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分站密布全市,平均反应时间13.8分钟!上海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2018-11-19信息快讯网

“救命”分站密布全市,平均反应时间13.8分钟!上海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信息快讯网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长宁区临空分站。

“‘120’救了我的命!”不久前经历“夜半惊魂”的王老伯如是感叹。原来,那天半夜,家住东安二村的他突然感觉喘不过气,家人赶紧拨打“120”。不到10分钟,徐汇滨江北急救分站救护车赶到,险情迅速获得缓解。

今天,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称:经连续三年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全市新增急救分站32个,徐汇滨江北急救分站是其中之一。

目前,全市急救分站总数已达164个,覆盖16个区;全市有救护车907辆,年出车81万次,平均反应时间13.8分钟。上海已构建全国规模最大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为市民密织一张坚实可靠的“生命安全救护网”。

科学规划,“布网”跟着城市人流一起“迁徙”

“天气转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120’又将迎来一波急救高峰。”在毗邻黄浦江的徐汇滨江北急救分站,顾晶医生告诉记者,她随时准备出车。

“这个急救分站是2016年首批‘市政府实施项目’之一。在这里,每天有一部24小时待命的急救车,一部往返邻近各大医院的转院车,以及一部用于康复出院专线‘962120’的非急救车。急救车的日班出车量每天约12-15车次,夜班也有7-8车次,有效缩短急救覆盖半径。”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负责人陈怡婕介绍。

伴随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上海院前急救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出台《关于深化本市院前急救体系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及5个配套实施意见(简称“1+5”文件),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做好顶层设计,健全急救网络,优化运行模式,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院前急救水平。

“救命”分站密布全市,平均反应时间13.8分钟!上海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信息快讯网

▲闵行区急救中心莘庄分站。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介绍,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是市级统筹、统一规划,包括统一指挥调度、统一管理考核、统一建设标准: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分站结合城市医疗卫生用地优先设置,合理确定院前急救服务设施网络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卫生设施专项规划。通过连续三年实施“市政府实事项目”,针对全市范围的急救“空白点”,持续加强急救网络布点。

“这片区域居民呼叫点较多,因为这里‘老公房’多,老年人居住密集,而且这里又是上海四大商圈之一,人流集中,对院前急救需求较大——杨浦五角场急救分站因此而建。”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东区分中心主任周振告诉记者,五角场急救分站每月急救车出车量达500车次,这个建设在“寸土寸金”区域的急救分站,得到周边居民的一致肯定。

信息化优化运行模式,为生命争取更多时间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介绍,预计至2020年,上海新建急救分站将达50个。在健全急救网络的同时,上海优化运行模式,进一步为急救“提速”——完善分类救护服务,在院前急救体系内部建立相对独立的非急救业务运营模式,为急救业务的分级救治腾出空间,提升急救服务效能。

今年4月,上海开通“962120”康复出院热线,截至目前服务约3万人次。

“我做急救医生20多年,亲身经历上海院前急救事业发展的巨大变化。”陈怡婕说,“从手写病历到电子病历,从听电话记录出车地址到GPS定位跟踪,乃至每一部车从接受任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每个节点都精确记录到秒……大数据时代,院前急救与时俱进。”

如今,通过加强院前急救基础设施、车辆装备、信息化等建设,“120”与全市多家三甲医院建立联动机制,探索将救护车上心电图等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同步传输至医院,实现院前院内智能化衔接,精确把握黄金救治时间,为更多生命争分夺秒。

“救命”分站密布全市,平均反应时间13.8分钟!上海建成全国规模最大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信息快讯网

▲奉贤区医疗急救中心海港分站。

年轻面孔越来越多!院前急救工作“有盼头”

强化、升级急救网络的同时,如何留住人也是一道题。

“记得2003年刚进单位时,觉得年轻同事好少,而现在,和我一样的医生越来越多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医生吴昕这样说。

因为纪实片《紧急救护120》,吴昕成了“网红”。不过,他更高兴的是院前急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理解和关注,“一方面,年轻急救医生培养越来越重视。青年医师培养计划、美国AHA(心脏协会)培训等都为我们的能力提升带来很大帮助;另一方面,通过绩效改革,我们的收入和医院医生的差距逐步缩小。”

