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赞获取需求地图、移动平台实时在线……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离百姓越来越近
滴!上海智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华的手机微信提示有新信息,点开一看,是一个社区对原来的配送点单进行了修改。“原先有改动,社区不打电话来,我们无法知晓,而且还要到电脑上去看,经常在外面跑,不一定能及时看到,现在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并操作点单、修改和完成的动态信息,方便多了。”
市公共文化配送移动平台第一期日前正式上线,以微信公众号形式集成网络平台日常使用频度较高的重要功能,使配送各方实时在线。同时,公共文化配送的最新动态,也将通过微信的形式,图文并茂地推送给市民。
“这些举措只是我们革新进程中的一部分。”市群艺馆公共文化配送中心主任朱静波说。自2016年构建统一的市级内容配送平台,正是经历了无数这样的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离市民“家门口”越来越近,一个成体系、供需精准对接的配送网络正显现在上海文化地图中。
发起“集赞”,形成“需求地图”
2019年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菜单前段时间正式出炉。市配送中心发起了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征集项目展示“集赞”活动,5063个居委专属二微码“安装”在百姓家门口,“落户”手机云端,居民扫码后,可在感兴趣的项目下“点赞”。海量需求数据在市级配送平台汇聚,并进行实时动态采集及需求统计分析,由平台“市民声音”栏目定期发布各区、街镇需求热度排行,最终形成“需求地图”。
以往,公共文化配送由“代言人”,即社区活动中心工作人员点单,供需链上存在“缝隙”;如何匹配信息,令市民的“个性化”需求高效集纳为社区“共性”需求,一直是难点。“我们坚持以需求侧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市民满意的公共文化产品。”市配送中心主任朱静波总结,“五条路径、三类对象、四季分析、一张地图、多次供需对接会,配送工作向精准化服务迈进。”近年来,各配送中心相继组织全市范围内的市民需求调研,并对每季度实际点单配送数据进行需求分析,以市民实际需求调整公告文化产品“菜单”,文化配送供需精准对接。
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中心在对百姓需求的调研中发现,随着百姓文艺素养的提升,自我发展的愿望日益加强,配送产品中需求最旺的是文艺指导员。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指导员进行扩招?在今年的2019年公共文化内容配送项目征集中,前来“应征”的社会主体敏锐地发现指导员征集改“团购”了,首次由单个人员征集转变为向专业机构“打包”征集承担指导员配送项目。结果令人欣喜,20多家专业机构“揭榜”,最终八个机构过关斩将登上指导员配送榜。
上海雅言文化传播公司是刘静、李瑜鑫、韩蓄三位舞蹈指导员组成。她们从2006年开始进入公共文化配送文艺指导员队伍,服务过80多个社区,还被邀请参与社区培训课程教学,为百姓做艺术导赏。后来她们在街道的扶持下成立了文化公司,也对外开展少儿舞蹈教学及与舞蹈相关的夏令营等活动,周围聚集了一批学生以及志同道合的同行,今年她们又顺理成章地拿下了配送指导员项目,拓展了“业务”。
“把文艺指导员的管理交给团队管理,不仅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合格指导员,这些社会机构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优势解决了指导员时间冲突调配、远郊指导困难等问题。”市配送中心配送主管高海涛坦言。
引入社会主体,带来丰富资源
今年产品征集与往年不同之处还在于上调了社会主体的可申报数量,举手参与2019年配送的社会主体为357家,较往年数量更多,其中,332家单位及1414项产品通过初审,新主体占比44%;新产品占比85%。不仅如此,申报的产品内容也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其中面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产品947项,面向居村的产品467项,适合居村的产品占比33%。而2016年在征集2017年配送产品时,通过资格初审的单位共计224家,申报产品650个。
前不久,浦东金桥镇居民王欣想带母亲去郊游,母亲却问能否推迟,原来当天有一场精彩的杂技魔术表演配送到社区,她不错过。“开场前半小时,剧场就坐得满满当当,母亲看得很认真,鼓掌特别起劲。” 王欣动情地说:“配送不仅送来了文化,更是为像我年迈的母亲这样的居民送来了温暖。”
三年来,市配送中心着力搭建的互融互通平台吸引了众多社会主体,带来了各种丰富的资源,不仅有“小户人家”,也有“大户人家”。
比如,树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综合性演出为主的民营企业。2011年就加入了市级公共文化配送,节目深受市民欢迎。随着市、区、街镇、居村四级配送体系的基本建成,他们的演出范围也逐步向外扩展。“市民文化节启动当天,我们一天演出场次达16场。”总经理刘凯群感慨,“正是依托公共文化配送,我们才能逐渐壮大,从最早的魔术杂技发展到如今的综合性演艺输出。”
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作着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它是一家从事艺术品保税、仓储、物流、展览、文创运营的大型公司。这一次,它主动申请成为配送主体,参与到社区公共文化配送中来 ,利用已有资源,推出“西方经典艺术展”和“传统文化非遗民俗展”两个产品。谈及这次“试水”,公司代表表示:“市民本就是我们重要的用户。走进社区,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为后续市场拓展打基础。同时普及艺术也是该公司作为国企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市区联动,打造四级网络
2016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组建成立上海市东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全面承担市级公共文化配送职责,不断推动市、区、街镇三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体系建设。从2017年起,配送工作逐步向四级公共文化阵地延伸,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公共文化内容配送体系逐步建立。2018年,基本实现居村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全覆盖。如今改革成效初步显现,本市四级配送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市级配送示范效应有效发挥,区级配送流程机制更加规范完善,街镇第三级配送职责更加明确,居村第四级承接配送能力开始逐步增强。
四级配送网络给居村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我们第一次来居委演出时,那里什么都没有。”有家配送主体第一次被居委点单时的“手忙脚乱”,场地是临时清理出来的,被分割成两个空间,前面演出,后面是扑克室,工作人员没有经验,临到开场,还忙着找电源、招呼观众……如今,这样的场面再不复见。居委的承接有条不紊,演出场地尽可能地实现“最优配置”,“观众早早等候着,就盼着更多的演出进活动室。”
多个区都在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居村活动室。宝山区构建“春之樱、夏之邮、秋之艺、冬之阅”文化四季品牌格局,并将末梢延伸至基层居村,通过构建四级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体系,打造 “一村一居一舞台”,年底完成 149个。徐汇区继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三室艺厅”之后,作为激励机制,又评选“最美三室艺厅”。被评为“最美三室艺厅”的综合文化活动室,将享有配送额度倾斜、在区级配送平台帐号直接点单的“特权”。静安区重点打造“艺点点”静安公共文化配送项目,实施“十百千万”文化配送工程,113家社会主体的216个文化项目成为市民手中的文化菜单。松江区走出星级管理的路子,打造家门口的“百姓艺堂”。
在线下规范对接、演出流程,完善监管机制的同时,长宁、嘉定、闵行、徐汇等区也积极搭建网络云平台,开展“云配送”,精准对接,提升效能。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