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统的特色诊疗不能丢,应传承有序,孕育孵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城市医疗的“第一级卫士”,承担着医疗服务分层诊疗中的初级卫生保障,是卫生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然而,尽管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建设都在推进,但管理服务却各自为政,尚未形成医疗质量、医保执行、内部质控、人事编制制度、药品、财务制度等一整套管理体系的统一。社区卫生中心建设的基本模式脱胎于当年的地段医院,有其传统特色和传承,但不从管理服务上形成统一模式,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前景。为此建议:
一、推进岗位设置和配置统一,制订统一的考核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根据服务范围和服务居民人数,测算统一的岗位设置和配置标准, 按医改要求适当增加人数紧凑的中心职工编制数,缓解社区服务卫技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同时,根据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实际需求,统一调整各中心职工编制结构,适当保证中高级职称编制比例。
二、制订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控标准。
目前,很多社区卫生中心采用的质控标准大多套用二、三甲医院指标考核标准,而其诊疗服务与大医院有较大差别。应探索制定一套真正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控标准进行推广,以此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工作动力。质量控制评价进行统一管理后,各中心的得分或排名更具有横向可比性,可以发现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三、鼓励各中心探索特色诊疗,创立品牌。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传统中医品牌在转为公有后沉淀在当初一些地段医院,医院形式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名家传承并没有阻断,反而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如外滩社区卫生中心的“楚氏伤科”,高行社区卫生中心的“胡氏妇科”,北蔡社区卫生中心的“顾氏喉科”,江宁社区卫生中心的“施氏伤科”等等。因此,在构建社区卫生中心统一管理模式的同时,不能抹杀其个性化服务和特色诊疗品牌的孕育孵化,要利用政策杠杆出台鼓励方案,使这些特色诊疗传承有序,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王胜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