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丨陈生弟:“中国帕金森病第一人”的梦想

2019-02-01信息快讯网

沪上名医丨陈生弟:“中国帕金森病第一人”的梦想-信息快讯网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

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风云际会的1978年,陈生弟参加工作,成为瑞金医院一名神经内科医生。40年斗转星移,他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40年硕果累累,被誉为“中国帕金森病第一人”的陈生弟教授感叹:生逢其时,也生而有幸——“回顾40年的医教研生涯,荣誉和头衔多了不少,但洗尽铅华,我的本色还是一名党龄与医龄几乎相同的党员医生。我们不能盲目相信医学的无所不能,但是给病人以帮助,在平等的基础上传递人性的安慰,则是我们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陈生弟有一个梦想,要把全国乃至全球的神经科医师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帕金森病这一顽疾。

机缘巧合入医门 开拓创新得医道

从医40年,当初陈生弟成为一名医生,却是有些机缘巧合。1972年他到安徽郎溪插队,因表现优秀,1975年生产队、大队和公社一致决定,把推荐乡村优秀知青上大学的宝贵名额给了他。在选择哪一大学时,阴错阳差进行了上海第二医学院(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那个教育资源极度贫乏的年代,年轻的陈生弟以勤奋踏实为自己赢得了人生的第一个机遇。1978年10月,他以成绩优秀而毕业进入瑞金医院。

虽然上学时喜欢心内科专业,但当被分配到当时还是弱势学科的神经内科时,陈生弟再次完全服从,全心投入。他师从博导周孝达教授、硕导徐德隆教授,在导师和前辈赵瑜、余慧贞等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勤奋好学,不断成长,两度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赴美留学后,陈生弟按期回到瑞金医院。

当年看似天赐良机,其实引陈生弟入医门的,正是他的勤勉豁达的优秀品质;如今得医道谱华章,也正是他40年来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努力。

20世纪80年代,在导师徐德隆教授的启发下,陈生弟意识到中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帕金森病防治的形势非常严峻。他迎难而上,将目光聚焦于这个被誉为“不死的癌症”的疾病。40年来,他始终坚守在神经内科临床一线,诊断了无数疑难杂症和救治了大量急危重患者;他作为全国帕金森病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制定了12项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确立了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临床及科研方面的国内、国际地位。40年医生、25年导师的职业生涯,陈生弟培养了100多位博士后、博士、硕士,其中部分学生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

一次正确的诊断 改变患者的命运

人们有时会问,怎样的医生才是名医大家?这个问题,舟山的一位姑娘最有发言权。因为陈医生的一次正确诊断,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20分钟摆脱26年的病患,梦幻般地行走起来。2004年,陈生弟到舟山进行专家会诊时,遇到了一个双下肢僵硬行动障碍的女患者,她9岁发病,不能上学,无法工作,求医问药26年未果,越来越严重的病情令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陈生弟凭着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在认真问诊后立即做出了诊断: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这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给患者服用了半片美多芭后,不到半个小时,姑娘的病症逐渐消失,行走自如,她激动得连声称自己是“重生”了,在场的人也惊叹不已。这并不是奇迹,而是陈生弟多年对学科钻研广度和深度的体现,也是厚积薄发的表现。陈生弟平静地叮嘱病人:坚持服药,找一份工作,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舟山“重生”病例,吸引了国内外很多病人纷至沓来,希望得到陈教授的治疗,也同样改变他们的人生。

