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患者手术前突发心衰,葛均波院士团队上演“生死时速”
85岁李老伯准备接受心脏手术,却在刚进手术室时突发急性左心衰竭,原本的择期手术变成了与死神较量的生死时速。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团队完成一例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术,成功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11月27日,家人陪着李老伯再次来到中山医院心导管室复查,想起两周前的遭遇,李老伯唏嘘不已,一个劲对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及其率领的心脏团队表示感谢:“没有你们,我真的过不了这一关。”
李老伯十年前被确诊为冠心病,但因害怕支架植入手术及术后副作用,一直拒绝冠脉造影检查。今年年初,他的症状较前加重了,反复发作胸闷、心前区绞痛,无奈之下到中山医院就诊。造影的结果让李老伯再没了不手术的侥幸心理:三支血管严重狭窄伴钙化,左主干也有严重的狭窄。
病情发展很快,李老伯在造影后第二天出现了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的情况。经几天的抢救,他的心衰虽得到了纠正,但需要药物一直维持治疗才能缓解症状。
经会诊,葛均波院士团队专家认为李老伯虽然病情危重且复杂,但仍有介入治疗的机会,可予旋磨治疗——尽管旋磨手术过程中,患者极有可能出现室颤、急性左心衰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如若保守治疗,不尽早改善心肌缺血,患者心衰将无法彻底纠正,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专家们在反复评估患者冠脉病变及全身情况后,决定在ECMO及IABP(主动脉脉内球囊反博)支持下行冠状动脉旋磨及支架术。
ECMO是一种体外循环技术,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的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再注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部分替代心肺功能的作用。IABP则起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氧耗、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两者共同应用可增加冠状动脉旋磨术中患者的安全性,李老的手术如果没有ECMO及IABP的辅助,单纯进行旋磨术及支架手术风险非常大,术中极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风险。
11月13日手术当天,李老伯刚进入导管室,却再次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情况危急,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怎么办?是先行抢救姑息治疗,还是立刻手术与死神一搏?主刀医生马剑英副主任医师当机立断,决定立即开始既定治疗。在导管室进行全麻后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心外科林熠主治医师迅速分离股动静脉,体外循环李欣主任医师快速建立ECMO,之后穿刺左侧股动脉放置IABP,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进行支架手术。
手术团队首先开通患者右冠状动脉并植入支架,然后左冠状动脉进行了旋磨术,旋磨成功后植入三枚支架;最后开通患者的左主干及另外两根血管,完成了患者的全血运重建治疗。
整个手术过程中李老伯生命体征稳定,没有出现室颤等并发症。术后即刻撤除ECMO,转入监护室观察3小时后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翌日他的症状明显改善,术后2天拔除IABP,第5天患者顺利出院。
术后,患者恢复非常好,术前稍微活动后就不舒服的情况再也没有发作。
本月公布的复旦版《2017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上,葛均波院士率领的中山医院心内科团队位列全国第二名。该病例的开展标志着中山医院心内科介入治疗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开创了内外科协作、ECMO辅助高危冠脉介入治疗的先例,今后可为更多的高危患者解决疾苦。
作者:唐闻佳
图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提供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