目前,上海院前急救一线从业人员约2800名,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急救体系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介绍,上海实施人员分级分类科学管理,优化人员结构和配置标准,科学合理设置岗位等级,并建立符合院前急救工作特点的收入分配机制,体现“按业绩取酬、优绩优酬”,绩效工资分配与职务、职称脱钩。通过绩效调整,一线急救医师待遇水平明显提高。

“当我们这一代‘老急救人’退休后,希望有越来越多优秀新鲜血液加入。有一支稳定的急救队伍,才能让急救事业发展得更好。”姚明今年50岁了,对这份急救工作依然充满热情,他还建议,让“120”医生到医院里接受深度培训,让他们了解救治过程,这样对院前急救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据了解,上海稳步推进院前急救医师定向培养工作的同时,也正在健全院前院内联动的急救人才培养制度,完善临床医学院校教育与院前急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让急救力量可以源源不断。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表示,上海将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力争通过明后两年努力,达到“急救站点平均服务半径≤3.5公里、急救车辆数量每3万人1辆、急救平均反应时间≤12分钟”的目标,让上海院前急救实现“全国服务量最大、服务半径最短、反应时间最快”,有效保障这座特大型国际城市的安全运行。

作者:唐闻佳 宋琼芳

图: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供图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进博会医疗站设置完毕 提供健康资讯和医疗急救
21岁壮小伙吃一个月高糖分水果晚餐被送进ICU急救,差点挂了
上海公交即日起可刷支付宝坐车,同样享受换乘优惠
全球民众对进博会关注在会期达到顶峰,上海外经贸大学发布相关指数报告
邀请海内外化妆品行业巨头齐聚,上海东方美谷即将举办首届国际化妆品大会
回忆杀:短短半年时间霍金和斯坦·李相继离世,“谢耳朵”该有多伤心啊!
上海市公安局发布2018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交通管制通告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丨改革开放40年上海走过的辉煌历程尽在他们的画幅间
从福建到新疆跨越对角线的医疗支援
中山医院前院长:一天到底刷牙几次?牙不好为啥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压
全市劣V类河道数降至1.1万条左右,今年整治任务提前达标
哪户居民家煤气忘关,“智慧大脑”第一时间侦察
文汇深呼吸 | 进博会之后,上海切入“全球艺术品交易时间”
寒冬将近,他们这样提升医疗温度:从关注患者“疾病”到“疾苦”
关注世界早产儿日 | 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早产儿出生,除了医疗照护,早产儿父母同样大有可为
学校中教师静下来的时间很少,中国教育家叶澜倡导老师也应减负
习主席的巴新时间 | 南太吹来中国风
TVB生日想说快乐不容易,曾经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你,如今为日此唏嘘?
1600年前孙权筑起的石头城到底在哪?南京一块“石头”城砖道出铁证
有害减肥产品、含瘦肉精牛肉、假阿胶,上海检察机关今天提起三起食药品公益诉讼
上海无牌无证电动车年底“清零”,将建共享单车骑行人黑名单
我的上海户口落空了,用人单位违约被判赔5万元
官兵有了“私人律师”上海法律服务走进军营
想去全国前十强的上海医院工作吗?沪上各级医院本周末近万岗位——等你!
5G、AR都有了,联通的医疗云服务竟然这样玩
牢记两个“120”,关键时刻能救命!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正式发布
本市能提供2-3岁幼儿托育服务只占总数的8%左右,全市16个区中, 8个区没有开设托儿所,入托难如何解决?
家门口享受中医“非遗”,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已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习近平的马尼拉时间 | 抓住今天!中菲关系更上层楼
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大数据发布,第一时间“数读”亚洲演艺之都!
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迎来“期中考”,反映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指标不断跃升
多重演绎“时间反演”,走进2018李政道科艺大奖赛的时间长河
让百姓家门口医疗服务不输三甲医院
火爆餐馆变身急救分站,15条生命成功复苏!上海打造“大急救”为抢救生命争取更多时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