在神经内科学领域,只要提到帕金森病,“陈生弟”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在帕金森病病友圈里,不远万里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内蒙古、新疆等国内外赶来看病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62岁的李先生左手不自主抖动四年半,被诊断为帕金森病,一直服用美多芭治疗,但症状没有改善,他慕名来到陈生弟的门诊。陈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之后,确认诊断是正确的,接着就问起了用药情况:“美多芭吃了多久?什么时候吃,饭前还是饭后?”“饭后半小时。”李先生回答。“美多芭应该饭前一小时服用,饭后服用的话,效果会打折扣。”陈生弟一下子抓到了症结所在。多一句问诊,多一个解释,有时候就会治疗效果大不同。为了能帮助病人正确按医嘱服药,陈生弟在他的病历上写下了详细的“用药指南”。71岁的陈阿婆来自江苏启东,患帕金森病多年,她坚持每两个月来上海看一次陈医生的门诊。对于这个“老病人”,陈生弟和她边交谈边治疗,让她把手伸平,看看手抖症状是否加重,让她站起来走走,看看步态是否正常。看到陈阿婆的病情控制得不错,陈生弟笑着鼓励说:

“目前病情比较稳定,药还是保持原来的剂量,放宽心,平时多运动。”

一边用药物治疗病人身体上的病,一边用语言和微笑治疗他们的心病,多年以来,陈生弟为疑难病人做出诊断,将危重病人抢救回来,给绝症的病人治愈的希望。

他说:“做医生的价值就是为病人解除痛苦。”

沪上名医丨陈生弟:“中国帕金森病第一人”的梦想-信息快讯网

▲陈生弟说,抗击帕金森病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

临床医生搞科研,就是要解决遇到的难题

陈生弟常常告诫学生们:“科研实力是临床水平的助推器,我们既不能只埋头做临床,也不能只为了研究而研究,更不能只是为了SCI而研究。我们了解病患的痛苦,要陈生弟说,抗击帕金森病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站在临床医学的角度去思考,也要站在科研工作的角度去探究,这是现代医学进步的必备条件!”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从临床问题出发,立足转化研究,陈生弟对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病的发病机制、早期预警和诊断及防治,进行了长期系统深入研究。他发现了有助于早期诊断的一些生物学标志物,对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远超一般水平,高达95%以上,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他引领和制定了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提出综合治疗、全程管理的帕金森病治疗理念,研究成果在以Ann Neurol、Molecular Psychiatry、Neurology、Movement Disorder为代表的高影响力杂志上发表了SCI收录论文220余篇。

在陈生弟看来,临床医师搞科研,就是为了解决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我们比其他任何人更能了解到病患的痛苦,更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所在,我们也比其他任何人都有责任去深入地认识疾病,从各个角度去了解疾病。”

传承创新,打造学科全球大平台

陈生弟的学生们最喜欢跟着老师查房,因为老师语言风趣但又不失医学的严谨,内容翔实又不失逻辑。每次2个多小时的查房,考验着年轻医生的脑力和体力,但是作为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专家,陈生弟却对每一个病患亲力亲为,从脑白质变性到微出血,从运动障碍性疾病到脱髓鞘疾病……他还叮嘱学生们:“医者,必定为师。总有一天你会带领你的学生查房。老师首要的就是传承,不遗余力。”

医学发展需要传承,学科发展也需要传承,而陈生弟的传承加入了更多的创新。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建立于半个世纪前,陈生弟的恩师徐德隆教授等老一辈专家白手起家,从6名医师,20张床位,每周半天的门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尤其是近20年来,陈生弟及其团队克服国内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症研究起步较晚的困难,一步步缩小与国外研究之间的差距,在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提供了具有原创和特色的研究成果。同时,总结和摸索了一套帕金森病和老年痴呆症的早期预警和诊断、综合治疗方案及预防干预方法,得到了医学界和社会的认同,获得2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神经内科更是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创办了已经进入高影响因子SCI的国际期刊。

