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是在香格里拉酒店会见楼韬律师的。一见面。金庸先生与楼韬律师握手时就作自我介绍:“我也是学法律出身,我是学国际法的,初心是想当大法官,当律师也是我当时的选择。只是当时学法律当法官需要有资本,我当时没有钱,才去了报社当记者编辑。”一番话立马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金庸先生为楼韬律师题词
金庸先生关照我,书友会请法律顾问的手续要正规,要在书友会成立仪式上向楼韬律师颁发聘书。交谈间,金庸先生起身,在书桌旁当场为楼韬律师写下一幅赠言:主持正义,法不可苟,楼韬先生。金庸。
两天后,在金庸书友会成立仪式上,程序中增加了一项向金庸书友会法律顾问颁发聘书的内容,楼韬律师亲自从金庸先生手中接过聘书。
此后数年,金庸先生几次给我打电话,包括有人冒用金庸之名发表作品,有人用金庸小说中的书名、人名、武功名等用作商标注册,李延良诉金庸错字案,金庸先生都会让我请楼韬律师起草律师函向当事方交涉,或以书友会法律顾问身份接受媒体采访。楼韬先生均圆满完成了金庸先生交办的任务。那是后话。
7月25日下午,金庸先生的重头戏开演,他在杭州剧院与来自海内外的金庸迷见面。我们的《金庸茶馆》创刊号已经出版,入场观众人手一册,在金庸先生开讲前,大家津津有味地翻阅着这本杂志。
下午3点,我陪着金庸先生从主席台右侧通道进入主讲台,我请金庸先生在正中主讲人座位入座后,我也在主持席入座。主席台的左侧,新浪网的工作人员已经摆好阵势,他们已经线上线下连通,向海内外直播金庸先生的演讲,并将随时接入听众的问题;台下,我们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拿着话筒巡回在1800余位观众之间,可以随时把话筒交给听众与金庸先生对话。
全场鼓掌之后,我宣布活动开始。按照我们与金庸先生商定的议程,由金庸先生先开讲40分钟,然后由金庸先生与读者对话,可以场内提问,也可以连线提问。
▲本文作者万润龙主持本次活动(楼乘震摄)
金庸先生先向全体到场的读者表示感谢,“天气那么热,你们还要赶来,对不住大家!”然后开讲。他先从自己的历史观说起。讲了自己为什么要写一本金庸版的《中国通史》,讲民族融合观在自己小说中的呈现,讲自己之所以应聘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不是为了图名,而是为了求教于学者大家。
金庸先生说话的语速很快,加上独有的江浙口音,开讲大约10来分钟后,台下就有了窃窃私语的声音。这时,有观众通过工作人员递上纸条,希望直接与金庸先生对话。我把纸条递给金庸先生,金庸先生读了纸条上的内容,“有听众希望早点对话,我赞同。”
对话开始。
▲金庸先生在杭州剧院演讲(楼乘震摄)
金庸先生一改刚才演讲时语速较快、语音平缓的风格,他全神贯注地听完每一位提问者的提问,然后快速作答,之间几乎没有空隙,而且妙语连珠,谈笑风生,引得场内掌声笑声不断。
有读者问:金庸先生,您已经那么大的年纪,却冒着酷暑,来为这本《金庸茶馆》造势,何苦?
金庸先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全场笑声,掌声。
说到此行杭州的安排,金庸先生说到了即将开张的金庸茶馆:过去香港与朋友称我“查博士”,现在金庸茶馆一开,我成为名副其实的“茶博士”了。到时候我很乐意提一把茶壶,为客人沏茶,与朋友谈天说地,欢迎在座的各位到我的茶馆喝茶聊天,给我指出我小说中的错误。如此雅兴,岂不快哉!
读者:您近年一直在出售小说的版权,最近又办《金庸茶馆》杂志、拍金庸剧卡通片,您是否已经将“金庸”当做一项品牌或者产业来运作?
金庸先生:与“金庸”有关的企业运作,我都是被动的。拍电影、电视、改编京剧、拍动画片、做电脑游戏、翻译成外文、把人物画成卡通放上移动电话、设立金庸游乐场等,都是经营者向我提议要求授权。但是,我目前的兴趣是钻研学问,我不是经营企业享受生活的人。
读者:有媒体报道,在“20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评选中,您排名第二,仅次于鲁迅。您对这个排名满意吗?如果让您排名,您会怎么排?
金庸先生:读者喜欢我的小说,我很开心。但我有自知之明,我的小说不能与胡适先生、陈独秀先生的作品相比。
万先生事先已经向我提出要求,让我选出我心里的十位“文化偶像”,我已经选好,他们是:鲁迅、胡适、陈独秀、巴金、蔡元培、王国维、梅兰芳、齐白石、钱学森、马寅初。他们不仅对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有巨大的贡献,而且还体现了人格的伟大。他们都是我非常尊敬的人,如果只论个人喜爱,则我喜欢鲁迅、吴清源、梁漱溟、巴金、齐白石、沈从文、钱穆、裘盛戎、王国维、朱光潜……当然我尊敬的远不止这些。
▲金庸先生为读者签名(楼乘震摄)
读者:我已经看到过好几种版本的《金庸传》,最近杭州傅国涌又写了一部,您是否看过?这些传记您是否满意?您是否授权给他们写“传”?今天《金庸传》的作者傅国涌也在现场,您愿意与他对话吗?
金庸:所有的《金庸传》,包括以前出版的和最近出版的,都没有经过我的授权,傅国涌先生和香港的冷夏先生我几乎可以说不认识。他们的书我不认可,也不赞成你们去买。我也不愿意与《金庸传》的作者对话。
读者:您自己会写自传吗?会不会请别人给您写?
金庸先生:我这一生经历复杂,兴趣广泛,我不相信有人能充分了解我并写出一部有趣而真实的传记。我只是一个写武侠小说的人而已,写自传似乎没有资格。而且我自己的内心秘密,也不愿意与公众分享。我认识的人虽多,但也不方便公开谈论别人。
有读者继续追问:您会请别人为您写传吗,比如您身边的万先生?
金庸先生:万先生是我的朋友,我会不会请他写,要看我们的缘分。但至少现在没有这个打算。
读者:听说您正在撰写金庸版的《中国通史》,进展如何?
金庸先生:写中国通史确实是一件难事,但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目前的学问和见识还很不够,但正在努力之中,包括读书和思考。我现在每天要花10多个小时读书和写作。我想一部分一部分地写,写好一部分,先送呈有学问而见解开明的朋友们看,请他们提出指教,我会根据大家的指教修改,之后再发表。(未完待续)
作者:万润龙
编辑:蒋萍
责任编辑:国内报道中心审核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