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院面向社区市民提供非学历教育,教学内容包含数字化学习、非遗传承、环保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等。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专业培训也是社区学院和业余大学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像李娜这样的教师,课堂一半在校内、一半在街镇社区。
精准匹配社会需求
业余大学在很长时期内的功能,是为那些没能进入普通高校的成年人提供学历补偿教育。杨浦区业余大学成立于1958年,当时的名字叫上海市榆林区职工业余高等工业专科学校;1983年更名为上海市杨浦区业余大学,作为学历补偿教育机构的角色由此开始。
社会对于学历补偿教育的需求有起有落,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扩招以及整个社会学历教育资源的增长,不断挤压业余大学的办学空间。杨浦区业余大学走到建校60周年之际,对学校定位思考良多,在国家提倡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看到转型空间,作出不少调整。学历教育方面,开设社区管理与服务、老年服务与管理等顺应时势的新专业;非学历教育方面,精心设计社区教育项目,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社区工作者培训等等。
▲ 杨浦区业余大学教师杨瑛在“竞秀杨浦”技能节上指导学生制作手工包
事实证明,不少转型尝试正在精准匹配社会需求。比如社区工作相关专业,虽然很多全日制普通高校都有“竞品”,但事实上大家的生源群体全然不同。业余大学的学生多是在职在岗的成年人,比如石剑萍这样的居委干部或者“半路出家”的社区工作者,他们只能在业余时间读书,并且边学边用。社区工作对经验、阅历的看重程度并不亚于学历、技能,经过业大进修的“经验型”老居委,在适应性和竞争力上未必弱于普通高校科班毕业生。
作者:钱蓓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