2006年,为了让更多的病人及时解除病痛,也为了更好地规范国内帕金森病的治疗,他带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定了首部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并在2009年和2014年跟进发布了第二、第三版治疗指南,2016年在国际期刊发表了中国治疗指南。2010年初,启动“中国帕金森病指南万里行活动”,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等40个城市,辐射10000多名神经科医生。2011年12月,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承办的第19届国际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级别的帕金森病学术盛会之一,也是中国神经病学界首次承办的世界级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世界帕金森病联盟主席Erik Wolter教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陈生弟作为承办方主席,看到3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病学专家聚集在会场激烈讨论、仔细聆听;看到研究生们在会场内外有条不紊地忙碌,用各种语言与不同肤色的同行交流;看到中青年医师带着自豪的微笑,自信满满地迈上这个全球顶级的学术讲台尽情展示……他心中感概万千:自己那个的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着。

这一刻, 更激发了陈生弟实现梦想的决心,2012年, 陈生弟团队创刊了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杂志,今年,已进入国际期刊的第一方阵,以此作为与全球神经科医师和研究者们的交流平台,更好地进行全球协作。如今,陈生弟率领的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更是收获了业界学科建设的最高荣誉和“大满贯”: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部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全国乃至全球的神经科医师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帕金森病,”陈生弟说,“我们任重道远,但这正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名医简介

陈生弟: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任国际神经病学联盟帕金森病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及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学组组长、上海医学会神经内科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等职;长期从事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专家论坛等26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30余部。担任《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神经科学杂志》等杂志的副主编、常务编委。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上海市十佳医师、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奖项。


作者:唐敏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虽为美国最长寿总统,但老布什晚年被帕金森病折磨得不轻!在“抖”之前,这些都是帕金森病的前兆
静安争做中国最“灵”的电竞产业领旗者
卫健委:中国处流感高峰期,南方流感升高趋势趋缓
中央党校赵磊:中国企业要从“哭泣曲线”中艰难走出
梦想照亮回家的路
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校长带学生跳鬼步舞火遍全球 外国网友这样点赞
刚刚,2019央视春晚第一次“官宣”
澳网夺冠,加冕世界第一,21岁的大坂娜奥米创造亚洲纪录
文汇早读 | 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让梦想拔节生长
文汇报社论 | 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让梦想拔节生长
政治局新年第一次集体学习,太意味深长!
《细胞》公布癌症新疗法:药物可有效控制转移,乳腺癌成第一个实验对象
他是百老汇华裔第一人,拿过最佳女主角!赵立新都比不上他?还是胡歌的老师!
沪上名医丨 江基尧:与死神赛跑的颅脑创伤专家
武磊加盟西班牙人后接受媒体专访:这是梦想成真的一天
沪上名医丨 季光:要做点亮中医药光明的人
爆破专业毕业生回“炸”母校!网友:学以致用,不要小看有梦想的人
回忆你我的春运故事,一组漫画让你知晓春运的过去和现在
BBC派3个英国学生来亚洲交换3天,分别住进条件不同的家庭,揭开的东亚教育现象引人深思…
上海检察机关依法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孙波提起公诉
中国新一轮开放带来市场潜力,这家合资保险公司要“发力”高质量增长
小学金石的异域趣味——中国之埃及学前史补叙述(下篇)
吉祥航空波音B787-9梦想客机首航上海-新加坡航线
“最土”的中国传统唢呐遇上最现代化编配的交响乐团,欧洲观众深深为之震撼
《2018中国智库报告》发布,综合影响力50强智库出炉: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
年关第一花,上海梅花节大年初一在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开始
【新春走基层】19位贫困县“小候鸟”辗转40小时千里归巢 教育扶贫把梦想照进现实
上海航空B787梦想客机执飞新加坡和墨尔本等国际热门航线
西农副教授拿下“教科书级”成果:冷门缺经费,买耗材一毛一毛讲价,给学生署第一作者
《四季中国》第一集·立春
新年第一天:“博物馆里过大年”
春晚追梦·聚焦“小人物” 诉说“大梦想”
沪上名医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信奉一个“情”字
全球约一半帕金森病患者在中国,上海推出全国首份城市帕金森病诊疗地图
©2014-2025 dbsqp.com