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历史 共铸和平”系列新书首发 5套12本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中日关系的新书与读者见面

2018-12-09信息快讯网

“不忘历史 共铸和平”系列新书首发 5套12本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中日关系的新书与读者见面-信息快讯网

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在即,12月9日上午,“不忘历史 共铸和平——2018年系列图书首发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此次首发式上,共计有5套12本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中日关系的书籍新鲜出炉,与读者见面。

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的有关领导,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相关馆领导,出版社、图书作者、编辑,以及部分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专家出席新书首发式。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代表林伯耀,紫金草合唱团负责人大门高子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首发式。

新书首发式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介绍了由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推出的《和平之旅——东瀛友人口述史》、《南京大屠杀史实展》、《无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藏品图集》三本新书。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自1985年纪念馆建成以来,在构筑正确的历史认知、探寻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有一大批并肩同行的真诚伙伴,他们心怀正义,克服种种困难,为延续历史记忆、传播和平理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把这段难忘的经历告诉更多的人,自2017年12月以来,纪念馆陆续从日本邀请友人来南京接受访谈,形成了一批影像资料。本书选取了林伯耀、松冈环、秋本芳昭、铃木俊夫、大门高子、吉田裕、吉见义明、大东仁、平山良平、宫内阳子10位嘉宾的口述内容,予以整理出版。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讲述各自与南京大屠杀历史和纪念馆的渊源,记录了三十余载心路历程,也见证了中日民间交流的曲折发展。

新书《南京大屠杀史实展》根据纪念馆2017年改陈布展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精选了200余幅历史照片、展陈场景照片和文物照片,配以二维码收听、收看相关音频、视频,并采用全彩印刷方式编辑出版展陈图集,以全面展现改陈后的展览。这本书便于携带,让观众在参观完后,可以把展览“带回家”,以此更好地传播历史记忆与和平理念。

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无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藏品图集》,精选了纪念馆馆藏近70件(套)珍贵文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观众介绍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该书分七个章节,通过馆藏文物叙述南京大屠杀历史。这本图集恰如书名,用“无声”的藏品,诉说“有声”的历史,用藏品背后的故事讲述有血有肉的史实。

首发式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戚如高介绍了 由该馆和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南京保卫战档案》丛书。该书一套8本,共分五个部分,基本囊括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中所有关于南京保卫战的档案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展示档案原貌,为学者专家研究南京保卫战提供了更全面的资料依据。

该书亮点与特色有两个:一是关于南京防御计划拟订和防御工事构筑方面的档案,涵盖时间和空间跨度最大化,既有全面性,又有延续性,内容详尽丰富,大部分属于首次公布;二是军事长官之间的来往电文,绝大部分从淞沪会战档案卷宗中搜集而来,也是最新发布,是对已公布史料的极大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布的新书中,《探寻中日和解之旅》一书由英国人巴兹尔·斯考特和日本人葛西实合作完成。巴兹尔•斯考特在现场介绍,他和另一位作者葛西实都在中国度过童年,亲身经历了二战的苦难历史,都对中国怀有特殊而深厚的感情。因缘际会,两人相逢于印度,共同的经历促使他们写下这段历史记忆。

林伯耀和大门高子分别在新书首发式上发言。

首发式尾声,江苏省和南京市委宣传部的与会领导向林伯耀和大门高子赠送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平之旅”印章,以及《和平之旅——东瀛友人口述史》一书。省市宣传部与会领导、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以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戚如高还一同向在场的学生代表和图书馆代表赠书。

相关图书简介:

《南京保卫战档案》丛书

《南京保卫战档案》,一套八册,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资助,南京出版社出版,所有档案资料均来源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本书共分五个部分,分别为(一)首都防卫计划拟议缘起及防御工事初步构筑有关文件,(二)防御阵地工事加筑及兵力配备有关文件,(三)首都机关战时迁移及城市防空有关文件,(四)军事长官发布作战命令及报告战况文电,(五)第三第七战区和首都卫戍部队战斗详报及史稿。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南京城防计划的历年拟订及修改。包括1931年的防卫首都配备计划案,1932年的南京警备计划,1934年的南京防守计划、首都附近警备计划案、南京临时防空计划、南京方面防御方案、对敌袭击首都之防御要领、首都警卫准备工作报告书、首都上下游渡河准备计划、南京附近之河流江口封锁计划。1935年的首都要塞计划、苏浙沿海要地及宁镇澄水中防御计划。1936年的长江阻塞计划、江防计划纲领。

二、防御阵地工事逐年构筑情形,包括军事委员会限期完成各地工事的训令,参谋本部成立工程处及各临时工区,防御阵地工事查勘报告,工程进度与验收、工事移交与接收等有关文件。按照地域,划分为:

1、南京城区及东南部主阵地、复廓阵地的工事构筑。内容包括划分首都城防警备地区,修葺城墙,修筑南京高地紫金山、狮子山、富贵山等处工事,建筑虎踞关弹药室,改造城郊道路网,修筑城内外地下室,增设各处地下室通信设备及军用电话网;南京城区及东南部主阵地的工程实施巡察报告,首都上下游长江沿岸渡河点设备侦察报告,以及建造浮码头船、趸船、浮桥等渡河准备事项有关文件。

