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没有感受力作为基础,新媒体艺术将流于浅薄

2018-11-21信息快讯网

专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没有感受力作为基础,新媒体艺术将流于浅薄-信息快讯网

许江创作的葵园背后,有着生命之重,关乎一代人的精神守望

“今天的艺术创作,我认为面临这样三组矛盾:一是全球化与本土关怀之间的矛盾;二是传统艺术样式和新技术艺术之间的矛盾;三是严肃的人文关怀与市场、商业潮流之间的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今天的艺术创作者才能走得更远。”

——许江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作为中国表现绘画的领军人物,许江应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等国际大展,并荣获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佳作奖、“鲁迅艺术奖”等重要奖项。近年创作“葵园”系列,在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个展,其作品被多家国际美术馆收藏。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者,许江倡导创建了上海双年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中国油画双年展等中国多个重要的国际学术展事。

嘉宾:许江|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采访:范昕|本报记者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的艺术创作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径?当艺术+科技渐成时下艺术创作的潮流,有什么是艺术创作者需要守住的初心?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从事艺术创作,需要不断“打开”

报:1978年赶上恢复高考、进入浙江美术学院读书的你,可以说恰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在你看来,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美术创作以及美术教育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许江:40年前,国门打开,我刚入浙美(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读书,我们学校买了一批外国艺术图书,放在橱窗里展示,每天翻阅展示一页。那个时候,我们每天都在翘首盼望,下一页会是什么?就是从那些书里,我们认识了西方两百多年的现代艺术发展史,并很快被推到革新的漫漫长途中。渐渐地,校园里涌动起一股实验艺术的热潮,有了一些另类、多元的追求。1985年,保加利亚壁挂艺术家万曼的工作室、老校友赵无极的讲习班等很多新鲜事物在学校出现,打开了大家的视野。1990年代初,我们引进了盛行于欧洲的具象表现绘画的理论,开始了综合艺术的探索。新世纪之初,我们建立了新媒体艺术工作室和建筑工作室,率先在全世界进行实践类理论的博士培养。

专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没有感受力作为基础,新媒体艺术将流于浅薄-信息快讯网

《醉盘》 布面油画 200cm×156cm 2017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内几乎所有美术院校都在走这样一条路,一条艺术学学科自主体系的建设建构之路。中国艺术要发展,不能走西方的老路,而仅仅把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拿出来也不行。所以,我们一手要向西方学,学它优秀的东西,一手要向我们的传统学,结合根源的东西,然后立足中国当代火热的生活,来建构一种自主体系。这样的体系我们还在建构当中,但我们抓住了中国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的良好机遇。对于中国艺术教育的当代发展,我认为主体结构是成功的。这与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人的成长密切相连。

报:“像工匠一样劳作,像哲人一样思考”,这是你和学生们常常强调的话。为什么这么说呢?

许江:做艺术的是手艺人,首先要有技术,没有手上的功夫做不了东西,但只满足于手也远远不够,还要读书养心。

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学时每个新生都会收到学校准备的定制“入学礼”——两支毛笔以及一本智永书真草千字文。这不是让他们人人成为书法家,而是让他们通过书写毛笔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虚实、疾徐、轻重,进而了解中国人由来已久的精神,中国文化的内涵。这种艺术手法的练习,也将使他们具有一种语言的基础,这种语言的基础就叫做感受力。有了内在的感受力,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专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没有感受力作为基础,新媒体艺术将流于浅薄-信息快讯网

美院的学生们还需要把自己的世界打开,多尝试不同的领域,不断接受新的东西、不太熟悉的东西。从容不迫,心胸开阔,做到这些就很好。

深究艺术语言,以不变应万变

报:今天的艺术创作环境相比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可以运用的创作手段更多了,面对的市场诱惑也更多了。那么,今天的艺术创作者们需要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许江:今天的艺术创作,我认为面临这样三组矛盾。一是全球化与本土关怀之间的矛盾;二是传统艺术样式和新技术艺术之间的矛盾;三是严肃的人文关怀与市场、商业潮流之间的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今天的艺术创作者才能走得更远。

