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承担嫦娥四号任务之后,每次看到月亮就有不一样的感觉
上海航天嫦娥四号研制团队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探月梦,带着对月亮美好的憧憬,探索这个距离地球40万公里的地外天体,从而不断向深空探索。嫦娥四号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张玉花告诉记者,自从承担了探月的任务,每次看到月亮就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月亮成了大家实现报国之志、展示中国航天实力的平台。
2008年,我国探月工程二期正式立项,上海航天在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任务中争取到了五个半分系统的研制任务,分别为:月球车移动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综合电子分系统移动/机构控制与驱动组件,以及着陆器一次电源分系统,实现了探月工程零的突破。张玉花从钻研17年的载人航天领域转向陌生的探月工程,担任副总设计师、副总指挥,开启了嫦娥团队的探月之旅。
相较嫦娥三号着陆的月球正面,此次嫦娥四号着陆的月背环境更复杂、地貌状况更严苛,任何再细致的先期准备都不为过。因此,各分系统工作面临更多、更细、更严的各项质量要求,研制进度紧、产保要求高就成了工作时的常态。
巡视器体积虽然不大,但光移动分系统相关就有电机十余台,轴承18类176个,密封圈13类上百个,驱动机构、摆臂机构、差动机构十余个。为了确保这些外协产品的质量和进度,跟产工作必不可少。从此出差就成了队员们的家常便饭,凌晨的街道、深夜的火车站,对他们都已不再陌生,就像他们常说的“工作时不是在外协单位,多半就是在去外协单位的路上。”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虽然811所早早就完成了电源控制器产品研制,但为比对月背面任务新的技术要求和应对产品长期贮藏的任务需求,近百项复查、测试工作一项都不能少,一刻都不能松懈。有时,往往一次专项测试就要完成近百种情况的试验,白天黑夜连续近40多个小时不间断。特别是进场前测试等测试阶段,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金波成了“奔波”,在上海和北京之间来回辗转。
作为移动系统主任设计师的刘殿富参与了嫦娥三号、四号移动分系统的设计和研制的工作。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产品经历不断地改进,大大小小的试验测试更是不计其数,但每一次他都认真记录测试结果。
804所测控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汪莹被誉为“放风筝的嫦娥”,她负责的巡视器测控数传分系统在月球表面着陆探测期间承担着巡视器与中继星之间的遥控和数据传输,以及与着陆器之间的频段遥测、数据传输任务,对于此次任务的影响不可小觑。
在巡视器主结构生产过程中,为了争取顶板热控效果和质量的完美,结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武带领队员对库房中的200多张铝蒙皮毛配件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力求不留一丝瑕疵上型号。
那段时间里,队员罗小桃因长期在北京出差,在办公室出现时,会被人同事戏称“又到上海来出差了”。杨晓青作为团队中的女性,干起工作的劲头一点不输其他同志。嫦娥四号发射阶段,工作周期长、任务重,3个月的发射场工作、3个月的飞控工作均需要他全程参与,为了不影响工作,队员尹宇磊主动推迟了婚期。
作者:张晓鸣
编辑:张懿
责任编辑: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