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城市能流浪,世界将会变成怎样?
近日,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荣誉教授、美国城市历史研究权威专家卡尔?阿博特的新书《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发布会。卡尔·阿博特教授认为,科技的发展会在未来产生许多不可想象的新型都市,不过相较于科学技术而言,社会关系和社区凝聚力对人在城市中的生活舒适度更重要。
上海是思考城市未来的地方,很可能将代表21世纪的城市
卡尔·阿博特教授从事城市研究与规划工作已达五十年之久,走访过美国几乎所有城市,撰写了一系列探索美国大都市的著作。《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是卡尔·阿博特的最新力作。这是一部融合城市学与文学智慧和成果的作品,深入探究了E. M. 福斯特、艾萨克·阿西莫夫、金·斯坦利·罗宾逊和柴纳·米耶维等科幻小说作家笔下虚构出来的城市,也对出现在不同时代电视节目和电影里的科幻城市进行了批判性讨论,从《大都会》到《银翼杀手》和《绿色食品》,再到《饥饿游戏》,不一而足。借助这些科幻城市,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日益扩大的城市社会的面貌,并对一种充满活力与恢复力的城市未来加以展望:气候模式改变、海平面上升、可用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彻底改变城市环境;科学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地外城市的梦幻图景。
在为中国读者介绍这本书时,卡尔·阿博特提到,20世纪的大部分科幻小说都来源于英国和美国的作家与电影,但近年来其他一些国家的同行同样受到赞誉,例如法国、波兰、古巴和印度。中国也已脱颖而出,成为科幻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力量,这也许与中国空间探索计划的发展是并行的。
说到《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这本书的缘起,阿博特教授提到,他的学术领域是城市史和城市规划,他从事了五十年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而自从六十年前邂逅罗伯特·海因莱因写给青少年的科幻小说以来,他就一直在读科幻小说。他的两种兴趣互相碰撞,就有了这本书的问世。当然,这本书创作缘由的基本逻辑还有更多。“首先我们知道,人类的未来是一个城市未来。十多年前,全世界已经有超过50%的人类是城市人口,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每个国家最终都会有75%到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就像英国和美国这样的老牌工业国家一样。我相信中国现在也已经接近60%。第二,科幻小说应该是关于未来的,或者至少应该关注未来几十年或几个世纪内,城市是如何成长和变化的。”
▲1927年电影《大都会》中想象的未来都市
▲1982年电影《银翼杀手》中的未来都市
卡尔·阿博特还生动地阐述了写作思路和书的内容结构。“我围绕着某些主题组织了这本书,这些主题取材于我们对未来二十年到两千年中城市的想象。有一章是关于新科技的,它将在很多方面改变城市,从超高速列车到人工智能,甚至可能会让建立覆盖整个星球的城市具有可能性。有一章是讲述‘穹顶城市’的,如果我们要在月球或火星上,或者在海洋之下以及其他类似的地方建设城市,这种不具备可呼吸空气的背景的设定,就会提出关于维续城市存在的情感环境的问题,也会提出过多依赖技术的危险的问题。还有一章是关于‘分布式城市’的,它类似于分布式计算系统,城市由一组各自独立的部分组成,各部分具有独特的功能,物理上是分开的,但是通过通信联系在一起。我不确定电视剧《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在中国是否流行,里面的‘舰队’是一个有效的分布式城市。最后几章突出强调了相较于技术而言,社会关系和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将城市建设得极尽闪耀又奇特,但是它们不会成为生活的好地方,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不那么积极。”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中,人类几乎被人工智能灭绝,幸存下来的少数人类生存在老式的太空船里在宇宙中逃亡
最后,阿博特教授表达了他对科幻小说与城市关系的总体看法:科幻小说试图探索人类社会中心组织系统下人类社会城市的未来,因此科幻小说应该涉及未来城市的生活。此外,他也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寄予厚望:如果伦敦是代表19世纪城市发展的城市,纽约是代表20世纪的城市,那么上海是思考城市未来的好地方。很可能上海将代表21世纪的城市。
如果一座城市能够移动会怎样?
译者严春松则谈到许多翻译过程中的趣事和这本书带给自己的启发。
“科幻小说是关于未来的,
人类未来是属于城市的,
因此,科幻小说应当是关于城市未来的。”
这个三段论吸引了严春松。但是说到翻译,他有点担心由于自己很少接触科幻小说,或许没有足够的热情去做这件事。但是当严春松在第一章读到摩天大楼城市时,他的兴趣就被激发了,开始期待对未来城市的了解越来越多,甚至还学习了摩天大楼的历史,以及从横向到纵向的审美转变。高度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壮举,这对他来说是新的和有趣的。
然后是‘城市单体’,即‘单栋城市’(urban monads or urbmons)。每一个城市单体都有一千层高,每四十层分为一个城市,里面的人从不外出。从顶层的管理者到底层的维修工,这些城市都是按人们的地位排序的。
▲即将在国内上映的电影《掠食城市》中,城市可以移动并且相互吞噬
在第二章中,城市本身就成为巨型机器,包括空间站城市、海底城市等。第三章更加有趣: 假如一个城市能够移动呢……与冷静的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不同,科幻作者能够想象会飞、会走、会爬、会滚、会蠕动、会漂浮的城市……城市为什么一定要迁移?当一座城市迁离时,它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链接:一部未来城市的百科全书
《未来之城:科幻小说中的城市》虽以“科幻小说中的城市”为题,但在所涉及的大量科幻小说外,还包含众多科幻题材的影视剧、漫画、动画、设计、建筑等。一些众所熟知的作家、作品常常被作为某类主题深刻剖析,但知名度略逊一筹的作品也有广泛提及,以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各种科幻城市的特征。这些小说时间跨度很大,最早的可至18、19世纪甚至更早,最近的可至近几年国外最新的出版物。对于科幻爱好者和专研者而言,这本书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卡尔·阿博特从物理(城市的外在形式、功能)和社会(城市的内在社会、文化系统)两个角度,将科幻城市分门别类进行探究。既结合城市学、社会学、历史学诸多学科的丰富理论,也结合世界范围内城市发展的实践经验,其中不乏阿博特教授自己的独特见解,对城市学的研究同样是可资借鉴的。
▲发布会现场
发布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屠启宇副所长主持,厦门大学王旭教授作总结评论。王旭教授是卡尔·阿博特另一部著作《大都市边疆:当代美国西部大城市》的译者。
作者:卫中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王磊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