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只为美观?生态保护请先听听动物们的想法
1358公顷绿地、人均绿化面积八平方公里,近年来上海在城市绿化建设上作出了突出成绩。不过要做到生态保护光有绿植可还不够。在今天举行的第四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名人讲坛圆桌会议上,专家指出,如何在生物多样性上下功夫或是未来上海城市生态保护可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作为世界级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崇明岛可先行先试,作出特色。
作为大自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没有多样性的植物也难有多样性的生态
说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科主任王天厚教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曾在两块绿地上做实验,一块绿地种植单一树种,看上去非常有序、美观,另一块绿地则种植了各类树种,高高低低、杂乱无序,景观上并不好看。三年后,那块“难看”的绿地引来的鸟类种数却是“好看”绿地的五倍。
“生态保护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其中包括了土壤、植物、空气、水等各类要素,其中植物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包志毅说。
眼下,像上海这类特大城市的城市绿化景观往往为了美观而忽视了种类,大量的行道树均是单一品种,就算在公园里能数出来的树种也并不很多。这其实是一种人本位思想,而真正的生态文明,却需要让人再退一退,自然再进一进。“以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以后是在公园里建城市。”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永红说,这里的公园指的是自然的大概念,为此,需要在城市建设中为生态发展预留空间,比如留些难看却高质量的淤泥地好让鸟儿觅食、种些多元化的树让更多的小动物来安家,“尤其在崇明这些生态保护区更应以动物需求为主要考量因素来规划发展。”胡永红说。
结合上海特色,城市与生态共生也并非不可行
至于引进哪些树种、如何引进,专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上海地下水位比较高,气候温和湿润,比较适宜种植水湿生植物。” 包志毅说,水湿生植物指的是那些能够在水分过剩环境中正常生长的木本植物,具有种类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多样、景观效果突出等特点,但目前关于水湿生木本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在全球都还比较欠缺。他建议可现在崇明岛建设水湿生木本植物研究基地,对此类植物的引种、生态功能等进行系统研究,进而逐步向全市推广,或可形成上海生态特色。
除了城市范围内的生态规划,微型的生态系统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生态保护不应仅仅存在于保护区、生态岛,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把绿色生态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来自南非的生态训练营总经理安东·拉塔根说,阳台、窗台、办公室、屋顶、建筑外墙都可以打造成微型城市生态,也许某一天,你就在窗台上的的花盆里看到了蝴蝶。“当有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其中,想想吧,我们的城市会变得多有意思!”安东·拉塔根说。
此外,与会专家们也认为应该让让青少年多去大自然看看。“在美国,我们发起了‘不把孩子关在家里’行动,如今,不少学校已经户外教育。”美国保尔森研究所保育金融与投资顾问埃里克·斯旺森建议道,上海的孩子也应该到多到崇明去感受大自然,也许他们长大后就能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作者:金婉霞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任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