专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没有感受力作为基础,新媒体艺术将流于浅薄-信息快讯网


《葵园肖像》局部 纸面水彩 2018

对于第一组矛盾,我们要把握好全球化的大趋势,既不要封闭自己,也不要忘了脚踏实地。即便是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年轻人,也一定要扎根大地,到生活中去,到一线去,去了解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扎根不是一日一换,图个新鲜,浮光掠影,而是持之以恒的深扎。了解生活、深扎社会的过程,也是锤炼自己的过程。

至于第二组矛盾,我认为无论传统技术媒体还是新技术媒体,艺术创作者都不要排斥。今天,蓬勃发展的新技术媒介让人无法忽视,未来有着无限前景,年轻一代尤其喜欢以这样的方式从事艺术创作,但如何把它用好值得深思。即便是人工智能,它的背后仍然是人。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传统艺术媒体赋予了我们很好的感受力,没有这样的感受力作为基础,你的新媒体艺术会做得很浅薄、琐碎。

而解决第三组矛盾,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艺术语言的研究,不要让市场牵着鼻子走,但又不能无视市场。艺术的语言太重要了,只有掌握了它,才能把自己的肉身之感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看到时下有人把中国画用羽毛来贴,看上去很新,其实这是把中国精神给糟蹋了。中国画真正伟大的地方在于,用一杆毛笔就能力透纸背,把人的坚强、博大表现出来。而油画的核心则是触感、触味,让人渴望用手去触摸它、感受它。对于国画、油画等艺术各自不同于其它绘画的语言特性,艺术创作者们需要不断研究、精进。


作者:范昕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高初:中国战时摄影,“燃起一股热力”
这一次,许江带我们走近一张张葵盘,那是一代人鲜活的面庞
京华风景线|九大美院优秀作品亮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巡礼① | 在“买全球、卖全球”中“汇全球、惠全球”
“艺术天空”圆满收官,200万人次享109场演出
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平均为7/10万人,在上海的发病率高达15/10万,发现晚为主因之一
慎海雄在《人民日报》撰文:加强传统文艺节目创新,让世界更好地倾听中国
巴新:中国抗疟团队 守护巴新人健康
【中国那些事儿】“双十一”销售额再破纪录!外媒:中国市场内需广阔 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金融+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参评踊跃,2018“沪上金融家”评选启动媒体评审会
为何艺术品传承往往止于三代?既懂金融又懂艺术的人才太稀缺
文汇深呼吸 | 进博会之后,上海切入“全球艺术品交易时间”
刚刚把作品拍卖出天价的“最贵在世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深受中国传统绘画影响
“哭声免疫训练法”“多媒体婴儿”……这些曾风靡一时的“科学育儿法”却是在害孩子,你也在用吗?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唱着信天游与花儿的王贵与李香香,就是西北地区的“李雷与韩梅梅”
习近平在文莱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美国中文媒体《侨报》董事长遭枪击身亡,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发表声明
文莱工商媒体人士:习主席的署名文章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
把乡村建成露天美术馆,只为让世人看到田园牧歌?
土耳其外长:请求联合国主持调查卡舒吉被害案
那种与物质享受不相干的清贵之气 | 戴扬本
人类何时走出太阳系?数学家夏志宏:做科学不能太功利,但中国教育过分重视知识和技巧了
桂风壮韵 情动京城(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广西文化艺术展览展演活动侧记
广西文化艺术展览展演(北京)活动综述
40年·见证:科学规划 引领中国公路历史性跨越
《速度与激情7》导演新片给中国观众大开便门,比北美提前两周上映
文汇记忆 | 这个中国人破译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密电,可惜罗斯福不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底蕴
京华风景线| “法古禅心——纪念李苦禅诞辰120周年艺术展”亮相国家博物馆
五光十色的海外艺术展之外,这些根植于传统的中国本土艺术展同样值得关注
西方媒体“政治化”国际刑警组织主席选举,掀起与俄罗斯的又一场“舆论战”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传统地方戏剧与当代审美在这里汇聚交融
一个广邀公众解谜的展览,入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40年快速发展是个传奇!非洲媒体:中国是学习的好榜样
【中国那些事儿】购物、度假、留学!美国资深媒体人的观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热情不减
“师坛锦瑟”美术展在沪揭幕 汇集全国近50所美院逾500件教师作品
【中国梦实践者】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用雕塑作品讲好新时代的追梦中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