2、京沪沿线防御阵地的工事构筑。内容包括常福区各阵地永久工事位置说明,苏常区阵地巡察报告,锡澄区阵地道路实施及巡察报告等。

3、江宁、镇江、江阴三要塞的整理计划实施、检阅报告等有关文件。内容包括扩大编制,充实兵力,增加经费,增设电话兵,购置新炮,标定炮位,配置探照灯,构筑山洞兵舍及机枪掩蔽体等。

4、构筑芜湖及首都江西北面防御工事。

三、首都机关战时迁移及城市防空情形。内容包括首都机关及学校的防空实施,国民政府各机关在南京城郊设立临时办事处,政府各部会筹建地下室,南京市政府报告城乡各区遭受日机轰炸受损情形统计等。

四、1937年7月底至12月期间,蒋介石、何应钦等发布作战计划、命令,第三第七战区和首都卫戍军各司令长官、海军部长、各要塞司令、各军团长、各师长、炮兵学校及电雷学校长官等报告部队移动、工事构筑及与敌作战情形所形成的来往文电。

五、参战部队战斗详报,包括上海外围战役,京沪沿线御敌战役,宁镇澄各要塞作战经过,南京卫戍军东南主阵地及复廓阵地战斗,皖南广德、泗安之战等。

本书基本囊括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中所有关于南京保卫战的档案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在展示档案原貌的同时,也是关于南京保卫战的时间起止、作战地域、中方军队作战序列、卫戍军死守城池直至惨败,以及南京失守原因总结等等的全貌呈现,为学者专家研究南京保卫战提供了更全面的资料依据。

本书的亮点与特色有两个,一是关于南京防御计划拟订和防御工事构筑方面的档案,涵盖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最大化,既有全面性,又有延续性,内容详尽丰富,大部分属于首次公布;二是军事长官之间的来往电文,绝大部分从淞沪会战档案卷宗中搜集而来,也是最新发布,是对已公布史料的极大补充。

《和平之旅——东瀛友人口述史》

该书是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出品的口述历史系列之一,由张建军主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为保留与纪念馆建设、发展密切相关的珍贵历史记忆,深化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纪念“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订40周年,自2017年12月以来,纪念馆陆续从日本邀请友人来南京接受访谈,形成了一批影像资料。本书选取了林伯耀、松冈环、秋本芳昭、铃木俊夫、大门高子、吉田裕、吉见义明、大东仁、平山良平、宫内阳子10位嘉宾的口述内容,予以整理出版。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讲述各自与南京大屠杀历史和纪念馆结缘的故事,记录了三十余载心路历程,也见证了中日民间交流的曲折发展。

林伯耀长期致力于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关注和支持纪念馆的发展;松冈环几十年坚持将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心声传递给日本人,走访二百余名日本侵华老兵,每年都带领“铭心会”来宁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八十岁的秋本芳昭带领“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植树访华团”继续白西绅一郎先生等人开创的“绿色赎罪”事业,将绿荫与友谊留在南京;铃木俊夫将山口裕先生提出的“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相互依存,相互敬爱”作为紫金草的花语,以普及紫金草运动传递和平的声音;紫金草合唱团将“爱歌唱、爱花朵、爱和平”作为共同的信念,把紫金草的故事唱给中日两国民众;历史学家吉田裕和吉见义明先生在毒气战、南京大屠杀历史、“慰安妇问题”、日本战争责任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成果丰硕,坚持引导年轻学者关注中日历史问题;大东仁先生14年坚持不懈代纪念馆寻找文物,以平静宽容之心不断与右翼团体对话;宫内阳子女士为了向自己的学生传递南京大屠杀历史而与校长据理力争,退休后每个月精打细算凑够来南京的20万日元路费。希望每一位主人公的娓娓讲述,能打动读者的心弦,启迪我们思考未来。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主编:张建军,南京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改陈后的基本陈列《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于2017年12月13日正式开放。在展览开展一周年之际,特选取200余幅历史照片、展陈场景照片和文物照片,配以二维码收听、收看相关音频、视频,采用全彩印刷方式编辑出版展陈图集,以全面展现改陈后的展览。

改陈后的展览共分为南京沦陷前的形势、日军进犯南京与南京保卫战、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人道主义救援、世界所了解的事实与日本的掩饰、大屠杀后的南京、战后调查与审判、人类记忆与和平愿景等八个部分,共展出各类照片约2000张,文物9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70多件。

这次展览改陈有几个特点。一是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展览综合运用典型的图片、文献、实物、人证以及影像资料,展现历史真相。二是强化记忆传承,着眼于个人记忆、城市记忆、民族记忆、世界记忆的渐变过程,更好地传承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三是彰显人性光辉,呈现南京大屠杀期间中外人士共同救援南京民众的人道义举。四是体现国际视野,用中、日及美、英等第三方档案资料,呈现南京大屠杀历史。五是维护东京法庭与南京法庭的法律定论。六是传播和平理念,表达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行动。

