此前的供需对接会上特意通过两只机械手臂对准笔芯的方式来展现其同步性和精准度。据介绍,这款机器人主要用来搬运、组装,能够高速、精准地将目标搬运至指定地点。此外,设计团队还充分考虑了工业应用的实际需求。为了减少对机床设备的干扰,将原先的电缆外露设计更改为手腕内收纳电缆的设计。这样在一些狭小的生产空间内,机械手臂也能进行操作。
作者:本报记者 王嘉旖
工业智能穿戴设备国内首发
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这些智能穿戴设备未来不仅将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工业领域也将大有所为。霍尼韦尔将展示全新的免持可穿戴技术Sk i l l s&Sa f e t y智能穿戴设备,可帮助产业工人更加安全、可靠、高效地完成工厂内或外勤现场的任务。
该设备配备头戴式显示屏,不仅能按照语音指令显示实时数据、文档、工作流程及健康和安全信息,还能让现场工人实时连线远程专家。新技术采用免持移动计算、增强现实、工业物联网和移动软件等领域的最新技术,结合免持可穿戴计算机和霍尼韦尔的工作流解决方案,可为现场作业尤其是危险位置的现场作业提供支持。凭借该新技术解决方案,工人不仅能高效完成作业,还能学习到先进技能。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晓鸣
数字影像巨头绘制未来工厂
佳能在数字影像领域的技术早已家喻户晓,不少摄影“发烧友”都以拥有一台佳能影像设备为傲。在3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里,佳能将向人们展示它的更多可能性,包括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智能医疗、智慧互联办公、特殊介质打印、环保数码印刷、智能民生救援、影像产品等七大领域的丰富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国当前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从“制造”走向“智造”成为不少人思考的重要课题。对此,佳能给出的答案是——智能工厂。在未来的智能工厂时代,即使人们远在千里之外,也能清晰“看见”工厂内部的实时运作。佳能将在现场展示一款全高清网络摄像机和他们自主研发的两款软件——制造现场异常监控录像软件、制造现场图像处理软件。
作者:本报记者 王嘉旖
编辑:周辰
来源: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