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学校以钱伟长教育思想为指导,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公民意识、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应对未来挑战的人才。
2017年,学校入选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家战略导向打造学科高峰
在“2019年QS综合排行榜”上,上海大学列全球422位、国内第16位。
在“2018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上海大学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国内第48位。
“QS全球排名前400学科”由2015年8个上升至2018年15个。
上海大学瞄准海洋强国、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和“一带一路”倡议,根据运载系统高速化、无人化、智能化、网络化、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前瞻布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学科群。致力于解决海上智能运载系统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在装备的应用及型号列装上取得突破。
以海上智能运载为学科群建设目标,由专家智库确定“总体设计”、“结构与材料”、“智能控制”、“动力与载荷”四大学科群重点建设方向,围绕海上重大战略任务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组建了十个跨学科创新研究团队,发挥多学科协同优势联合攻关。2016-2017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2018年3项成果分别通过国家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复评,新增3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建立了海洋环境智能监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
“立德树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上海大学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用首创的“项链模式”率先创设“大国方略”通识课,给学生一双眼睛看懂中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培养学生从容和坚定的大国自信。学校先后创设“创新中国”、“创业人生”、“时代音画”和“经国济民”等课程,到最新开设的“人工智能”等三门课,八门课程五门在线九部著作,成功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延伸。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继2014年开设“大国方略”课程后,新开发“创新中国”“创业人生”“时代音画”“经国济民”“智能文明”“量子世界”等课程,实现多学科师资协同育人。2018年,“创新中国”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深入推进学科交叉实现内涵式发展
上海大学紧扣科技前沿和学科特色,使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依托“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构建基础与应用相互促进、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通过点上突破带动学校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跨学科交叉课程建设,融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需求为导向,组建一批跨学科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青年教师启航计划,有针对性地增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2016年,“特种光纤与先进通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教育部批准。
2016-2018年,上海大学连续三年获批“111引智基地”。
2017年,吴明红团队在石墨烯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在《Nature》上发表。
2018年,Mark Waller教授在应用深层神经网络及人工智能算法领域的最新成果在《Nature》上发表;曹世勋教授与RICE大学KONO教授在量子物质研究方面合作的最新成果在《Science》上发表。
作者:吴沁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