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档案征集不能总忙着“抢救”

2019-01-10信息快讯网

艺术档案征集不能总忙着“抢救”-信息快讯网

90后作曲家龚天鹏的《启航》创作手稿日前入藏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这是该馆成立以来接收的年龄最小的艺术家相关档案。作者如此年轻,手稿问世更是没超过三年,不免有人疑惑,这够资格入藏文艺档案吗?

很多人觉得年代近的档案存量多、不稀奇。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馆长夏萍表示,这是对档案认识的误区。当代的艺术档案如果不注意征集保存收藏,遗失一件就是一件,失而不会再得。以往,上海的文艺档案征集主要偏向老艺术家,但通过举办《春华秋实——改革开放40年上海舞台艺术说明书展》,业内人士深切体会到,艺术档案的征集不能总在做抢救工作,需要有更多的前瞻性。“这个展览以40年来的百余部优秀作品说明书为主线,唤起观众对上海文艺舞台的时代记忆。在梳理展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舞台作品虽然演出年份不长,但留存下来的说明书很少,有些甚至在院团也仅有一份。”

事实上,许多人看完演出后便随手丢掉的小小说明书,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是生动的历史记录。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慧慧收藏的162份中外舞蹈说明书,此次与龚天鹏《启航》创作手稿一同入藏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这些说明书虽然年份不算久,最早的距今也仅30余年,却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舞蹈复苏、发展、壮大的历程,人们可以从中看到上海舞蹈多元化前进的步伐、上海舞蹈艺术创作观念的演进以及上海舞蹈市场的蓬勃兴盛。

艺术档案征集不能总忙着“抢救”-信息快讯网

比如,加拿大安娜·怀曼舞蹈团上世纪80年代访华演出的说明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一舞蹈团是新中国成立后有记载的第一个来华演出的西方现代舞团,演出曾经引起广泛关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舞蹈创作的现代化和当代化。而一份2005年法国巴黎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首次访沪的演出说明书,是中法文化交流的成果体现。

小方寸有大能量。郑慧慧告诉记者,在参与《中国舞蹈史》的编纂工作过程中,她收藏的这些说明书帮她厘清了不少历史细节。“如今看音乐舞蹈作品,上海有很多剧场可以选择,但曾经有一段时间,沪上重要的演出都在福州路的一个礼堂举办。关于这个礼堂具体名称,说法五花八门:有人说是上海市府礼堂,有人记得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大礼堂,最后我找出说明书一看,正确的叫法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礼堂。”

“对今天来说,昨天就是历史,只要是具有保存价值的艺术档案内容,我们都应该接收。”夏萍说,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点委约原创作品,《启航》2017年首演,2018年获得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目前该馆已经收集了《启航》的两个不同版本的视频、总谱、说明书、海报等各类档案,这次龚天鹏捐赠的手稿,使这个作品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同时也丰富了该馆红色经典舞台作品的档案。


作者:李婷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柳青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