2017年国家公祭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展览,并给予肯定“展览史料有了新增、展陈形式有了提升”。展览开展后,观众如潮,截至2018年11月,已经有700多万观众参观了展览。

《无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藏品图集》

张建军主编,南京出版社2018年10月出版。该书精选了纪念馆藏近70件(套)珍贵文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观众介绍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30多年来,经过历代纪念馆人的不懈努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收藏国家珍贵文物 6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00余件。馆藏文物精品大部分汇集于基本陈列中,内容主要围绕日军犯下的罪行、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国际友人的记录与援助、抗战胜利与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以及当今人们对和平的祈愿等几个方面。本书按照这一脉络,分为七个章节,通过馆藏文物叙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探寻中日和解之旅》(中文版)

中日和解对于东亚乃至全球和平与稳定发展都有深刻意义。本书视角独特,作者为两位外国人:巴兹尔·斯考特是英国人,先后在四川、山东和上海生活,但战时却因英国与日本处于敌对阵营而被关进了位于上海的集中营,成为战俘。葛西实是日本人,从小在上海长大,1946年被遣返回日本前,他以日本天皇子民的身份在中国生活了近13年。两人都在二战中的中国度过童年,亲身经历与感受了那场血雨腥风,有过共同人生经历并饱受二战苦难创伤的两人,都对中国怀有特殊而深厚的感情,因缘际会,两人相逢于印度,共同的经历促使他们写下这段珍贵的历史记忆,特殊的情感推动他们毕生致力于中日关系的改善。两位作者从和平学视角出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方向,深入回顾了中日两国在和解之路上的成果,深刻分析了当前两国和解的重要问题与现状,并探讨了双方在未来亟需努力的方向,以期为中日和解、人类和平做出积极贡献。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探寻中日和解之旅》(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的推出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人物简介:

林伯耀(1939-)

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代表,祖籍福建,1939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林先生长期致力于揭露日本侵华罪行,为花冈事件中的中国劳工争取权益,同松冈环等人采访原日本侵华老兵,向纪念馆捐赠了侵华日军第十八师团使用过的重机枪等重要文物,同其他旅日华侨捐资铸造和捐赠了和平大钟。

大门高子(1945-)

日本友人、紫金草合唱团负责人。1945年出生于日本栃木县宇都宫市,经历过美军轰炸。以紫金草的故事为基础创作了《紫金草组曲》和绘本《紫色的大萝卜花》,参与组建了紫金草合唱团。全团以“爱歌唱、爱花朵、爱和平”为共同信念,致力于中日和平,多次在中日两国演出,引起热烈反响。

巴兹尔斯科特(1934—):

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幼时随传教士父母生活在中国,1943年被关押进日本俘虏收容所,战后回到英国。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赴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访学,并在印度工作二十余年。回到英国后,从事亚洲团体相关的工作,并倡导国家间的交流与和解。

葛西实(1932—):

日本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名誉教授。幼时生活在上海,战后回到日本。曾就读于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哈佛大学及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等。在哈佛大学、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马尼拉雅典耀大学都曾任教职。其思想深受马丁•路德•金、圣雄甘地等人影响,提出不同种族、宗教的人群应彼此包容、和解,倡导和平朝圣。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舞剧《记忆深处》回望南京大屠杀
5年后的初冬,636岁南京鼓楼公园美如画
“把历史讲进群众心坎里”(最美退役军人)
金字塔有什么了不起?这些白蚁建了2亿个,已有4千年历史
专访:葡中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访葡萄牙总统德索萨
文汇记忆 | 和平状态下的核防范
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韩国火车十年来首次入朝联合考察朝鲜铁路,铁路相通推动半岛和平
以色列历史上最轰动的戏剧《犹太城》即将登陆申城
记住这些面孔 更加珍惜和平
那一刻,査先生颇似金庸笔下的王重阳 | 郑培凯
韩雪夺《我就是演员》总冠军,这档节目的选拔标准就是会哭?
南京:以创新重塑城市气质
解放军报:若与战争不期而遇,我们应缔造“成功的和平”
进过唐朝宫廷,也登上过上海世博会舞台,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嘉定草编走混搭路线融入现代生活
第四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多部作品聚焦历史人物,探索戏曲文本的“当代性”表达
从阡陌农田到现代都市,书写28年开放历史的“今日浦东”摄影展亮相北京
公祭日|日军逼来,谁守南京?竟无人做声!当年民国军政会究竟发生了啥?
“南京大屠杀”一词是怎么来的?
文汇记忆 | 他犯的这个错误,后来被认为是导致81年前南京守军溃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习近平这些话震撼人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2018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中国那些事儿】奥斯卡奖得主拍摄南京大屠杀纪录片:西方应更多了解这段黑暗历史
同曦俱乐部谴责上海球迷现场喊出南京大屠杀侮辱性口号,上海男篮已官方回应
新一轮也门和谈结束,哈迪政府和胡赛武装握手了,也门和平的曙光还有多远?
以涉及南京大屠杀的侮辱性言语谩骂他人,涉案男子被浦东警方依法行政拘留5日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